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楊廷筠

鎖定
楊廷筠(1557年-1627年),字仲堅,號淇園,教名彌格爾,筆名彌格子。明朝浙江仁和(今杭州)人。 [1]  中國明朝官吏、天主教教徒。 [2] 
楊廷筠於萬曆二十年(1592年),進士。曾任監察御史、順天府少京兆、江蘇學政等官職。後與徐光啓、李之藻交友,結識金尼閣、郭居靜等西方傳教士而領洗入教,並協助傳教。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禮部侍郎沈㴶奏請禁教後,楊廷筠將其杭州楊宅提供給多名西方教士隱匿,逃避當局驅逐。天啓七年(1627年),楊廷筠卒。 [2] 
楊廷筠為明末中國天主教“三大柱石”之一,其他融合儒家和天主教,在早期中西文化的接觸、交流中具有獨特的重要地位。 [1]  其論多宗利瑪竇而認天主教與儒學相通,為傳教、護教以救世風作輿論宣傳。著有《聖水紀言》《鴞鸞不併鳴説》《代疑正續編》《西學十誡詮解》等作品。 [3] 
別    名
彌格爾
仲堅
淇園、鄭圃居士
所處時代
明朝
民族族羣
漢人
出生地
浙江省杭州府仁和縣
出生日期
1557年
逝世日期
1627年
主要成就
中國天主教三柱石之一
主要作品
《讀史評》
本    名
楊廷筠

楊廷筠人物簡介

他曾在北京與利瑪竇交往,但沒有象徐光啓、李之藻那樣隨耶穌會士研習天文歷算。辭官回杭州後,參與東林講會,同時與在江南的傳教士郭居靜、金尼閣和艾儒略等往來。1611年(萬曆三十九年),在參觀了李之藻父親的西式葬禮後,決定改信天主教。其作品有《代疑編》、《代疑續編》、《聖水紀言》、《天釋明辨》等。
他曾兩次辭官退隱。第一次是因為不願意與兄長同流合污,第二次是因為閹黨魏忠賢的迫害。為官期間,關懷百姓,政績卓著。退隱之後,關心教育,與學術界聯繫密切。1627年(天啓七年)12月高燒,一病不起,於年底病逝(一説1628年(崇禎元年)初)。其家人成員百餘人皆從天主教。其世俗著作,除《讀史評》及一些序言和詩作外,均遺失;宗教作品都有保留。

楊廷筠三大柱石

楊廷筠 楊廷筠
楊廷筠是明末著名官員。與徐光啓和李之藻並列,被稱為中國天主教“三大柱石”的人物之一。他本來出生於一個信仰佛教的家庭,1592年(萬曆二十年)他考中進士,在中央政府擔任監察御史的職務。1600年他認識了利馬竇,二人有一些交往,但他沒有受洗入教。1611年(萬曆三十九年)由於李之藻父親去世,他前去看望時發現,李之藻把所有的佛像都扔掉了,也沒有請和尚來舉行儀式。因為這些都是每個中國人的習慣做法,特別是那些有一定身份和地位的人,所以他非常驚訝。在李之藻的勸説下,他也決心拋棄小妾,遵守教規。這一年,他受洗入教,取名為彌格爾。此後,他就大力支持天主教的事業。他給傳教士們提供經費,還把自己的別墅讓出來作為他們居住、傳教、舉行儀式的場所。 由於楊廷筠原來信奉佛教,在他改信天主教後,有很多人隨他入教。所以,佛教徒對他非常憤怒,雙方展開了激烈的爭論。在1616--1617的南京教案中,他在杭州為傳教士提供避難之所。1622年(天啓二年)他還在杭州為傳教士獻出一塊墓地。其子亦從其事業。
參考資料
  • 1.    杭州市政協文史委員會,杭州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杭州文史研究會編.天城遺珍杭州對外文化交流史蹟[M].杭州,杭州出版社,2016.08.第58-60頁
  • 2.    任繼愈主編;鄭建業,趙復三,黃心川副主編.宗教大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8.第945頁
  • 3.    張岱年主編;夏乃儒執行主編;丁禎彥,鍾肇鵬,衷爾鉅等副主編.孔子百科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