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楊巨源

(南宋將領)

鎖定
楊巨源(1176—1207年),字子淵,利州昭化(今四川省廣元市)人。南宋將領。 [1] 
胸懷大志,善於騎射,得到劉光祖的推薦。開禧初年,參與平定吳曦之亂,授朝奉郎、益州通判。
開禧三年,遇害,享年三十一, [2]  獲贈寶謨閣直學士、太中大夫,諡號忠愍。
子淵
諡    號
忠愍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利州昭化
出生日期
1176年
逝世日期
1207年
主要成就
平叛吳曦亂賊
最高官職
益州通判
本    名
楊巨源

楊巨源人物生平

楊巨源(1176—1207年),祖籍成都。開禧三年(1207年)正月,南宋叛將吳曦,為四川宣撫副使,兼陝西、河東招撫使,按兵不動,獻關外階、成、和、鳳四州地於金,求金封蜀王。並遣將利吉引金兵入鳳州,僭王位於興州,議行削髮左祍之令,統軍十萬沿嘉陵江而下,聲言約金兵夾擊襄陽。嘉陵土豪首領郭靖和當地百姓卻不願降金,投江自殺。楊巨源與安丙李好義等密謀,巨源、好義乘夜率勇士七十人斧門而入,殺吳曦,裂其屍。
楊巨源又與李好義共商大計。李好義指出楊巨源與安丙商議的計劃欠妥,“彼出則齪巷,從衞且千人,事必難濟”,應改在吳曦“熟食節(寒食節)祭東園”時殺吳曦。於是楊巨源假造聖旨,倒蓋合江倉印,這樣即使事情敗露,也與安丙無關。以後又恐日久事泄,決定提前於二月的最後一天進行。李好義遂約敢勇軍士李貴和與李貴關係密切的李彪、張淵、陳立、劉虎、張海等人,以及吳曦親衞軍黃術趙亮吳政等低級軍官及軍士74人,加上李好義的弟兄李好古、李好仁、李好問、妹夫楊君玉等親屬,後又有祿褘所率軍士10人,共百餘人。在李好義的率領下,黎明前衝進吳曦內宮。李好義宣稱是奉密詔來殺吳曦,楊巨源也騎馬趕來宣佈密詔。吳曦的親衞兵遂放下武器逃走,李貴首先衝入吳曦的卧室,“手執其髻,舉刃中曦頰,曦素勇有力,撲貴僕於地不能起”。李好義急忙命王換連砍吳曦的腰二斧,吳曦因痛鬆手,李貴遂乘機砍下吳曦首級。
此次平叛有功,李好義自成忠郎特升轉承宣使,李貴特升補授武功大夫團練使銜,楊巨源升補為朝奉郎、通判差遣,任宣撫使司參議官。李好古等無官的授官,有官的升官,並都賞賜錢物。根本沒有參加平叛,僅僅是事前與聞其事,而持觀望態度的安丙,卻竊據首功,升任興州知州、利州西路安撫使兼四川宣撫副使,並享受執政官的禮遇。在平叛的獎諭詔書中,竟然對積極策劃者楊巨源隻字未提。而與平叛毫無關係,且“誅曦之日不肯拜詔”的吳曦黨羽、踏白軍統制王喜,卻被説成是“謀戮逆曦,備罄忠勞”,不僅特升轉為節度使,還被任命為興州諸軍都統制要職。這使楊巨源以賞不酬功,心頗不平。因而想向朝廷直接申報自己在平叛中的功勞。楊巨源在給劉光祖的信中,記述了當初策劃誅殺吳曦時,安丙的“酬答之語”,並刻印傳佈。安撫副使安丙害怕暴露他當初持觀望態度,以及他申報的平叛情形不實的情況,就以楊巨源“自負倡義之功,陰欲除之”。六月,授命彭輅逮捕楊巨源,押送閬州(今閬中)獄。押解至大安(今陝西省略陽南)時,楊巨源被殺害於途中,而安丙卻以自殺上報。楊巨源的被害,引起“軍情叵測”,安丙“以人情洶洶,封章求免”。南宋朝廷雖未罷安丙安撫副使之職,但因此另派劉甲出任四川安撫使,以穩定人心。後有李珙訟其冤於朝,嘉定六年(1213年),為楊巨源立褒忠廟。嘉熙元年(1237年)又賜諡忠愍。

