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楊子安

(原天津警備區第五幹休所黨委副書記)

鎖定
楊子安(1918.03~2004.07.12)山西省懷仁縣鵝毛口村中街人。1938年4月參加八路軍動委會,7月參加八路軍,1939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抗日戰爭時期,楊子安長期堅持在雁北、應縣、渾源、繁峙、懷仁地區進行武裝鬥爭,參加過反掃蕩、反蠶食,特別是在擔任懷仁縣工委書記期間,深入敵佔區,在一個遠離根據地毫無工作基礎的敵人治安區建立了縣政權和八個區政權。解放戰爭時期,他率部參加了智村戰鬥、宗艾戰鬥、石家莊戰役、兩次綏遠戰役、兩次保北戰役、解放應縣、攻克集寧和平津戰役等數十次戰役、戰鬥。在進軍太原中,他所率的五八九團開展“五無”、“五好”活動成績突出,被兵團授予“團結前進”錦旗;在解放太原戰役中,他所率五八九團從陽曲鎮直撲敵黃花園、溝南暫編第39師師部,全殲該敵,擊斃敵師長劉鵬翔,並首先登城,獲得兵團授予的“登城先鋒團”的光榮稱號。解放後,他率部擔負了全軍裝備試點、天安門國慶受閲、全軍第一個迎外師、軍委首批作戰值班師、入閩備戰、天津抗洪搶險等任務,在發展部隊建設、組織戰備訓練和社會主義建設方面做出了突出貢獻。1955年被授予大校軍銜。歷任政治指導員、副政治教導員、政治教導員、團政治委員、師副政治委員、師政治委員、軍副政治委員、軍政治委員,1968年被選為黨的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1981年7月離職休養。曾榮獲三級獨立自由勳章、二級解放勳章和獨立功勳榮譽章。因病醫治無效,於2004年7月12日在天津逝世,享年86歲。 [1-2] 
(概述圖來源 [3] 
中文名
楊子安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918年03月
逝世日期
2004年07月12日 [1] 
主要成就
在懷仁日佔區建立政權、解放太原戰役
出生地
山西省懷仁縣鵝毛口村中街

