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楊定

(全民族抗戰時期革命烈士)

鎖定
楊定(1913—1943),又名楊志雄,上海市南匯縣老港鄉日新村人。高小畢業後曾在家務農,後到六灶嵇義泰雜貨店當學徒,後回家經人介紹到小學任教,並經黃渡師範學校培訓,取得合格學歷證書。1934年7月,楊定自辦朱路小學。他教學認真,熱愛學生,得到縣教育局的表彰。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楊定積極投入抗日救亡運動。193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40年3月25日晚,游擊隊在吳家碼頭與日軍掃蕩部隊相遇,楊定等7人被抓至日軍祝橋駐地。日軍對其施以酷刑,而楊定始終未暴露身份,後由本縣教育界名流石瑞琪老師保釋。5月,中共浦東工委派楊定負責游擊隊管區的教育工作,楊定自編教材,進行抗日教育。1942年7月,楊定奉命隨軍到浙東,任新四軍浙東縱隊經濟委員會二科科長。1943年3月調任三北(姚北、慈北、鎮北)分會主任。6月21日下午,楊定帶秘書和警衞員到滸山區檢查税收工作,在何家村東遭遇出來掃蕩的日軍,不幸被捕。楊定在酷刑面前,堅貞不屈,視死如歸,隨後被日軍帶至餘姚縣城,殺害於石人山。 [1] 
中文名
楊定
別    名
楊志雄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913年
逝世日期
1943年
出生地
上海市南匯縣老港鄉日新村
性    別

楊定生平經歷

楊定原名楊志雄,1913年8月15日出生於浦東老港日新村一個農民家庭裏。1933年與同鄉夏金蓮結婚,生有二子一女。1938年投身革命,193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改名楊定。1943年夏,楊定壯烈犧牲於浙江四明山抗日根據地。 [2] 

楊定鄉村園丁

楊定自幼家境貧寒。父母以務農為生,家中雖有一定數量的自耕地,但因連年歉收、苛捐雜税和人口較多,生活甚為艱難。楊定從小聰明伶俐又懂事,深得其舅父潘世昌的喜愛。在唸小學時,其舅父潘世昌就帶他到自己創辦的公和小學求學。後又送他到惠南高小學習,畢業後在家裏跟父母幹農活。1929年,楊定到六灶嵇義泰雜貨店當學徒。約二三年時間,雜貨店破產倒閉,楊定只能返回家中。沒過多久又經人介紹到小學任教併到黃渡師範學校培訓(現上海安亭師範學校)。黃渡師範學校是一所把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的教育思想作為辦學宗旨的學校。楊定在校學習期間深受陶行知先生思想的影響。在取得了學歷證書後回鄉任教,並踐行陶行知的教育思想。1934年7月,楊定創辦朱路小學(在現浦東老港鎮牛肚村)。為的是讓當地的小孩子都能夠上學學知識,長大後能做對社會有用的人,同時也可以改變他們的命運,能有更好的生活。楊定任教期間,認真教學,熱愛學生。當時學校條件很差,他曾自制教具——用豬毛等物製成大算盤,教學珠算。有一次學生患流行性瘧疾,他步行到奉賢王良心堂藥店,自費購買“山嶽藥”送給學生服用,頗得當地羣眾的好評。當時縣教育局曾派人調查瞭解,並在《南匯民報》上表彰楊定辦學有方。 [2] 

楊定投身革命

1937年上海淪陷。日本侵略者的鐵蹄踏進了浦東平原,浦東人民掉進了苦難的深淵。楊定執教的朱路小學也被迫關門。目睹日寇在自己的家園燒殺搶掠、無惡不作,人民生活在悲慘痛苦和驚惶之中,年輕的楊定萌發出一股抗日救國的激情。正在此時,他結識了富有抗日救國思想的熱血青年連柏生、林達、王才林等,立志投入到救亡運動中去。1938年夏末秋初,楊定參加了南匯縣抗日武裝——由連柏生為中隊長的南匯縣保衞團第四中隊。1939年6月,“保衞四中”擴編為南匯縣抗日自衞總團第二大隊(簡稱“抗衞二大”),連柏生任大隊長,王才林任大隊副,下轄3箇中隊,共200餘人,楊定任秘書。同年,楊定經朱君務(中共浦委委員)介紹,參加了中國共產黨,並將原名楊志雄改為楊定,表示自己對革命的堅定決心。 [2] 

