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楊家騮

(抗日英烈、國民革命軍陸軍第60師第360團團長)

鎖定
楊家騮(1905-1939),貴州省荔波縣人。1922年,楊家騮考入黔軍軍士教導隊,畢業後分在黔軍第1師4旅8團。1926年,考入黃埔軍官學校第5期步兵科學習。1936年提升為陸軍第60師第308旅第360團中校團副。 1937年,楊家騮奉令率部參加著名的淞滬抗戰,負責防守嘉定一線,他頑強抗擊,打退了敵人多次進攻。1937年11月被晉升為第60師第360團上校團長,併兼任第4支隊指揮官。 淞滬會戰後,楊家騮奉令率部轉移到溧陽之張渚鎮,開始遊擊活動,配合友軍作戰,阻敵進犯南京,日軍為對付這支遊擊部隊,調集優勢兵力,將楊家騮與所部將士圍困於金雞領,楊家騮和所部將士,與日軍激戰七日七夜。 1939年2月,楊家騮奉令率部阻擊沿瑞(昌)武(昌)公路南下日軍主力第四師團激戰中,不幸被敵彈擊中,壯烈殉國。 [1] 
中文名
楊家騮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籍    貫
貴州省荔波縣
出生日期
1905年
逝世日期
1939年
畢業院校
黃埔軍校
參加戰役
淞滬會戰、萬家嶺戰役

楊家騮人物生平

楊家騮早年經歷

楊家騮,1904年9月25日生於貴州省荔波縣方村鄉交進村一個農民家庭。楊家騮七歲時父親兄長開始教他認字讀書,後就讀鄉里私塾和方村小學。少年時期,楊家騮聰慧機敏,勤奮好學,助人為樂,喜歡聽長輩講外界的離奇故事,從小就對外面世界充滿好奇,逐步萌生到外面闖蕩的思想。十六歲母親去世,第二年便走出鄉關,1922年,楊家騮在貴陽考入黔軍軍士教導隊,畢業後分在黔軍袁祖銘部第1師4旅8團,從此開始畢生的戎馬生涯。由於機靈有文化,楊家騮在黔軍不到兩年便當上班長、排長。1926年,考入黃埔軍官學校第5期步兵科學習。 [2] 
楊家騮畢業後分配在國民黨陸軍第9師49旅見習,數月後連續升任少尉、中尉排長、上尉營副、少校團副以及軍政部少校營長。1932年,調軍政部特務團任少校營長。1935年,在特務團團度王文彥保送下,入陸軍軍官學校高等教育班深造。在校學習期間,異常刻苦,1936年提升為陸軍第60師第308旅第360團中校團副。1937年11月,楊家騮被晉升為第60師第360團上校團長,併兼任第4支隊指揮官。 [2] 

楊家騮參加抗日

全面抗戰爆發後,楊家騮毅然請纓殺敵,奔赴抗日前線。他為了擺脱後顧之憂,親自護送妻子女兒回老家荔波。當時,其長女4歲,次女兩歲,小兒未滿週歲。親友問他為何不帶勤務兵,他回答説:“抗日時期,正值前方用兵之際,我多帶一人來後方,前方就少一名抗日士兵。我能辦到的家務,何須勤務兵。”其間,岳父以及親友,以其妻年輕,兒女尚幼,家庭生活全賴他一人等語,欲勸其解甲歸裏,另謀生計。然而,楊家騮卻説:“當前山河破碎,民族危亡,國難當頭,豈能苟且偷安。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有國才有家。”家人聽了楊家騮擲地有聲的話,無不佩服他的愛國主義精神。楊家騮在家僅住了三天,即返回抗日前線,投身到激烈的抗日救國戰場。 [2] 
楊家騮投身抗日的第一場戰鬥是淞滬會戰。這是一場極其艱苦、慘烈的戰鬥,雙方近百萬大軍集中在上海狹小的地區內展開了拼死的搏鬥,中國全國陸軍的精鋭主力多半集結在這一戰場上,為保衞上海。 [2] 
楊家騮部所守衞之防線,也為日軍進攻之重點,中國軍隊雖裝備較落後,但仍為保國土,而寸步不讓。但是上海為開闊地形,又瀕臨海域,於日軍來説,有利於其發揮起海、陸、空協同作戰,和其優勢炮火之威力,而中國軍隊雖鬥志頑強,但海軍、空軍發展速度較慢,且海、空力量有限,消耗之後而無法得到補充,戰鬥十分艱苦。楊家騮多次與友軍率領部隊在被敵人炮火轟塌的工事中,頑強地進行抵抗和阻擊,打退了敵人多次進攻,粉碎了敵人妄圖迅速佔領淞滬的目的。由於楊家騮抗戰有功,受到上峯嘉獎,於1937年11月,楊家騮被晉升為第60師第360團上校團長,併兼任第4支隊指揮官。 [2] 
淞滬會戰後,楊家騮奉令率部轉移到溧陽之張渚鎮,開始遊擊活動,配合友軍作戰,阻敵進犯南京。他多次率領部隊分路襲擊敵人,給日軍以沉重打擊,繳獲了許多武器彈藥。日軍為對付這支遊擊部隊,調集優勢兵力,將楊家騮與所部將士四面圍困於金雞領,他與所部將士堅守金雞領要地,左右無援。冒着日軍瘋狂的進攻,楊家騮與所部將士浴血奮戰,與敵激戰七日七夜,楊家騮利用有利地形,指揮將士們進行有效抵抗。但雙方兵力和武器裝備對比懸殊,且經過激烈戰鬥,中國軍隊將士損失較大,彈藥消耗日增,難以維持。楊家騮一面指揮部隊繼續,一面暗中集中兵力、武器、彈藥,趁夜間日軍麻痹大意之時,指揮部隊衝擊敵包圍圈,率部突圍轉移。繼後又重創日軍,給予其沉重打擊,使其膽寒。楊家騮將軍展現出的軍事才能,國民黨軍政部對楊家騮電令嘉獎,並記大功一次。 [2] 

