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楊幹才

鎖定
楊幹才(1899/1900-1949),原名臣棟,四川廣安人。瀘州講武堂第一期步兵科、中央軍官訓練團第一期將官研究班學員隊結業。歷任國民革命軍第二十軍司令部警衞團團長、第二十軍第一混成旅副旅長兼第三團團長、任陸軍第二十軍第一三四師第四0二旅旅長等職。抗日戰爭爆發後,率部參加淞滬會戰、徐州會戰、武漢會戰,1939年以來任陸軍少將、第二十軍軍長。抗日戰爭勝利後,獲頒忠勤勳章、勝利勳章。1948年9月後任陸軍中將、南京衞戍總司令滁縣指揮所主任,參與國共內戰,1949年4月24日在抵抗解放軍渡江戰役中於安徽蕪湖兵敗身亡。1949年7月26日被國民政府追贈為陸軍上將。 [1] 
概述圖來源: [2] 
中文名
楊幹才
別    名
楊幹才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899年(一説1900) [3] 
逝世日期
1949年
畢業院校
瀘州講武堂
職    業
軍人
主要成就
抗戰期間,先後參加淞滬會戰徐州會戰武漢會戰等戰役
出生地
四川廣安縣龍台鎮
代表作品
軍人魂

目錄

楊幹才人物生平

楊幹才,原名楊臣棟。1900年出生於今天的廣安區龍台鎮。龍台鎮楊姓人家很多,最出名的就是頗具傳奇色彩的軍閥楊森,而楊幹才是楊森的侄孫。幼年的楊幹才,曾入本鄉義塾就讀,隨後,楊幹才考入廣安縣立中學。 [3]  或許受叔公楊森的影響,楊幹才對軍旅生活心生嚮往,從廣安縣立中學畢業後便去報考了瀘州講武堂。講武堂結業後,楊幹才被分發到楊森部隊任少尉排長。當時正值軍閥混戰,楊幹才在那些年的混戰之中慢慢嶄露頭角,受到楊森的器重,到1935年,他已是國民革命軍20軍第一混成旅第三團團長。突圍的紅軍經寶興翻越巴郎山到懋功,楊幹才又隨夏炯一路領兵窮追不捨,從四川的寧南、雲南的巧家直至貴州的威寧、畢節。由於積極追隨楊森作戰有功,楊幹才受到當年的蔣介石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的嘉獎,升任20軍第一混成旅副旅長兼第三團團長,1936年又晉升為20軍134師402旅旅長。
固守滕縣的楊幹才將軍 固守滕縣的楊幹才將軍
1937年8月13日,“淞滬會戰”爆發,時任20軍134師402旅旅長的楊幹才參加了這場大戰,他率本旅803、804團在頓悟寺大場鎮、藴藻一帶與日軍第三師團主力交戰。這就是著名的頓悟寺“大場之戰”。15日晚,楊幹才部奉命冒雨收復友軍丟失的橋亭宅、頓悟寺陣地。這一仗足足打了20多個小時,從15日晚一直打到17日凌晨,戰事慘烈。鑑於敵人不慣夜戰,楊幹才部利用夜色作掩護,主動出擊,接近拂曉戰鬥才結束。在中國軍隊的打擊下,瘋狂一時的敵人遭受重創,被迫後退,一連撤出幾道防線。激戰後的戰場遺屍遍野。
任務完成後,804團團長向文彬在電話上向旅長楊幹才報告了頓悟寺戰情。戰況很快傳到了南京,蔣介石聞訊,親自電話慰問併發來電文祝賀。淞滬之戰,讓楊幹才旅打出了川軍抗日官兵的聲威。1938年10月,楊幹才升任第20軍134師師長,1939年4月10日晉升為陸軍少將。 [5] 
楊幹才之子楊渠淼、原第20軍代軍長景嘉饃之子景光復等 楊幹才之子楊渠淼、原第20軍代軍長景嘉饃之子景光復等
