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楊希閔

(民國滇軍將領)

鎖定
楊希閔 (1886年—1967年) ,字紹基,雲南賓川人,民國滇軍將領。
1909年入雲南講武堂學習。1911年10月參加雲南重九起義。次年入江西講武堂學習。1913年任江西陸軍步兵上尉參謀,參加湖口之役,失敗後回滇任步兵連長。參加護國戰爭,任營長。1922年投順孫中山,任北伐滇軍第三旅旅長。陳炯明叛變後任西路討賊軍滇軍總司令,1923年1月與劉震寰率領滇桂聯軍攻克廣州,即電請孫回粵主持大政,10月所部改編為建國滇軍。先後參加討伐陳炯明、沈鴻英。孫對其多有倚重獎勉,對其抗命擾民行徑亦多有告誡。1925年孫逝世後接受北京政府之廣東軍務幫辦之任命,6月發動叛亂意圖顛覆廣東革命政府,敗後逃往香港。抗日戰爭期間隱居昆明。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雲南省政協委員。1967年1月17日在昆明病故。 [2] 
中文名
楊希閔
別    名
字紹基
出生日期
1886年
逝世日期
1967年
畢業院校
雲南講武堂和江西講武堂
職    業
贛軍第3旅參謀,滇軍團長、旅長
出生地
雲南賓川縣

