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楊寶森

(京劇演員)

鎖定
楊寶森(1909年10月9日—1958年2月10日),出生於北京。字鍾秀,別號時齋,祖籍安徽合肥,京劇演員,工老生 [1] 
1917年,楊寶森開始隨父親楊孝方學武生。1920年,在蒙師裘桂仙的介紹下,楊寶森開始在斌慶社科班搭班學藝,第一次公演是在吉祥戲園演唱京劇《硃砂痣 [2]  。1924年,首次南下赴上海演出,包括劇目《定軍山》《汾河灣》等。1925年,因在上海連演三個月,導致嗓音極度疲勞,只得息影 [3]  。1929年,在倒倉息影五年後,嗓音開始逐漸恢復,並灌錄了多張唱片,包括《七星燈》《馬鞍山》等。1934年,在北京正式搭班演戲 [3]  ;11月,隨梅蘭芳赴山東濟南演出。1939年2月,以京劇羣戲《雁門關》受到諸多關注。1940年,組班寶華社。1942年,寶華社演出劇目《四郎探母》受到諸多觀眾觀看,楊寶森也因此被選入“四大鬚生”行列 [4]  。1946年,參加“全滬名伶盛大京劇會串”演出。1951年,在上海為抗美援朝義演京劇《搜孤救孤》。1956年3月,寶華社被吸納進天津京劇團,楊寶森任團長。1957年,天津市京劇團一分為二,楊寶森率一團赴山東巡迴演出 [2]  。1958年1月28日,楊寶錄製了最後一版京劇《文昭關》的錄音 [5] 
1958年2月10日凌晨2時,楊寶森因高燒引起急性肺炎逝世,享年49歲 [2] 
在20世紀50年代,楊寶森在精研譚、餘的基礎上,揚長避短地進行藝術創造,成就了以韻味取勝、從細微處體現旋律、細膩而不瑣碎、耐人回味的藝術風格,世稱“楊派 [6] 
本    名
楊寶森
民    族
漢族
國    籍
中國
出生地
北京
出生日期
1909年10月9日
逝世日期
1958年2月10日
星    座
天秤座
代表作品
失空斬
代表作品
洪羊洞
定軍山
四郎探母
伍子胥 展開
代表作品
洪羊洞
定軍山
四郎探母
伍子胥
打金磚 收起
職    業
演員
別    名
楊失伍
祖    籍
安徽合肥
行    當
老生