楊定虎口脱險

1940年3月25日,侵滬日軍集中2 000多兵力圍攻南匯縣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抗衞二大”。在北起江鎮,南起老港,西至欽公塘一線,瘋狂進行掃蕩,海面上也派出汽艇配合,實行水陸合圍。“抗衞二大”和“抗衞二大一中”的幹部戰士計50多名,被壓縮在東西10餘華里、南北30餘華里的狹小地區。在敵人拉網式包圍,梳篦式搜索中,有幹部戰士十多人被捕,“抗衞二大一中”區隊長林阿本等6人在二灶泓被敵人抓住後遇難。楊定和朱君務等七人,被抓至日軍駐地祝橋。關押期間,日軍曾用“老虎凳”等酷刑進行逼供,楊定始終未供認出組織情況和自己的真實身份。後由本縣教育界名流石瑞琪老先生證明楊定“確是一個小學教師,並非游擊隊員”而得以保釋。楊定在祝橋脱離虎口後,因遭日寇嚴刑拷打,身體多處受傷,在家人的安排下到上海紅十字會醫院治療。一段時間後回到家中,愛人勸其在家“安分守己”,不要再外出活動,以免家裏人擔驚受怕。但楊定覺得國難當頭,在家生活不會安寧,日子也不會好過,特別是介紹自己入黨的朱君務等革命同志慘遭日寇殺害,更使他懂得不趕走日寇,就沒有未來。此後,他不僅自己堅持革命,還先後動員胞弟楊志豪,妻弟夏祖德,堂弟楊志遠、楊三囝等人蔘加了革命。1940年5月,南匯縣抗日自衞總團第二大隊擴編為淞滬抗日遊擊隊第五支隊,組織上考慮到楊定受傷未痊癒,就派他到五支隊轄區內的六如小學、正本小學等學校任教,一來可以讓他更好地養傷,二來楊定本來就是老師出身,自己開辦過學校,教學方面有一套自己的經驗,對提高轄區內的抗日宣傳工作有一定的幫助。在教學中,楊定非常認真,一直用自己刻印的抗日課本教學生。如“東一村,西一村,村村打倒日本人”等,向學生宣傳和灌輸抗日救國思想,呼喚承受苦難的羣眾勇敢地拿起武器與敵人鬥爭。 [2] 

楊定巧徵軍糧

1941年楊定調到一區(即老港、新港、惠南、鹽倉、東海、黃路、萬祥等地區)任徵收主任,負責徵收抗日公糧和籌集部隊活動經費。當時中共領導下的蘇南行政公署任命連柏生兼任南匯縣縣長,下轄8個區,各區設徵收主任1人。糧食作為一種戰略物資,是取得戰爭勝利的重要保障。抗戰時期,由於老百姓都不富裕,所以徵糧工作一直極為困難。在這種環境下,如何完成上級下達的徵糧任務,是擺在楊定面前一個非常棘手的問題。在這之前一直採用向各鄉攤派的辦法籌集公糧(即要求各偽鄉公所按規定向游擊隊送交),不能滿足部隊給養需要。楊定接任後,通過調查研究,開創了以徵收田畝捐的新辦法。他通過關係到偽縣政府抄出了原國民黨的田賦冊,然後以抗日武裝游擊隊名義造冊向各户徵收,使抗日糧款收繳工作有了保障。這樣,徵收任務不僅如期完成,而且數量大幅度增加。這一做法,完全符合當時黨中央關於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動員全民團結抗日的方針。為此,楊定受到五支隊領導的表彰,並按徵收金額比例發給獎金六千餘元。楊定把這筆獎金平均分給了同一區工作的孫瑞祺、夏筱塘等其他有關同志。後來其他區都學習這一辦法,使部隊活動所需糧款得以順利解決。在如今看來,楊定是個思想活躍,極具創新意識的人才。楊定在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交叉、鬥爭十分尖鋭複雜的情況下,警惕性高,組織性強,對黨和人民一片忠心,對敵人鬥爭堅決。1942年春,國民黨馬柏生部隊的嫡系陸嘉南,居心叵測地突然來找楊定,企圖通過楊定與連柏生聯繫,將我黨領導的五支隊拉過去,收編為國民黨部隊。楊定在摸清陸嘉南來意後,立即密報連柏生,因連不在,乃向代理連柏生工作的張曉初彙報。張知道陸的底牌和來意,即囑楊定保持警惕,隨時注意陸的動向。不久,上級派員通知楊定,楊奉命連夜派人將陸嘉南就地處決。 [2] 