目錄

楊希閔人物生平

楊希閔,字紹基,雲南賓川人。1886年10月(清光緒十二年九月)出生於一個農民家庭。幼年入塾,1909年入雲南講武堂學習。1911年參加雲南“重九”起義,後到雲南第一梯團參加援川戰役。1912年初入江西講武堂學習,1913年分配在江西步兵第三旅任上尉參謀,參加“二次革命”湖口之役,事敗後回滇任雲南步兵一團連長。1915年12月護國戰爭爆發,楊隨蔡鍔第一軍出兵四川,於一次戰役中立有戰功,升為營長。
1920年川滇戰爭爆發,滇軍軍長顧品珍率軍回滇驅逐唐繼堯,以滇軍總司令名義控制雲南。楊希閔隨顧返滇,升為第一梯團團長。1922年春,唐繼堯向顧品珍發動突然襲擊,顧兵敗身死,殘部由副總司令張開儒統率退往貴州境內。6月,張向孫中山發電表示“願為北伐前驅”;同時重新整編軍隊,將全軍編為五個旅,楊希閔任第三旅旅長。張率部經黔南趨桂林,謀與孫中山會合,適值陳炯明發動叛亂,孫中山電滇軍急赴廣州討陳。張開儒於是兵分兩路:右翼軍歸楊希閔指揮,左翼軍由第八旅旅長範石生指揮。滇軍在廣西經過多次戰鬥後,進至桂平。
這時,護國軍黔軍總司令、廣西人盧燾請滇軍協助收拾桂局。滇軍中範石生、楊如軒等多數將領同意其請,但認為張開儒年紀大,不能率領全軍,乃推盧為滇桂聯軍總司令。但滇軍多數官兵不願屯兵廣西,仍然決定東下討陳,推楊希閔為代理滇軍總司令。
楊希閔就職後,一面與駐桂林的廣西自治軍首領林俊廷協商,請其通知各自治軍將領,不要阻止滇軍前進;一面派第一旅第一團團副那博夫去上海向孫中山請示機宜。孫委楊希閔為西路討逆軍滇軍總司令,並籌款十五萬元供作軍隊開拔之用。
1922年9月,孫中山在上海派廖湘芸、何民魂等到梧州,邀滇、桂、粵軍將領舉行秘密會議,以孫中山大元帥名義,委楊希閔為中央直轄滇軍總司令。11月,孫中山函促楊希閔把握時機,迅速出兵討伐陳炯明。12月上旬,楊希閔和桂軍將領沈鴻英、劉震寰等,各派代表在廣西藤縣大湟江白馬廟舉行會議(即“白馬會盟”),會商討伐陳炯明的戰略和合作條件。會議公舉楊希閔為西路討賊軍前敵總指揮。其部署是:以劉震寰和範石生部沿西江右岸東下,向都城、廣州之敵進攻;以沈鴻英一部由懷集向清遠、花縣方面進攻敵之側背,沈部主力和滇軍主力沿西江左岸東下,向肇慶、三水、廣州之敵進攻。
白馬會盟後,楊希閔、沈鴻英、劉震寰各軍同時開始行動。12月27日,駐梧州的陳炯明軍指揮部及守軍兩團撤往肇慶。12月28日,陳部莫雄率粵軍第四師第二團及楊勝廣的補充團在梧州起義,滇桂軍兵不血刃進入梧州。從此滇桂軍士氣大振,跟蹤追到封川、德慶,殲敵陳修爵部一個團。陳部粵軍第一師陳濟棠團及師部工兵營長鄧演達等與滇桂軍早有聯繫,紛紛陣前起義。陳軍林虎部被擊潰,滇桂軍乘勝進逼三水。陳軍守將楊坤如等憑河死守。滇桂軍在馬房徒涉強渡,猛撲敵陣,陳軍全線崩潰。1923年1月10日滇桂軍克三水,直搗珠江南岸。粵軍第三師亦從梧州河右岸向陳軍攻擊前進。陳軍士無鬥志,潰竄東江潮梅一帶。滇桂軍於1月16日進入廣州。
討伐陳炯明的各軍到達廣州後,楊希閔率滇軍駐紮三水、佛山、廣州市中心至西關一帶,在富庶地區包煙(鴉片)包賭,對於陳炯明殘部不再追殲。軍官忙於斂財,士兵到處滋事,軍紀敗壞達於極點。楊復乘機擴充隊伍,將滇軍改編為三個軍:第一軍軍長由楊自兼,第二軍軍長範石生,第三軍軍長蔣光亮。
這時廣州既有滇軍,又有桂軍,各佔一方,羣龍無首,楊希閔遂派人迎接孫中山回粵主持大計。孫中山於2月21日由香港抵廣州,設立大元帥府,就大元帥職,從23日起,連下六道嘉獎令,表彰滇、桂、粵軍及海軍討陳功績。
正當廣州軍民慶祝勝利的時候,北京政府任命沈鴻英為廣東督軍。4月16日沈鴻英發動叛亂,所部由白雲山進窺廣州城。孫中山親自督師,偕楊希閔率滇軍進剿。滇軍奮力激戰,兩日內即將沈軍逐出廣州,向北追至英德,復與吳佩孚由贛南調來援沈的方本仁第九師遭遇。滇軍乘其立足未定,連夜出擊。方、沈軍潰敗,退至韶關。滇軍繼續作戰,迫使方、沈兩部退入江西境內。楊希閔留第一師趙成梁部駐守韶關、南雄一帶,防止敵軍南下。