楊家騮壯烈犧牲

1938年9月,震驚中外的萬家嶺戰役打響,中國軍隊投入兵力10多萬,日軍投入兵力近3萬,在江西省德安縣萬家嶺一帶生死決戰。驕橫的日軍106師團陷入中國軍隊包圍圈,左衝右突,無法突圍;日軍27師團欲從外圍衝進解救106師團,被楊家騮率部在麒麟峯頑強阻擊,寸步難行,阻斷日軍27師團和日軍106師團無法靠攏,為大部隊徹底殲滅日軍106師團贏得了時間。麒麟峯阻擊戰傷亡日軍1000多名,繳獲步槍500餘支,輕重機槍26挺,生俘日軍26名;中國軍隊也傷亡慘重,楊團長率部堅守在麒麟峯與日軍交戰兩日,1938年9月26日下午2時,楊家騮團長在炮火連天的麒麟峯上壯烈殉國。 [2] 

楊家騮親屬成員

父親楊慶旭,母親向氏。家有兄妹七個,哥楊家騄、楊家驊,姐楊家薈,妹楊家萱、楊家英、楊家蓮。楊家騮1932年在江西南昌與獨山人雙淑華結婚,育有一子楊金聲,二女楊菊珍、楊幼珍。 [2] 

楊家騮後世紀念

在抗戰最艱難時刻,楊家騮以身報國精神感動神州,鼓舞鬥志。為嘉獎楊家騮將軍的英勇作戰,報效祖國的精神,國民政府特追贈楊家騮為陸軍少將。國民黨軍政部派員專門護送忠骨回荔波,途中在江西南昌、湖南長沙、廣西桂林、貴州貴陽、獨山等地,均召開隆重的追悼大會,各界人士、地方官員敬獻輓聯、輓詩、輓詞,全國重大報刊都作了宣傳報道。楊將軍忠骨抵達荔波後,縣城民眾自發組織迎接,縣政府在中山公園召開了隆重的追悼大會,並將英雄安葬於中山公園,修建陵園墓碑,供後人瞻仰。當天中山公園集聚數千羣眾,臨近縣份和荔波各鄉鎮都派代表參加,將軍的親朋好友日夜守靈。會場莊嚴肅穆,花圈、輓聯無數,哀樂不斷,同仁為之感慨,親友為之悲涕,民眾為之驕傲,整個中山公園瀰漫凝聚民族團結、民族抗爭、同仇敵愾的氛圍。 [2] 
1992年11月15日,貴州省人民政府以“黔烈字第613號文件”,批准楊家騮將軍為革命烈士。2018年4月4日上午,新建荔波縣革命烈士陵園舉行開園儀式,楊家騮將軍的衣冠冢被醒目地安放在陵園中。 [2] 
2020年9月2日,楊家騮入選第三批著名抗日英烈、英雄羣體名錄。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