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楊守仁

(明代官員,嘉靖四十四年進士)

鎖定
楊守仁,(1535—1621),字嘉復,號蓉江,福建漳埔縣佛曇下坑人,嘉靖三十七年中舉人,嘉靖四十四年進士,官曆任廣東東莞知縣,江西建昌、浙江嚴州、直隸太平、湖廣黃州四府知府和廣東海道兵備副使;主持修訂《嚴州府志》二十四卷。
本    名
楊守仁
嘉復
蓉江
所處時代
明代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福建漳埔縣佛曇下坑
出生日期
1535年
逝世日期
1621年
主要作品
嚴州府志、靈璧山賦、重興陳公開疏河記
楊守仁 [1]  ,生於嘉靖十四年(1535年)六月二十二日亥時,幼時隨父楊國岐習儒業,邑庠生,治《詩經》。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戊午科黃才敏榜舉人,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乙丑科範應期榜進士,初授廣東東莞知縣,當時沿海一帶倭寇不斷進犯侵擾,焚燒住宅、劫掠財產、挖掘祖墳,把富人們劫為人質,還把挖到的屍骨也作為勒索的資本,各自規定了贖金的數目。對於不能如數交出贖金者,就用酷刑殺死人質,焚燒屍骨,鬧得東莞一帶歲無寧日、民不聊生、哀鴻遍野。楊守仁上任後,盡力剿匪抗倭,採取各項有效措施安撫民眾。對於如何抵禦剽悍殘忍的倭寇,他頗費心思。倭寇由於受財力和工場所限,不能製造大船,仍沿用從前的快速商船和引進、仿製的船隻等。這些船雖能夠快速行駛以避開軍艦,並且適於進入淺水區和內水,但因船小,無法與大船對抗,也難以抵禦火器的侵徹,生存能力較差,不適於進行水戰。楊守仁充分利用船隻的這個弱點,為參將王昭造船“船高大數倍於賊,且俱系鐵梨木”,趁倭寇潰敗之時“督官兵生擒賊犯李鳳褒等三名,斬首級二顆”,有力地打擊了倭寇的囂張氣焰,促進地方安定,恢復生產,進一步提高經濟水平。先前朝廷戰艦方面,主要的力量仍是帆船,其形制和民用的福船、廣船之類差別不大,最大者可以載員105人。因為寬胖,它們的速度是不快的,但嘉靖年間已經成功造出伊比利亞式槳帆長船,它的高速特性在近海尤其適用。然而,因為政治的腐朽和長期安逸生活,明朝沿海的水師裝備在倭寇戰爭前夕禁止造兩桅以上大型海船,後來又“下令禁民間海船,原有海船者悉改為平頭船”,而平頭船是不適合在深海遠洋航行的。嘉靖年間(1522年—1566年),對違制大船已不再採取禁造、改造的辦法,而是將其徹底拆除,毀去一切違禁大船。抗倭戰爭時期,甚至有地方要員“下令禁海,凡雙搞餘皇,一切毀之,違者斬”(《明史》卷205,《朱紈傳》)。守仁不受禁錮束縛,能夠根據實際情況,大膽創新,成了官兵戰勝倭寇的原因,顯示了他的魄力、膽識、智慧,也因此獲得民眾與御史的擁護讚揚。據《廣州府志》:“(楊守仁)以廉能名,其設施必求有益於民,誠意惻怛,不循虛譽,時海賊蜂起茶園,當賊之衝,守仁相度形勢,捐俸倡築土圍,一夕落成,民得避難,立永賴祠以祀之。”(永賴祠即楊公祠,祀在茶山鄉)總的來説,嘉靖年間的政治和軍事狀況,都不是令人滿意的。據《明史·日本傳》載:“迨承平久,船敝伍虛。及遇警,乃募漁船以資哨守。兵非素練,船非專業,見寇舶至,輒望風逃匿,而上又無統率御之。以故賊帆所指,無不殘破。”楊守仁能夠在這不利的形勢下取得成功,充分表現了出眾的軍事組織領導才能。
楊守仁在東莞期間,抗倭保民有功,升任刑部江西司郎中,繼而轉任江西建昌、浙江嚴州二郡知府。自古以來,嚴州就是軍事要塞,楊守仁上任伊始,便着手在淳安縣南筑清溪堤岸以防清溪水漲,接着又着手修治嚴州城隍廟和城池,使得這座嚴州城修葺一新,便於防禦與防水,重現古時風貌。
萬曆六年(1578年),楊守仁主持修訂《嚴州府志》二十四卷。萬曆七年(1579年)楊守仁建造聚奎樓仰聖門。據《嚴州府志》記載載:“(楊守仁)以刑部郎任嚴州府事,才情練達,振刷一新,始以公置偏處後堂之西,捐俸鳩工改於堂後,出入正中而題其堂曰‘靖共’,又修府學,鑿泮池,起仰聖門於儀門之側,課七庠士,悉照棘圍,親督之,達旦不倦,諸所供餒試卷,悉捐已俸,嗣後科不乏人,鹹德其所造焉,又修郡乘。”守仁把教化當作第一要務來看待,重視為政者的修養和模範作用,注重身體力行,親力親為,為淨化當地社會風氣,推動當地社會文化教育事業的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嚴州百姓感其功德,建祠奉祀,“皆為嚴久遠計,居至今祀之。”
萬曆八年(1580年)五月,楊守仁因“違例馳驛”而受到“降調六級”處分,被貶永州推官。明實錄及江口本族譜《副使蓉江公傳》有載。“以馳驛被人言,降永州推官,而處之晏如也。”雖受處分,但仍受嚴州百姓愛戴,在嚴州府城郭北高峯建有“二太守祠”祀明太守楊守仁、鄭鋭。萬曆十年(1582年)楊守仁永州推官到任,不久,被提升為南昌同知。萬曆十三年(1585年)再擢升為直隸太平知府。後來因丁憂回籍守制。守喪結束後出任湖廣黃州知府,任期內積極清除宿弊,大力發展經濟,使黃州得以快速興盛。萬曆二十年(1597年)七月,由黃州知府升為廣東海道副使,“整飭廣州兵備,兼理巡海市舶”。任職五年,恪盡職守,政治為此一新,社會風氣日漸清明,受到百姓愛戴。“既而太恭人報病,降情終養,不待報而歸,後巡按何熊祥請起用於朝,不應。”
楊守仁致仕之後,在家鄉修建祠堂,圍墾海灘魚池,栽種大片紅樹林,捐資倡議修建佛曇橋,又修造陳蒼、橄欖二嶺道路,獲得鄉人的一致讚譽。萬曆四十二年(1614年)“以子楊一葵貴封貴州按察使”。萬曆四十六年(1618年)朝廷評價功臣,參加宮廷鹿鳴宴。天啓元年(1621年)六月二十四日善終,享年87歲。與夫人戴氏合葬於官埔馬山,祀漳浦鄉賢祠。楊守仁著有《嚴州府志》、《靈璧山賦》、《重興陳公開疏河記》等傳世。