6月4日,沈鴻英在北洋軍鄧如琢第三師的配合下,分三路攻佔韶關。沈軍復沿鐵路進攻,在火車頭上架機關槍衝鋒,滇軍在軍田車站及其附近阻擊,傷亡較大,但終於打退了這次進攻。接着,沈鴻英再次勾結方本仁師第二次進犯廣州,雙方激戰於英德。楊希閔親到高塘指揮,孫中山亦親臨前線。滇軍事先在英德破壞了鐵路,把路基挖空,使沈軍無法再使用火車頭衝鋒。楊以第一軍擋正面,第二軍打右翼,第三軍胡思舜旅從左側截斷沈軍後路。桂軍劉玉山、粵軍李福林部亦同時抄擊。沈、方兩部狼狽北逃,遁入贛境。
11月,陳炯明部又分四路猛攻省城。孫中山親自指揮各軍奮勇抵禦,取得廣州防衞戰勝利。當時,雲集廣東的各省軍隊中,滇軍是較有戰鬥力的,孫中山頗為倚重。但以楊希閔為首的軍官,並不真正擁護孫中山領導的革命事業,而是想借孫中山的革命威望,爭奪地盤和權位。他們視廣東為征服地,驕橫恣肆,漫無法紀。滇軍總部設在廣州長堤大廟內,院內插着一杆黃綢黑字大旗,旗上繡有一個很大的“楊”字,類似古時的軍營。孫中山召見楊希閔,他不願去。他對下不顧士兵生活,薪餉常不能按時發給。孫中山多次要滇軍攻打東江,消滅陳炯明殘部,可是他們不願出力,久攻惠州而不下,養寇自重,戰事一直沒有進展。孫中山要統一廣東財政,楊希閔等人更是陽奉陰違。孫中山曾在大元帥府一次旅長以上幹部會議上説:“你們各位紛紛聯名電請我返粵主持國家大計,如今你們只知向我要錢要彈,卻不願東出消滅敵人。你們叫我孫某一個人怎麼辦呢?老實説,我回廣東是為了革命,不是為了升官發財而來的。如果你們不願意跟我革命的話,隨你們造反我也不怕的。”滇軍將領充耳不聞,依然如故。
1924年國民黨改組後,孫中山在蘇聯和中國共產黨的幫助下,積極着手籌建黃埔軍官學校。楊希閔、劉震寰認為這同他們的利益不相容,多方阻撓破壞。其後又看到蘇援槍械只發給黃埔軍校,不發給滇桂軍,更為不滿,處處與軍政府為難,拒絕執行東征的命令。1925年3月孫中山在北京逝世,唐繼堯以副元帥名義,認可段祺瑞委任楊希閔為廣東軍務督辦兼省長。
5月3日,楊希閔一面與粵軍將領聯名通電駁斥唐繼堯就副元帥職,一面卻夥同劉震寰暗地策應唐繼堯的入粵計劃。5月中旬,楊希閔、劉震寰在香港召開會議,唐繼堯、段祺瑞、陳炯明、鄧本殷、陳廉伯和香港英國殖民政府均派有代表參加。會議商定叛亂計劃,企圖推翻革命政府。會後,楊希閔加緊叛亂部署,把駐韶關的趙成梁師調廣九鐵路線佈防,駐佛山的胡思清師調廣州白雲山一帶駐防,駐廣州市區的廖行超師擴展到郊區佈防。
楊希閔、劉震寰的叛亂陰謀很快暴露。6月3日,胡漢民代表大元帥府向他們提出:一、服從政府;二、所佔防地一律交出,由政府指駐;三、交還所佔財政各機關。當晚,滇桂軍將領舉行聯席會議,對二、三兩項拒絕接受。6月5日,胡漢民以代帥名義,下令免去建國滇軍總司令楊希閔、建國桂軍總司令劉震寰職務,並任命朱培德為建國滇軍總司令。楊、劉遂公開叛亂。是日上午十一時,滇軍佔領省長公署及粵軍總司令部,下午佔領財政廳、公安局、電報局、車站等處。大本營調集了黃埔學生軍、建國第一、二軍及粵軍陳濟棠、徐漢臣等部平定叛亂。廣九、廣三、粵漢三鐵路工人實行罷工,拒絕為滇桂軍隊運兵運械,遲滯叛軍的行動。省城東西北三江的交通完全斷絕。6月11日,革命軍各部對楊、劉所部發起總攻。滇軍全線潰敗,退入市區。經過激烈巷戰,潰敗的士兵紛紛繳械投降。楊希閔和一些高級軍官,早已逃往香港。12日下午,大本營各軍收復廣州市。所有被俘滇軍官兵,除編了一個教導第四團外,其餘數千人都編入了朱培德軍。楊希閔從此結束了在廣東的活動。
楊希閔在香港住了一個時期,就連同眷屬遷居浙江紹興。抗日戰爭爆發後,紹興淪陷,楊遷居昆明。從1937年至1949年,他既未附日,也未附蔣,過着很少與外界接觸的寓公生活。解放後,1955年召開雲南省政協第一屆會議時,楊被邀為省政協委員。1956年楊參加了國民黨革命委員會。
1967年1月17日楊希閔因病在昆明去世。 [1] 
參考資料
  • 1.    李新;孫思白;朱信泉;趙利棟;嚴如平;宗志文;熊尚厚;婁獻閣 主編.中華民國史 人物傳·第七卷:中華書局,2011:4548-4552
  • 2.    張磊主編.孫中山辭典:廣東人民出版社,1994: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