楊寶森人物經歷

不同時期照
不同時期照(2張)
1909年10月9日,楊寶森出生在北京的一個梨園世家中。1915年,6歲的楊寶森由母親王氏開蒙家教,後入私塾讀書。1917年,開始先隨父親楊孝方學武生,後隨名淨裘桂仙習老生並練毯子功,同時也向陳秀華學習京劇《文昭關 [2] 
1920年,在蒙師裘桂仙的介紹下,楊寶森參加了武生俞振庭開辦的斌慶社科班搭班。1922年,楊寶森在斌慶社科班學藝期間,得到教師陳秀華教授譚派戲,邊學邊演下表演得到很大進步,第一次公演是在吉祥戲園唱京劇《硃砂痣 [3]  。在斌慶社期間,還曾表演過《上天台》《斷密澗》《南陽關》等劇目 [2] 
1924年5月,首次南下赴上海演於更新舞台,共演三月,計28出不同戲碼,包括《定軍山》《汾河灣》《游龍戲鳳》《四郎探母》等劇目。1925年,因在上海連演三個月,導致楊寶森嗓音極度疲勞,回北京後不久即倒倉,乃至一字不出,只得息影,繼續深造學習 [3] 
1929年,在倒倉息影五年後,楊寶森嗓音雖逐漸恢復,但仍不理想,在朋友的資助下,聘請胡琴手孫佐臣操琴,在蓓開公司灌錄唱片《七星燈》《馬鞍山》等唱片四張,後又在大中華公司灌製唱片《摘纓會》《戰宛城》等十張唱片 [3]  ;同年4月,搭章遏雲班,首次赴天津演出,掛二牌。1933年4月5日至5月25日,在上海天蟾舞台演出《打金磚》等京劇,共50天,合作者有張豔卿、金少山、陳鶴峯等 [2]  。1934年,在北京正式搭班演戲;2月,參加荀慧生班,赴上海演於天蟾舞台,並在寶塔公司灌製唱片《上天台》等計4張,連前共計18張 [3] 
1935年,在北京應吳素秋邀請,合作演出一期,劇目有《驪珠夢》等。1936年5月,隨陸素娟赴天津演於國泰大戲院;11月,隨梅蘭芳赴山東濟南演於進德會京劇場。1937年2月,應金少山邀請,在北京演於華樂戲園。1938年,與南京程派名票高華於百代公司合灌唱片《桑園會》,計3張,操琴為黎秋覺、耿少峯 [2] 
1939年2月,隨章遏雲赴上海演於黃金大戲院,掛二牌。演期近三個月,以合作京劇羣戲《雁門關》受到諸多關注;9月,隨宋德珠南下上海,演於黃金大戲院,掛二牌;11月,在上海加入王玉蓉班合作演出,演期一個半月。1940年,由上海返回北京後,組班寶華社掛頭牌。先在京演於廣德樓,以京劇《失空斬》《洪羊洞》等為號召,受到關注。後率領張麗君、王泉奎等人赴青島、天津及東北奉天(瀋陽)等地巡演 [2] 
1941年4月,在北京上演新排戲《摘纓會》;9月,在北京應程硯秋劇團邀約,參加“秋聲社”,與程硯秋合作演出;10月,隨程硯秋劇團赴上海演於黃金大戲院,演期一個半月,與楊寶忠合作演出《紅鬃烈馬》《四郎探母》等劇目;同年,經楊寶忠和李華亭的策劃,其組建的寶華社以京劇《四郎探母》打炮,由楊寶森領銜主演,但由於旦角及主要配演關注度低,只有一百多個觀眾,叫好不叫座 [4] 
演出劇照
演出劇照(6張)
1942年,寶華社經李華亭出面主辦,聘請侯玉蘭葉盛蘭李多奎茹富蕙哈寶山等演員參演,劇目仍為《四郎探母》,演出後受到諸多觀眾觀看,楊寶森也因此被選入“四大鬚生”行列 [4]  ;同年11月,寶華社赴上海,與鄭冰如合作演於天蟾舞台,演期一個半月。
1943年1月,在上海首演京劇《伍子胥》;7月,在北京組班“瑞義社” [7]  ,赴天津演於中國大戲院,演出劇目包括《失空斬》《四郎探母》《罵曹》《洪羊洞》等;8月,再度南下上海演於黃金大戲院,與李玉茹章遏雲合作。
1944年1月,赴天津演出京劇《伍子胥》;4月,赴上海演於黃金大戲院,掛頭牌,合作者有李玉芝、姜妙香、梁慧超、王泉奎等,演出劇目包括《伍子胥》《黑水國》《打麪缸》等 [2] 
1946年,應青島回民組織籌備基金會邀請,攜章遏雲、李多奎、梁慧超等演於青島永安大戲院;10月31日,在上海天蟾舞台,參加“全滬名伶盛大京劇會串”演出,劇目為《雙姣奇緣》等,與梅蘭芳周信芳言慧珠等人同台;11月,隨梅蘭芳劇團演於上海中國大戲院,雖為梅挎刀,但有時排名並列,雙掛頭牌 [2] 
1947年1月,繼續與梅蘭芳合作演於上海中國大戲院;1月13日,與梅蘭芳在天蟾舞台義演劇目《御碑亭》;1月15日,與程硯秋義演劇目《朱痕記》;9月,在上海中國大戲院參加杜月笙60歲生日演出,劇目為《法門寺》,合作者有張君秋、裘盛戎、芙蓉草等;10月,第二次參加梅劇團演於上海天蟾舞台 [3] 
1948年4月,第三次參加梅蘭芳劇團演於上海天蟾舞台,演期50天 [3]  。1949年8月,與尚小云合作赴天津演出。1950年7至8月間,赴香港演於利舞台,與馬連良張君秋等同台合作 [7]  。1951年11月,楊寶森劇團演於上海中國大戲院,共40天;12月24至25日,在上海天蟾舞台為抗美援朝義演京劇《搜孤救孤》,與周信芳合作。
1953年3月,楊寶森劇團演於南京中華劇場;9月,由山東轉赴上海演於人民大舞台,首演京劇《秦瓊》。1954年5月,在上海紅都劇場演出一期,共40天,計45場,但上座不佳。1955年6月,楊寶森領導寶華京劇團再赴上海,演於人民大舞台,楊寶忠、杭子和伴奏;7月15日,在上海最後一次演出京劇《定軍山》《陽平關 [2] 
1956年3月,天津京劇團成立後邀請楊寶森入團,並把寶華社包括勤雜工在內的七十多人全部吸納進天津京劇團,由楊寶森和厲慧良任團長 [5]  ;6月,舉行三天建團公演,隨後赴北京、武漢、上海等地演出 [2] 
1957年2月,天津市京劇團由上海迴天津演出,楊寶森在天津最後一場演出京劇《奇冤報》。同年,由於楊寶森和厲慧良發生矛盾,天津市京劇團一分為二,楊寶森率一團赴山東巡迴演出;7月7日,楊寶森向上級請求退團長期休養,經獲准離開天津回北京養病;11月,在北京與程硯秋合錄唱片《武家坡 [7] 
1958年1月28日,楊寶森吸納別家唱腔,在中國唱片社錄製了最後一版京劇《文昭關》的錄音 [5]  ;2月8日,楊寶森開始患感冒;2月9日下午,開始發高燒;2月10日凌晨2時,楊寶森因高燒引起急性肺炎逝世,享年49歲 [2]  。2月17日,首都文藝界為楊寶森舉行公祭,治喪委員會成員有梅蘭芳、馬少波等人,骨灰安放在北京福田公墓 [8] 

