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楊子達

(革命烈士)

鎖定
楊子達,1892年生於湖南省宜章縣城南鄉一個貧苦農民家庭。他12歲才上學,讀了八年書之後,就去謀生養家餬口。但多年的努力,卻沒有給他帶來富裕、安康。 [1] 
中文名
楊子達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892年
逝世日期
1930年
職    務
革命者
出生地
湖南省宜章縣

目錄

楊子達楊子達

(1892—1930) 湖南宜章人。1923年在當地黨的引導下,開始投身革命活動。1924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25年7月,當選為中共宜章地方執行委員會委員。1926年赴縣城西鄉參與組建全縣第一個秘密農民協會。1926年8月,當選為宜章縣農民協會委員長。1926年12月,出席湖南省第一次工農代表大會,被推選為代表資格審查委員會委員。會後回到宜章,舉辦宜章縣農民運動講習所,積極培訓農運骨幹。1927年馬日事變後,赴郴州良田,聯絡由共產黨員任指導員的一個營的國民黨部隊,配合農民自衞隊,攻克宜章縣城,並處決叛徒,鎮壓土豪。隨後,帶領農民自衞隊撤離宜章縣城,轉移到廣東乳源縣大坪楊家寨,從事發展黨員、建立秘密農會的工作。1928年初,湘南起義前夕,返回宜章,協助朱德舉行宜章年關暴動。1928年4月初,宜章黨政軍人員及家屬奉命向井岡山轉移後,協助胡少海率領工農革命軍第三師擔任後衞,完成了掩護轉移的任務。到達井岡山後,被任命為工農革命軍(後改稱紅四軍)十師二十九團二營黨代表。1928年7月下旬,隨紅二十九團回師湘南攻打郴州失利後,極力勸説失散的戰士歸隊,保存了革命力量。1927年8月,隨朱德到桂東沙田,開展建黨、建政、建軍工作。隨後,重返井岡山,被抽調到紅四軍軍部負責後勤工作。1930年6月,調到閩西的紅二十一軍軍部工作。1930年7月,在漳平永福與敵作戰中犧牲。 [2] 

楊子達人物生平

1924年6月,由高靜山介紹,楊子達加入中國共產黨。1925年7月他擔任了中共宜章地方執委會委員,1926年8月擔任縣農民協會委員長。全縣農民運動在他的全力促進下蓬勃開展,農會會員發展到十萬多人。他還出席了全省第一次工農代表大會,被推為代表資格審查委員會委員。在大會上,他見到了毛澤東,聽取了毛澤東對大革命、對農民運動的真知灼見,回到縣裏更加有力地開展革命工作,舉辦農運講習所,培訓農運骨幹,籌建革命武裝。 [1] 
馬日事變以後,宜章同樣是一片白色恐怖。為了反擊敵人的屠殺,他四處尋找武裝支持,到郴州請來共產黨員任指導員的國民革命軍的一個營,配合農民自衞隊,攻克宜章縣城,處決叛徒,鎮壓土豪劣紳,繳獲30多支槍。他從實踐中認識到革命必須抓武裝鬥爭才有出路。他和縣委一道率領兩個中隊的農民武裝轉入山區遊擊,後來落腳廣東乳源縣楊家寨,這樣就為後來的湘南起義找到了第一個出發點。 [1] 
楊家寨村處於湘粵交界的高山密林中,宗族觀念濃厚,篤信天下楊姓是一家。楊子達的五世祖在此居住過,所以他的到來受到全族人的歡迎。他利用這個有利條件,發展六名黨員,建立了秘密農會。1927年11月,他參加湘南粵北各縣黨組織聯席會議,得知朱德、陳毅率領南昌起義軍餘部以“國民革命軍第十六軍一四○團”的番號進軍湘南的消息,立即敏鋭地覺察到楊家寨是朱德部隊必經之道,便自覺地做迎接朱德部隊的各項準備。1928年1月6日,他將朱德部隊迎進了楊家寨,並在軍事會議上彙報了宜章的敵情。朱德當即決定,智取宜章,發動年關暴動,從而實現黨中央關於湘南起義的計劃。 [1] 
楊子達自告奮勇引路,帶朱德部隊進入宜章,並與縣委同志一道全力協助朱德舉行宜章年關暴動,順利拉開湘南起義的序幕。起義後楊子達繼續擔任縣農協委員長,發出縣農協第六、第七號通告,並召開全縣農民代表大會,動員廣大農民參加土地革命鬥爭,開始插標分田、建立蘇維埃政權。 [1] 
湘南起義之後,朱德率部向井岡山轉移,宜章農軍組成的第三師3000多人隨軍上山。兩軍會師時,楊子達被任命為紅四軍二十九團營黨代表,參加井岡山的鬥爭。1930年6月,他調到紅二十一軍軍部工作,在永福戰鬥中不幸陣亡,時年38歲。數十年以後,家鄉政府和人民在修建湘南起義紀念地的時候,銘刻了楊子達烈士的英名。 [1] 
參考資料
  • 1.    楊子達  .中華英烈網[引用日期2015-06-28]
  • 2.    饒道良.《井岡山紅軍人物誌》.江西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10年5月: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