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楊家溝村

(陝西省榆林市米脂縣楊家溝鎮下轄村)

鎖定
楊家溝村,隸屬陝西省榆林市米脂縣楊家溝鎮 [3]  ,位於米脂縣城東南20公里處。村內建有馬氏莊園,始建於清朝同治年間,是陝北地區最大的地主集團---楊家溝馬氏地主集團的莊園。
2012年12月17日,楊家溝村被公佈為第一批中國傳統村落 [2]  2019年12月25日,楊家溝村入選第一批國家森林鄉村 [1]  2023年12月7日,楊家溝村被評為第三批陝西省“五美庭院”示範村。 [4-5] 
中文名
楊家溝村
行政區劃代碼
610827103212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陝西省榆林市米脂縣楊家溝鎮
政府駐地
楊家溝村村民委員會
電話區號
0912
郵政編碼
718108
氣候條件
温帶大陸性半乾旱季風氣候
著名景點
馬氏莊園
車牌代碼
陝K

楊家溝村建制沿革

陝西省榆林市米脂縣楊家溝村
陝西省榆林市米脂縣楊家溝村(2張)
楊家溝村位於陝西省榆林市米脂縣城東南20公里,始建於清同治年間的楊家溝馬氏莊園,是陝北地區最大的地主集團---楊家溝馬氏地主集團的莊園。幾百年過去了,這個莊園已經成為馬氏家族創造的文化象徵。
1947年11月22日,毛澤東周恩來等率領中共中央機關和解放軍總部來到楊家溝,在此召開了著名的“十二月會議”。1978年成立楊家溝革命紀念館並對外開放。 楊家溝革命舊址位於米脂縣城東南20公里的楊家溝馬氏莊園。毛澤東、周恩來舊居將西方建築風格和陝北窯洞文化巧妙融匯,珠聯璧合,堪稱中華民族窯洞建築之瑰寶。馬氏莊園是馬醒民於1929年開始修築。
陝西省榆林市米脂縣楊家溝村 陝西省榆林市米脂縣楊家溝村
明朝自永樂至萬曆年間,為防“胡騎”南下,統治者設立“三邊”鎮總兵拱衞京師。三邊戍卒餉糧豐厚,吸引邊客增多,向這裏販運馬匹、牛羊、皮毛、手工藝品,使延綏一帶商業興旺起來。臨近延綏一帶的山西商人和無業者不斷移居延綏,遷居一時風行。山西臨縣與陝北隔河相望,馬林槐於明朝萬曆年末或天啓年間由臨縣前來綏德馬家山,現已經相傳十五代,歷經明、清、民國和共和國。
早先從山西遷往陝北綏德的馬氏家族生意成功發家之後,又從綏德遷移到楊家溝村開始屯田,將原有的商業資本轉換為耕地形式的土地資本。
18世紀中葉,馬氏家族的勢力壯大,當時除楊家溝村的老住户,同時也吸引了其他村落沒有土地的農户人家前來攬工,這些人後來也就成了楊家溝人定居了下來。
陝西省榆林市米脂縣楊家溝村 陝西省榆林市米脂縣楊家溝村
馬氏莊園是馬醒民於1929年開始修築,於1938年建成。莊園主人運用自己的學識將西方建築風格和陝北窯洞巧妙融為一體,堪稱中華民族窯洞建築的瑰寶。將這樣一幢耗資巨大、耗時漫長的私人莊園無償獻給中國共產黨,足以體現了黃土高原上的陝北人豪邁無私的偉大品質。
楊家溝革命舊址由毛澤東、周恩來舊居(即:新院)、十二月會議舊址及高級軍事會議舊址等部分組成。毛澤東、周恩來舊居是窯主留日學生馬醒民採用中西結合的建築風格,親自設計、監修的私宅,建築設計奇特,石結構拱券門樓垛口林立,11孔窯沿平面凹凸交錯,飛檐雕樑,暗道取暖,三通納涼,充分顯示了陝北窯洞建築文化的博大精深。

楊家溝村地理環境

米脂縣地處黃土原腹部,位於陝西省北部,北承榆林,南接綏德,東靠佳縣,西鄰橫山、子洲。地理座標東徑109°49′-110°29′,北緯37°39′-38°5′,總面積1212平方公里,東西長59公里,南北寬47公里,210國道與無定河平行南北穿境而過19公里。全縣轄15個鄉(鎮),共有396個行政村(736個自然村)、城區有6個居民委員會。
米脂縣屬典型的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以無定河為分水嶺,地勢總體東西高中間低。海拔最高1252米,最低843.2米,平均海拔1049米。地貌主要以峁、梁、溝、川為主,境內山峁達20378個。溝道16120條構成溝壑縱橫、梁峁起伏、支離破碎的地貌景觀。
縣域西部與榆林的風沙區接壤,溝道淺而寬、梁峁起伏較大,土壤風蝕沙化明顯,植被稀少,水土流失嚴重。縣域東南部,丘陵起伏,坡陡溝深,侵蝕嚴重。經過治理,明顯改觀。中部為無定河川道地帶,面積約24平方公里。
本縣屬中温帶半乾旱性氣候區,全年雨量不足,氣候乾燥,冬長夏短,四季分明,日照充沛,春季多風。晝夜温差大,適宜農作物生長。年平均氣温8.5℃,極端最高氣温38.2℃,極端最低氣温-25.5℃,無霜期162天。年平均降雨量451.6毫米,主要集中在夏季。最大年降雨量704.8毫米,最小年降雨量186.1毫米。本縣是黃土高原和中國大陸小雜糧主產區之一。

