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楊屋村

(廣東省深圳市龍崗區龍城街道盛平社區下轄村)

鎖定
楊屋村,位於龍城街道東部,距街道辦事處5.2千米。相鄰自然村有徐屋村、陳屋村、官新合村、松元角村。始建於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前後,楊姓先祖從東莞清溪遷移至此而形成。因村裏世居村民為楊姓而取名楊屋村。該村地處丘陵地帶,龍崗河在村東南方向。20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在老村旁邊重建。
中文名
楊屋村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廣東省深圳市龍崗區龍城街道盛平社區
地理位置
龍城街道東部
清朝,屬歸善縣。1912年,屬惠陽縣。1949年10月,屬惠陽縣第二區;1951年11月,屬第三區;1957年12月,屬龍崗鄉;1958年11月,屬寶安縣龍崗公社;1979年1月,屬深圳市龍崗區龍崗公社;1981年10月,屬深圳市寶安縣龍崗公社;1983年7月,屬龍崗區;1986年10月,屬龍崗鎮;1993年1月,屬深圳市龍崗區龍崗鎮;2004年,屬龍崗區龍崗街道;2006年,屬龍城街道盛平社區。
世居村民主要為楊姓,楊氏家族從明代至清代不斷南遷,一支由福建經梅州、陸豐於清初遷移至東莞清溪;清康熙三十九年前後從東莞清溪遷移至此地。2015年末,户籍人口265人,其中男性131人,女性134人;80歲以上6人,最年長者93歲(男);實際在村人口260人。非户籍外來人口6128人。祖籍該村的香港同胞91人。祖籍該村的華人華僑6人,居住在法國。世居村民為漢族,客家民系,使用客家方言。
改革開放前該村以種值水稻為主,改難務放後開始發展工業,集體經濟逐步發展起來。現集體經濟以工商業、物業管理、廠房出相為主,個人以私宅出租、務工為主。材民主要入來源為村集體經濟分紅、房屋出租。商業經營、工資性收入、財產性收入等。傳統節慶食品有春節的大盆菜、煎堆、油角,清明節的果、油果等。龍盛路、碧新路、盛龍路從村旁經過20世紀70年代初通電,90年代初通自來水,0年代中期通電話、實現全村村道水泥硬底化。2002年通互聯網。村中有籃球場、村民活動中心等。村中現存《楊氏族譜》,於1983年篡修,記載楊氏世系源流。傳統民居為客家民居。現存1座,為楊量老圍,建於清代,佔地面積約4950平方米,坐東朝西,由幾排房屋與楊氏宗祠組成。以祠堂為中心在周邊建排屋,左側為三間兩龐帶天井閣樓,面闊七開間,四排;右側為三間兩廊帶天井,其他排屋為單元式,均用三合土夯築而成,硬山頂,覆小青瓦,部分房屋已改建。保存狀況一般,現仍有人居住。
老圍中的楊氏宗祠,佔地面積約200平方米,建於清代,1984年、2012年兩次重修。現通面闊三間,屋頂覆蓋灰瓦,外牆貼灰色瓷片;祠堂大門有橫額“楊氏宗祠”,大門兩側有檢聯“三相流芳;四知垂訓”;現仍作宗祠使用。每年清明節,全體村民包括同宗港澳台同胞,一同前往東莞清溪祖墓祭祀,再到陸豐祖墓祭祀。祭祀結束後,全體村民在楊屋村集體聚餐。楊屋村祠堂以“四知堂”為本族祠堂的堂號。據《後漢書·楊震列傳》中記載,東漢名臣楊震(楊氏祖先)在上任途中,遇到自己曾經舉薦過的地方官員王密。王密為感謝楊震的知遇之恩,趁着夜色給他送去10斤黃金。楊震斷然拒絕,王密説晚上送禮,無人知曉,楊震説道: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請無知?“王密拿着金子羞愧地回去了,這是楊氏堂號“四知”的來源,從古至今、楊屋村後人格守祖先持廉守正的家訓,沿襲至今,對族人影響很大。代表性人物:楊振良(1923-1945)、1945年參加廣東人民抗日遊擊隊東江縱隊,同年在龍崗羅卜壩抗擊日軍戰鬥中犧牲。
楊來法(1939-),1962年任北京軍區某部後勤部副部長。1984年轉業後,任深圳市對外貿易公司紀檢委副書記。 [1] 
參考資料
  • 1.    深圳市史志辦公室. 深圳村落概覽 第2輯 5 龍崗卷. 廣州: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 2020.717-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