楊守仁楊守仁秋卿萬石牌坊

秋卿萬石牌坊 秋卿萬石牌坊
楊守仁 [2]  秋卿萬石坊於萬曆十七年(1589)為楊守仁立,旨在褒揚其成就,激勵後昆。石坊為榫卯結構,飛檐斗拱。單檐原殿頂,四柱三門三樓式。匾額刻雙龍圖案及楷書“恩榮”。正面大楷“秋卿”,橫額“為嘉靖四十四年乙丑進士刑部江西司郎中楊守仁立”,小字“漳州府知府李載陽、同知鄭堯章、葉世德、通判推官聶應科、漳浦知縣鄭一雕、主簿徐仕淶、儒學教諭湯克詢、訓導葉文典、鄧應昭。萬曆拾柒年孟夏吉立”。背面大楷書“萬石”,橫額“為江西建昌府知府、浙江嚴州府知府、直隸太平府知府、湖廣黃州府知府楊守仁立”,小字“欽差提督軍務巡撫福建右僉都御史周寀、巡按福建監察御史鄧錬、布政司左布政使帥蘭、右布政使張偲、左參政馮孜、右參政張崶、按察司按察使費堯年、副使沈應科、劉孟雷、楊德政、耿定力、李德陽、僉事榮祥、薛道生”。
秋卿萬石坊匾額 秋卿萬石坊匾額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