楊家溝村經濟

陝西省榆林市米脂縣楊家溝村 陝西省榆林市米脂縣楊家溝村
楊家溝村歷來以種糧為主,是千河鎮歷史上的糧食主產村。前些年,由於種耕作技術落後,品種單一,灌溉設施簡陋,糧食產量一起徘徊在200公斤左右,產量上不去,農民收入低,影響了廣大羣種種糧的積極性。在黨的一系列惠農政策和先進科技的帶動下,該村的糧食種植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一、實行了機械化耕作和秸稈還田技術,實現了連片規模種植。進行農作物病蟲害統防統治,提高了農作物產量。二、在該村土地資源充足,土質優良,含磷量高的基礎上,引導羣種使用小麥和玉米專用肥等一系列優質高效肥料,進一步提高了土地生產率。三、藉助國家良種統供政策,引進優良小麥品種鄭麥9023、小偃22種植,大大提升了農作物的畝產量。四、依靠國家農業綜合開發政策,新修渠道和田間機耕路,提高了土地利用率。五、實行方田化示範種植,發展優質糧生產。特別是發展優質小麥鄭麥6023示範種植2000畝,並與老牛麪粉公司簽訂了收購合同。因此,該村種植業發展已初具規模,可為社會提供優質糧食3280噸,鎮上也將該村的種植業列為發展的重點之一。
楊家溝村的種植業發展也存在一定的制約因素,如水源電力、收割機械等不足。今後該村將緊緊抓住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歷史機遇,根據區、鎮“一村一品”發展規劃,結合本村實際,計劃到2010年建成噸產田2200畝,為社會提供商品糧15000噸。發展目標是:努力使斜羣眾都種上訂單農業,進行商品糧生產。積極爭取資金,創造良好農業環境,實現優質高效農業生產。

楊家溝村風景名勝

晚清四合院窯洞
十二月會議舊址是晚清四合院窯洞建築,院子正中倒座七間磚木結構硬山式建築,是十二月會議舊址,正面5孔窯洞及東西兩側的6孔廂窯為葉子龍、汪東興等同志的辦公室及後勤處辦公室,整個院落保存完好。
高級軍事會議舊址位於扶風寨最高處的平台上,二進院落。入門後正面3孔窯洞,上書“講堂”二字,東西兩側6孔廂窯對置。二進院正面是高級軍事會議舊址,硬山式建築,前檐出廊,東西兩側4孔廂窯相對。
楊家溝村
任弼時舊居
十二月會議舊址,任弼時舊居古樸深厚,是陝北保存的一組較完整的晚清古建築。高級會議舊址,佈局合理,配置得體,是陝北地區保存的惟一的一處家族宗祠與講堂,屬晚清建築。毛澤東、周恩來舊居,是房主馬醒民1929年動工興建的新院,中西結合、構思精巧、用料考究、工藝精緻,在採光、取暖、保温、納涼、安全防範、造形審美等方面均有獨創之處,整個建築典雅雄渾,蔚為壯觀,有着較高的歷史、科學價值和獨特的藝術價值,更具有深刻的文化內涵。
十二月會議
解放戰爭期間,毛澤東、周恩來、任弼時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率中共中央機關轉戰陝北,在此居住4個多月,領導指揮了西北和全國的解放戰爭,召開了著名的“十二月會議”提出了著名的〈〈形勢和我們的任務〉〉。著名的沙家店戰役就在米脂縣的楊家溝村,沙家店戰役的勝利,標誌着中國人民解放戰爭的開始,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由戰略防禦轉為戰略進攻。楊家溝是西北戰場取得光輝勝利的標誌點,是中央機關離開陝北走向全國勝利的出發點,在中國革命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其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陝西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影視拍攝基地。
毛主席轉戰陝北紀念館
“毛主席轉戰陝北紀念館”建在中國歷史文化名村──楊家溝村扶風寨原馬氏講堂祠堂院,是楊家溝革命舊址重要組成部分之一,該院分為前後倆院,前院為1911年建的“馬氏講堂”,後院為續建的“馬氏祠堂”。這是一頗具特色的陝北窯洞院落,也是全國的窯洞式展館。1947年毛澤東主席來到楊家溝,在這裏先後召開過“中共中央前委擴大會議”、“西北野戰軍高級幹部軍事會議”、“慶祝宜川大捷大會”和“東渡黃河動員大會”,院子廣場還有全國僅有的一塊“勞動人民翻身紀念碑”。這塊碑是1947年3月7日,河岔區2000多農民在這裏召開慶祝勞動人民翻身大會,為紀念這次大會,表達對共產黨、毛主席的感激之情,他們推倒了豪紳樹的“功名碑”,樹起了勞動人民“翻身碑”。
“毛主席轉戰陝北紀念館”
陝西省榆林市米脂縣楊家溝村 陝西省榆林市米脂縣楊家溝村
紀念館館匾是人民文學先驅茅盾手書真跡,共分九個展室“歷史抉擇”、“棗林溝會議”、“保衞邊區”、“小河會議”、“沙家店戰役”、“神泉號令”、“十二月會議”、“軍民情深”、“歷史豐碑”和一個多媒體音像室,共收集製作照片、地圖、形象板等348張(幅),實物35件,採用現代聲、光、電沙盤一個,全面、準確、生動地反映了毛主席和黨中央機關,在轉戰陝北這一歷史時期發生的重大歷史事件和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高尚情操,是重要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紅色旅遊目的地。

楊家溝村獲得榮譽

2012年12月17日,楊家溝村被住房城鄉建設部、文化部、財政部公佈為第一批中國傳統村落。 [2] 
2019年12月25日,楊家溝村入選第一批國家森林鄉村名單。 [1] 
2023年12月7日,楊家溝村被評為第三批陝西省“五美庭院”示範村。 [4-5]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