楊寶森個人生活

家庭
楊寶森的祖父楊桂雲是與譚鑫培同時代的京劇演員,為“四喜班”的花旦。其長子楊孝亭,亦演花旦;次子楊孝方,長於武生,兼工銅錘花臉。楊寶森是楊孝方的長子,叔伯兄楊寶忠(楊孝亭之子)原是京劇演員,後成為一名琴師 [1] 
婚姻
婚姻
婚姻(4張)
1931年,楊寶森在北京與常州旅京中醫之女趙霞章結婚。1939年,因妻子趙霞章結婚8年未生育,夫婦兩人在北京領養一女,起名楊文蕙,乳名小玲。1953年,妻子趙霞章因病去世。
1954年,楊寶森與京劇演員謝虹雯結婚,兩人育有一子名叫楊珉 [2] 
傳人
楊寶森的傳人有程正泰馬長禮梁慶雲汪正華武正豪朱雲鵬 [6] 

楊寶森主要作品

楊寶森代表劇目

文昭關
硃砂痣
上天台
斷密澗
南陽關
定軍山
汾河灣
失空斬
《洪羊洞》
陽平關
奇冤報
《伍子胥》
《打金磚》
《驪珠夢》
《雁門關》
《罵曹》
《黑水國》
《打麪缸》
《雙姣奇緣》
朱痕記
法門寺
《秦瓊》 [2] 




楊寶森唱片作品

時間
劇目
發行公司
演員
1938年
《桑園會》
百代6面
楊寶森飾秋胡、高華飾羅敷、耿少峯京胡、黎秋覺京胡
1929年
《馬鞍山》
蓓開1面
楊寶森飾鍾元甫、孫佐臣京胡
《青石山》
蓓開1面
楊寶森飾呂洞賓、孫佐臣京胡
《失街亭》
蓓開1面
楊寶森飾諸葛亮、孫佐臣京胡
《捉放曹》
蓓開1面
楊寶森飾陳宮、孫佐臣京胡
《上天台》
蓓開2面
楊寶森飾劉秀、孫佐臣京胡
《七星燈》
蓓開2面
楊寶森飾諸葛亮、孫佐臣京胡
1934年
《上天台》
勝利2面
楊寶森飾劉秀、耿少峯京胡
《珠簾寨(收威)》
勝利1面
楊寶森飾李、耿少峯京胡克用
《託兆碰碑》
勝利1面
楊寶森飾楊繼業、耿少峯京胡
《失街亭》
勝利1面
楊寶森飾諸葛亮、耿少峯京胡
《戰樊城》
勝利2面
楊寶森飾伍員、耿少峯京胡
《四郎探母》
勝利1面
楊寶森飾楊延輝、耿少峯京胡
《王佐斷臂》
勝利1面
楊寶森飾王佐、耿少峯京胡
1929年
《烏盆記》
大中華4面
楊寶森飾劉世昌、孫佐臣京胡
《天雷報》
大中華1面
楊寶森飾張元秀、孫佐臣京胡
《陽平關》
大中華1面
楊寶森飾黃忠、孫佐臣京胡
《鎮潭州》
大中華1面
楊寶森飾楊繼業鬼魂、孫佐臣京胡
《打鼓罵曹》
大中華1面
楊寶森飾禰衡、孫佐臣京胡
1931年
《珠簾寨》
大中華2面
楊寶森飾李克用、趙桐珊飾曹月娥
《四郎探母》
大中華2面
楊寶森飾楊延輝、趙桐珊飾四夫人
《梅隴鎮》
大中華2面
楊寶森飾正德帝、趙桐珊飾李鳳姐
《寶蓮燈》
大中華2面
楊寶森飾劉彥昌、趙桐珊飾王桂英
《摘纓會》
大中華2面
楊寶森飾楚莊王
《戰宛城》
大中華1面
楊寶森飾張繡
《斷臂説書》
大中華1面
楊寶森飾王佐 [9] 