楊巨源親屬成員

父親:楊信臣,客居益昌

楊巨源相關記載

宋史·楊巨源傳》記載:
楊巨源,字子淵,其先成都人。父信臣,客益昌,因家焉。
楊巨源倜儻有大志,善騎射,涉獵諸子百家之書。應進士不中,武舉又不中。劉光祖見而異之,薦之總領錢糧陳曄,以右職舉為鳳州堡子原倉官,馳騁射獵,傾財養士,沿邊忠義,鹹服其才。分差魚關糧料院,移監興州合江贍軍倉。
吳曦謀叛,楊巨源陰有討賊志,結義士三百人,給其錢糧。有遊奕軍統領張林者,力能挽兩石弓,隊將朱邦寧身長六尺,勇力過人,皆為曦所忌,雖屢戰有功亦不加賞,張林等憾之。張林在罝口,朱邦寧在合江,巨源因與深相締結,並集忠義人朱福、陳安、傅檜之徒。
吳曦脅迫安丙為丞相長史,安丙稱疾不就。眉士程夢錫見安丙,安丙嘆曰:“世事如此,世無豪傑!”程夢錫因及楊巨源之謀。按丙曰:“肯見我乎?”乃囑程夢錫以書致楊巨源,延之卧所。陽巨源曰:“先生而為逆賊丞相長史耶?”丙號哭曰:“目前兵將,我所知,不能奮起。必得豪傑,乃滅此賊,則丙無復憂。”巨源曰:“先生之意決乎?”丙指天誓曰:“若誅此賊,雖死為忠鬼,夫復何恨!”巨源大喜,曰:“非先生不足以主此事,非巨源不足以了此事。”
當是時,李好義、好問亦結李貴、楊君玉、李坤辰凡數十人,坤辰邀巨源與好義會。巨源又大喜曰:“吾與安長史議以三月六日邀曦謁廟,合勇士刺之。”好義曰:“彼出則齪巷,從衞且千人,事必難濟。聞熟食日祭東園,圖之此其時也。”巨源然之。好義願一見長史以為信。巨源曰:“吾今先為長史言之,來日偽宮,令長史問君先世是已。”巨源以告丙,明日,好義在偽宮見丙,揖之。丙曰:“鄉與尊父同僚,楊省幹盛談才略,旦夕以職事相委。”其謀乃決。
君玉先屬其鄉人白子申擬詔,文不雅馴,巨源更為之,例用合江倉朱記。巨源、好義憂事浸泄,遂以二月乙亥未明,好義率其徒入偽宮,巨源持詔乘馬,自稱奉使,入內户,曦啓户欲逸,李貴執殺之。衞者始拒鬥,聞有詔皆卻。巨源、好義迎丙宣詔,以曦首徇。三軍推丙權四川宣撫使,巨源權參贊軍事。丙奏功於朝,以巨源第一,詔補承事郎。
巨源謂丙曰:“曦死,賊膽以破,關外四州為蜀要害,盍乘勢復取。”好義亦以為言。丙慮軍無見糧,巨源力言四州不取,必有後患,自請為隨軍措置糧運。於是分遣好義復西和州,張林、李簡覆成州,劉昌國復階州,孫忠鋭復散關。俄詔巨源轉朝奉郎,與通判差譴,兼四川宣撫使司參議官。丙素惡忠鋭,聞忠鋭失守散關,檄其還,欲廢之,先命巨源偕邦寧以沔兵二千策應。巨源至鳳州,因忠鋭出迎,伏壯士於幕後,突出斬之,並其子揆。丙遂以忠鋭附偽賀表聞於朝,且待罪。
先是,獎諭誅叛詔書至沔州,巨源謂人曰:“詔命一字不及巨源,疑有以蔽其功者。”俄報王喜授節度使,巨源彌不平。時趙彥吶以在夔誅祿禧得州通判,巨源曰:“殺祿禧與通判,殺吳曦亦與通判耶?”以啓謝丙曰:“飛矢以下聊城,深慕魯仲連之高誼;解印而去彭澤,庶幾陶靖節之清風。”又遣訴功於朝,而從興元都統制彭輅乞書遺韓侂冑,輅陽許而陰以白丙。或言巨源與其徒米福、車彥威謀為亂,丙命喜鞫之,福、彥威皆抵罪。正將陳安復告巨源結死士入關,欲焚沔州州治,俟丙出則殺之。丙積前事,因欲去巨源,然未有以發也。
會巨源在鳳州以檄書遺金鳳翔都統使,其辭若用間者,且自稱宣撫副使而以參議官印印之。金以檄至丙。巨源方與金戰,敗於長橋,丙乃移書召巨源,巨源疑焉。有梁泉主簿高嶽成者,巨源薦為隨軍撥運,來見巨源,贊其歸,巨源信之。
時輅已至沔,六月壬申,巨源還幕府,丙密命輅收巨源。巨源殊不知,以為謁己也,語畢,輅起,巨源送之賓次。武士就挽其裾,巨源猶叱之,則已為驅至庭下。巨源大呼曰:“我何罪?”丙隔屏遣人謂之曰:“若為詐稱宣撫副使?”命械送閬州獄。巨源曰:“我一時用間,異時必有為我明其事。”丙餉以餚酒,巨源曰:“一身無愧,死且無憾;惟有妹未嫁,宣撫念之。”癸酉,巨源舟抵大安龍尾灘,將校樊世顯者呼於岸,巨源知將見殺,指其地而語之曰:“此好一片葬地。”世顯曰:“安有是?”舟行數步,謂曰:“宣參久渴,莫進杯酒?”巨源辭以不飲。又曰:“宣參荷械已久,盍少蘇?”巨源未及答,左右遽取利刀斷其頭,不絕者逾寸,遂以巨源自殪聞宣撫司。後數日,丙命瘞之。
巨源死,忠義之士為之扼腕,聞者流涕,劍外士人張伯威為文以吊,其辭尤悲判。巨源之屬吏也,李壁在政府,聞之曰:“嘻,巨源其死矣!”丙以人情洶洶,封章求免。楊輔亦謂丙殺巨源必召變,請以劉甲代之。初,巨源與好義結官軍,而丙密為反正之計,各未相知,合巨源於好義者李坤辰,而合好義於丙者巨源也。巨源遺光祖書,述丙酬答之語,鋟梓競傳之,丙已弗樂,浸潤不已,積成此禍。
成忠郎李珙投軌,獻所作《楊巨源傳》為之訟冤,朝廷亦念其功,賜廟褒忠,贈寶謨閣待制,授官其二子。制置使崔與之請官給其葬,加贈寶謨閣直學士、太中大夫。嘉熙元年,理宗特賜諡忠愍。兒子楊履正,官終大理卿、四川制置副使。
昭化縣誌·楊巨源墓
宋楊巨源墓在治北十里土基壩(今昭化鎮石盤村)之東北。墓前拜台石欄尤存,後裔尤祭掃。然究無實據可考。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