1945年8月,日本侵略者投降,20軍軍長楊漢域升任集團軍副司令。時任貴州省主席的楊森為繼續控制20軍,特保薦副軍長楊幹才接任20軍軍長一職。1946年秋,蔣介石下令統一軍隊編制,20軍改為整編20師,楊幹才任整編後的該師師長。楊幹才奉命參與國共內戰,同年10月率整編20師赴山東臨城“剿共”,負責滕縣以南沙河到韓莊間維護鐵道交通的任務。1948年6月,因反共有功,楊幹才兼任第十兵團司令官,8月又兼任第十四兵團副司令官。9月22日,楊幹才晉階陸軍中將。就在1948年的冬季,楊幹才部在河南與華東野戰軍再次展開激戰。這年11月初,國民政府國防部又將整編師恢復成軍,楊幹才所率的整編20師又改回20軍,楊幹才亦由師長又改任軍長。2月15日,楊幹才部被湯恩伯調去增援蕪湖,移戍龍潭,擔任蕪湖、魯港、三山街、安慶等地長江南岸沿線防務。在二壩之戰中的20軍幾近瘋狂傾力抵抗,欲守住這條防線,以挽回蔣軍頹敗大局。 [7]  4月20日晚,人民解放軍橫渡長江,處於江防第一線的20軍防線首先遭到重創。4月21日,人民解放軍強渡長江,,面對渡江大軍勢如破竹的攻擊局面,他已無力應付,只有一面令守軍死守,讓134師李介立率三個團馳援,一面向南京湯恩伯求援。然而這時已到了長江防線總崩潰的時候,人民解放軍在萬里長江天險多路突破,向縱深穿插。99軍還沒趕到蕪湖,20軍兩翼的88軍和66軍已開始潰敗撤退。22日晚,精疲力竭的楊幹才迴天無術。他命令下屬把蕪湖的軍火庫打開,將庫存軍火統統投入青弋江,然後全線撤退。又令其子楊德儒率部殿後,保證大部隊安全,自己則率軍部沿蕪屯公路向宣城撤退。就在這時,傳來了南京已被人民解放軍佔領的消息。這個消息對楊幹才來説,無疑是一個特大噩耗。灣沚之戰除一部分敵軍向東北沿灣東路向東門渡逃竄外,大部被殲滅。計殲敵20軍軍直、134師全部、133師、保安四旅、99軍各一部,共計13000餘人,並繳獲戰馬、大炮、汽車,其他輕重機槍、炮彈、子彈及各種槍支不計其數。灣沚之戰,20軍軍長楊幹才兵敗身亡 [6]  ,副軍長陳新民、軍副參謀長胡顯榮、134師師長李介立及楊幹才的侍從副官雷振來等均被活捉。楊幹才的死訊很快傳到南京。1949年7月26日,蔣介石追贈楊幹才為陸軍上將。 [4] 
參考資料
  • 1.    陳予歡.《雲南講武堂將帥錄》.廣州:廣州出版社,2011年:第138頁
  • 2.    《政府褒揚川籍人士明令匯志》,《四川文獻》第102期,1971年2月1日,第2頁。
  • 3.    《一位命殞蕪湖的廣安人(一)---——國民革命軍二十軍軍長楊幹才其人其事》,《廣安日報 》2020年4月19日,第1版
  • 4.    《一位命殞蕪湖的廣安人(三)---——國民革命軍二十軍軍長楊幹才其人其事》,《廣安日報 》2020年5月3日,第1版
  • 5.    劉國銘主編.《中國國民黨百年人物全書》.北京:團結出版社,2005年:第956頁
  • 6.    蕪湖縣地方誌編纂委員會辦公室編.《蕪湖縣誌資料選編》 第1輯.蕪湖:內部出版,1988年:第140頁
  • 7.    古培霖:《國民黨二十軍軍長楊幹才之死》,《安徽黨史研究》1990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