楊寶森藝術特色

楊寶森的嗓音寬厚、圓潤而又蒼勁,韻味很濃郁。雖不擅長高音,但中、低音的音色很厚,音量很大。楊寶森力圖根據自己的嗓音條件取得餘叔巖所經達到過的藝術效果。由於高音有侷限,他不易產生餘派那樣的“立音”,但他運用了種種技術手段,卻在中、低音部分的迴旋之中,產生了新的強烈效果,逐漸形成了楊派風格。其演唱富於彈性和韌性,在音收放方面很善於控制。因此,他的聲音寬、厚、響而不笨重,能夠相當靈活地唱好一些纖巧的小腔。
楊寶森在唱腔唱法上,以曲折、深邃取勝。對於帶有悲劇氣氛的唱腔,固然特別擅長,而一些歡快、明朗的唱腔,他也唱得很有色彩,因而他的唱腔有多方面的表現力。他的演出劇目雖然基本都是傳統戲,但他“老戲新唱”,對每一齣戲的唱腔幾乎都作過一番新的琢磨。在個別劇目中,他還譜制了不少新旋律,較大幅度地豐富了原有唱腔。他在演唱中經常採用“耍板”的方法,而且“耍板”的幅度較大、較明顯。這個方法就是讓本當落在板眼上的字不落進板槽內,達到仍然有節奏,同時又靈活多變的效果。在他晚年的演出中,還進行過某些更大膽的“耍板”試驗。作為探索他並不一一肯定和保留,有時用過一、兩次又放棄了,但他力圖將板腔用活的意圖顯而易見,表現手段則層出不窮。
楊寶森的唱腔節奏速度既高度穩定而又變化多端。他在“尺寸”處理方面,總的説是要求舒展,和餘叔巖的要求緊湊不同,而舒展與緊湊又非對立。按照楊寶森自已的唱法,對一些餘派唱段的“尺寸“也大多作過一番新的處理。例如《李陵碑》中的大段【反二黃】就是一個突出的例子,他在進一步發展前人的構思下,把劇中前面【慢板】的“尺寸”唱得比譚派唱法更快,而把後面【快三眼】的“尺寸”唱得比譚派慢一些。經他這一處理,這段唱腔真正做到了一氣呵成。在唱段中,他多處運用了“耍板”的唱法,讓節奏有變化。另外,還運用了一些他獨有的技術手段,在某些戲詞上裝點了一種大幅度的“擻音”,單亮出去,使整個唱段的激憤情緒更為強烈。
楊寶森的行腔很有力度,飽滿而充沛,尤其是長拖腔,行腔時連綿不斷,層層推進。在這種行腔裏,他氣息運用的一些特點,是從太極拳的用氣方法中取得借鑑的,要求連貫均勻、自然圓活,給人以協調完整的感覺。他行腔中所運用的力是一種很自如的力、一種有節制的力,而不是拙力。
楊寶森在字韻方面也高度講究,他繼承了譚、餘這一大派系“用湖廣音念中州韻”的傳統,而且繼承了餘叔巖十分考究字音、字義的可貴精神。除了字音準確、清楚,而且各個轍口的字都潤飾得很美。他對每個字的字頭、字腹、字尾都精心處理。在行腔中,他把字音處理得相當適度,不緊不松,既美又圓,不變音走音 [10] 

楊寶森人物評價

楊寶森是京劇史上一位承前啓後的藝術工作者,他所走的藝術道路和他的藝術發展,給後人做出了典範,值得繼承研究。特別是聲腔上的創作,他是老生韻味派的新典範,創造性地繼承了譚派、餘派藝術的豐厚傳統,又從博雅精深處再求發展,形成了高品位的楊派演唱風格 [11]  (京劇演員葉蓬評)
楊寶森是一位很全面的高水平的老生演員,在譚、餘的傳代作用中起着中堅作用。在他的表演中找不到壞的東西,他利用餘的藝術來演他的戲。他能演的戲有百十出,水平均衡,都有很高的品質。他的扮相好,其唱腔純正寬潤,後人可以為法 [12]  (首都醫科大學教授、京劇學者劉曾複評)
楊寶森是一位寂寞、清貧的藝術家。古今中外,生前不被廣泛接受,生活清貧乃至潦倒,死後卻名聲大噪的人並不少見,但楊寶森的悲劇命運卻特別耐人尋味。它所反映出來的問題,對於觀眾在21世紀認識、保存古典戲曲藝術似乎不無啓迪 [12]  (京劇評論家柴俊為評)
嗓音沙啞學麒派較易,而楊寶森竟用這種先天不足的嗓音來學餘派,來唱那種循規蹈矩、有條理、有章法、只靠真斫實砍而無法偷工減料的橫平豎直的唱腔,並且唱出了水平,唱高了質量,這不能不説是一個奇蹟。這個奇蹟應該歸功於他用後天的過硬本領克服了先天的自然缺陷,顯示了一個人經過不懈努力所能達到的最高境界 [12]  北京大學教授、京劇理論家吳小如評)