楊定輾轉浙東

隨着抗日戰爭的深入發展,新四軍在漸東三北開闢了新的抗日根據地。1942年7月,楊定奉命調往漸東,開始任三北遊擊司令部經濟委員會二科科長。12月,直屬三北遊擊司令部的三北經濟委員會在慈北洞橋虞家成立,三北遊擊司令部副司令連柏生兼任主任,下轄東、中、西3個分會。東區分會主任範剛,西區分會主任黃佐一。1943年3月楊定任中區(龍山、觀城、滸山)分會主任。三北經委會成立後為了調動三北人民抗日積極性,同時保障地方紳士的權益,採用二五減租和對僱工增加工資的辦法,從而使極大部分的農民生活得到了改善。其次設立税卡,在沿海地區對過往商人貨物收税,以保證部隊的經費來源。由於三北地區相對比較富裕,抗日政府徵得的税收,不僅有力地支援了浙東抗戰,而且也了支援華中局和新四軍。每到糧食徵收時節,日偽軍必然會來搶糧,三北地委就組織部隊打擊搶糧的日偽軍,從而保證了部隊和人民的糧食供應。最後是印製抗幣,打擊日軍的金融掠奪,保證了根據地的物價穩定。在浙東,鬥爭形勢險惡,生存條件嚴苛,與楊定同去的有位同志吃不起苦,加之家人的拖累,經領導批准離開部隊返回老家。臨走前,他去看望楊定,楊定在路口送別時,囑他回家後仍然要堅持抗日救國,並對他説:“我決心參加革命到底,隨時準備犧牲自己的生命,如果真是出了什麼問題,就當生了一場不可救藥的惡病。”這充分表現了楊定堅定的信念。 [2] 

楊定為國捐軀

1943年6月21日上午,楊定決定到滸山區檢查税收工作。這個區就在日偽軍的眼皮底下,敵偽據點林立,樟樹廟、滸山有日偽軍據點,環境極為險惡,而徵收工作卻搞得特別好。楊定曾多次對滸山徵收處主任吳浩南説:“要到滸山區親眼看看你們的工作”。這天他帶了秘書邱恭、警衞員鈕茂興,會同吳浩南及其通訊員岑紀田,一起從慈北洞橋虞家出發。在途經滸山區三官鄉潭河沿何家村東時,迎面碰上“掃蕩”的日軍,一時躲避不及,只得邊跑邊還擊,但仍不幸被俘。楊定和邱恭被俘後,被關在樟樹廟日軍據點。當天,吳浩南即向三北地委書記王仲良和慈姚縣委書記謝仁安等彙報。 組織上獲悉後,多方設法營救,並買通了一個日本翻譯,使日寇放鬆對楊、邱的監禁。6月23日中午,他們趁日寇外出“掃蕩”的機會,越獄而出。不幸逃離不久,即被敵人哨兵發覺,他倆立即商量,決定分兩路背向而行,楊定朝東南方向跑,邱恭朝西北方向跑,以分散敵人的追捕目標。敵人緊盯楊定奔跑的方向追趕,楊定不幸又落入日寇的魔掌。 [2]  楊定重新入獄後,遭受了敵人慘無人道的酷刑。他們把楊定關人木籠,且將手和腳都用釘子釘上。楊定在敵人的酷刑面前,堅貞不屈,視死如歸。不久,楊定被日寇殺害於石人山。 [4] 

楊定楊定烈士犧牲處舊址

楊定烈士犧牲處位於匡堰鎮石人山,楊定同志的革命足跡是後人前行的路標,他的革命精神永遠值得後人懷念。 [3] 
參考資料
  • 1.    薛振東主編;上海市南匯縣縣誌編纂委員會編.南匯縣誌.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697
  • 2.    《浦東英烈》編寫組編.浦東英烈 第2輯 抗日戰爭時期.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67
  • 3.    胡嶽鵬主編.慈溪市黨史勝蹟圖志.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1:82
  • 4.    浦東新區檔案館,浦東新區檔案學會編.浦東抗日鬥爭史略 1997.上海:上海市新聞出版局,19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