楊寶森後世紀念

紀念活動
楊寶森誕辰110週年
楊寶森誕辰110週年(7張)
1994年10月,天津市中華民族文化促進會舉辦紀念楊寶森八十五週年誕辰,包括紀念演出和楊派藝術研討會 [8] 
1999年10月,成都、重慶兩市楊迷為紀念楊寶森誕辰90週年,在成都蜀都劇場聯合舉辦"楊派名劇”學習演出;同月,上海復旦、交大、同濟、上師大等八所高校京劇聯誼會,在同濟大學工會俱樂部舉行紀念楊寶森誕辰九十週年演唱會,上海楊寶森藝術研究會應邀派代表參加 [8] 
2008年3月,上海餘楊京劇研習社在上海圖書館京劇沙龍舉辦緬懷楊寶森逝世五十週年京劇演唱會,邀請社會名票及餘楊派京劇愛好者參加 [8] 
2009年5月15日至18日,適逢楊寶森誕辰百年,國家大劇院秉承弘揚京劇國粹、扶植民族經典藝術的宗旨,特別策劃了“紀念京劇大師楊寶森誕辰100週年系列演出”活動 [13] 
2019年5月16日至19日,適逢楊寶森110週年誕辰,由國家大劇院主辦的楊寶森誕辰110週年系列紀念演出在國家大劇院戲劇場舉行。該次紀念活動邀請了中國八家院團的楊派傳人與京劇工作者,以《“一輪明月——京劇名家演唱會”》、全部《伍子胥》《擊鼓罵曹》《失街亭·空城計·斬馬謖》《楊家將》等楊派代表京劇作品與觀眾見面 [14] 
紀念作品
1959年,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楊寶森主演的京劇《空城計》舞台演出攝影記錄畫冊,於1956年攝於上海人民大舞台,由袁子敬編寫、劉叔詒審校。
1982年5月,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了書籍《楊寶森唱腔選》,書中收有京劇《失空斬》《黑水國》等10齣戲琴腔曲諧 [8] 
1995年11月,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出版了書籍《楊寶森唱腔選集》,書中收有京劇《梅龍鎮》《四郎探母》等10齣戲琴唱曲譜 [8] 
參考資料
  • 1.    王文祥編著,國學知識實用百科 下 線裝版,萬卷出版公司,2010.09,第510-511頁
  • 2.    許錦文著,中國京昆藝術家傳記叢書 自創一派 楊寶森,上海人民出版社 , 2016.04,第243-248頁
  • 3.    王家熙著,王家熙戲劇論集,中西書局,2014.12,第95-99頁
  • 4.    周簡段著;馮大彪編,神州軼聞錄 大戲台,新星出版社,2017.07,第52-53頁
  • 5.    京劇大師楊寶森  .人民網.2019-05-22[引用日期2020-11-06]
  • 6.    梨園三十六家 京劇大師肖像素描,上海世紀出版股份有限公司,第34頁
  • 7.    劉嵩昆著;北京市西城區政協文史和學習委員會編,西城梨園史料 下,第590頁
  • 8.    許錦文編,楊寶森唱腔集 增訂全曲本,同濟大學出版社,2008.03,第534頁
  • 9.    楊寶森唱片作品  .中國京劇老唱片[引用日期2020-11-05]
  • 10.    王家熙. 楊寶森演唱藝術的特色——紀念楊寶森先生誕辰八十週年[J]. 中國戲劇, 1989(07):30-33.
  • 11.    中國京劇藝術基金會編,談戲説藝 百位名家口述百年京劇傳承史續編,上海文化出版社,2018.06,第31頁
  • 12.    許錦文著,中國京昆藝術家傳記叢書 自創一派 楊寶森,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04,第231-235頁
  • 13.    楊派傳人亮相大劇院 追憶楊寶森大師百年誕辰  .搜狐.2009-04-27[引用日期2020-11-06]
  • 14.    紀念京劇大師楊寶森110週年誕辰 “一輪明月”再唱響-中新網  .中新網.2019-04-22[引用日期2020-11-06]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