目錄

楊子安人物生平

家境貧困 從小立志從軍
楊子安1918年3月出生在山西懷仁鵝毛口村,由於家裏兄弟姐妹們多,生活很是艱苦。據我市原新華書店經理楊尚文回憶,“楊子安家裏弟兄三個,他是個老三,小名叫個三邦子,這個家特別貧寒,舊社會特別貧寒,那真是吃了上頓沒下頓。”
那時候不僅吃不好,就連衣服都只能穿補補丁的破舊衣服,有一次還因為穿破舊衣服被孩子們嘲笑,這給楊子安幼小的心裏留下了揮之不去的傷痕。從那以後,他就萌生了從軍的想法,立志推翻那個不平等的社會。
當時也只是一點小小的想法,而後來的一件事更加深了他從軍的這種念頭。在他上中學的時候,班上的化學老師給學生們講課,沒有人能聽得懂,因此同學們要求要把老師攆走,儘管大家都在議論,而學校和這位老師不由分説只給了楊子安處分,給他記了一“大過”,後來校方知道了真實情況,解聘了這位老師,也取消了對他的記過,但這件事對楊子安觸動很大。從這時起,他就抱定要改變貧窮面貌,努力掌握知識,以知識改變命運。
1935年7月,楊子安在右玉中學畢業,並以高分被山西省立第三師範學校錄取。上學期間,楊子安和同學們親眼目睹了日本人的種種暴行。通過參加學校和大同地區的一系列抗日救亡運動,楊子安的思想有了一次新的飛躍。
1936年,楊子安參加了“山西犧牲救國同盟會”組織的訓練班,他不僅學到了很多的軍事技能和理論知識,還學到了如何做一個對國家、對人民有益的人。
楊子安有一位堂兄叫楊松青,堂兄弟同住一條巷子,兩個街門並排,兩個院落緊挨,既是鄰居,又先後在大同三師讀過書。楊松青是位進步的共產黨員,他的一系列舉動讓楊子安對這位堂兄產生了無比的崇敬。他暗下決心,將來要做一個像堂兄這樣的人。
主動學習 積極投身抗日工作
1937年,日本帝國主義在雁北各縣製造的大量慘案,激起楊子安等一夥熱血男兒的無比義憤,他主動尋找當時在大懷左地區進行抗日鬥爭的八路軍。大懷左地區既是晉綏抗日根據地連接綏蒙地區的走廊,也是晉綏、晉察冀抗日根據地的重要橋樑和紐帶;既是黨中央所在地陝甘寧邊區的門户,也是黨中央連結晉綏、晉察冀兩大抗日根據地的重要通道,其戰略地位極其重要。楊子安在大懷左抗日期間堅持抗日宣傳,舉辦訓練班,還籌建村級動委會、抗日救國農協會、民兵自衞隊等羣眾組織,受到大懷左縣委書記兼動委會主任的高度讚揚。短短几個月,楊子安已經顯示出卓越不凡的傑出才能。
在楊子安的革命生涯中,他的堂兄楊月紅可以説是他的引路人。楊月紅是楊子安大伯的二兒子,從小就很頑皮,村裏有什麼活動他基本都會參加,他還參加了當時的西山游擊隊。1938年,共產黨員張克恭在左雲、右玉、綏遠一帶組建察綏遊擊軍二支隊。楊月紅被張看中,調察綏軍二支隊任警衞隊隊長。在楊月紅的推薦下,楊子安被邀請上山參加游擊隊二支隊。在此期間,楊子安加入中國共產黨,不斷學習馬列主義,充實自己的頭腦,極大的提到了自己的馬列主義理論水平。之後的抗大培訓生活,進一步堅定了楊子安的無產階級政治立場,更加確立了為共產主義事業終身奮鬥的目標。
抗日戰爭時期,楊子安歷任察綏遊擊軍二支隊工作員、政治指導員,晉察冀抗大二分校學員,晉察冀雁北支隊副政治指導員、教導員,晉察冀應縣邊耀武工隊隊長兼政治委員,晉察冀懷仁縣工委書記、縣委書記兼武工隊政委等職,長期堅持在雁北應縣、渾源、繁峙、懷仁地區進行武裝鬥爭,參加了反掃蕩、反蠶食鬥爭。特別是在擔任懷仁縣工委書記兼武工隊政委期間,面對敵人的瘋狂暴行,他親自做動員工作,深入敵佔區,帶領同志們努力工作,打下了韓家坊、應縣南泉、安大莊等戰鬥的勝利。
在開展工作的廣大地區,遍佈着敵人的據點以及密探,因此要想做好工作就必須打擊、消滅敵人,打擊敵人的據點。在楊子安(縣委書記、武工隊政委)和武工隊隊長李玉堂的帶領下,同志們消滅了應縣南泉、郭家莊地區的敵人密探。1945年底,楊子安調晉察冀獨立團12團政治處主任,不久任政委。此期間,他又帶領同志們在高鎮子、三門城等地區摧毀敵人據點及密探,特別是高鎮子戰鬥,是懷仁抗日鬥爭中以大智大勇勝敵的一次成功伏擊戰,它為最後消滅懷仁境內的日本法西斯勢力的鬥爭有着很大的影響。而楊子安和李玉堂也在人們心中留下了一個英雄虎膽、克敵制勝的偉大形象。之後,他們又按照地委和軍區的指令,搗毀了裏八莊車站、宋家莊車站、尚希莊(現金沙灘)車站的許多日偽軍,並繳獲了許多武器彈藥和軍用物資。中國人民長達8年的艱苦卓絕的抗日鬥爭終於在1945年8月15日迎來了偉大的勝利。
戰爭年代的愛情“不勝利就不結婚”
抗日戰爭的勝利,極大地提升了中國人民的民族信心。許多在那個年代的熱血男兒都抱着不打敗日本鬼子誓不立家的堅強信念,楊子安就是其中的一員。當時有婦女們參加婦救會的工作,其中的一位姑娘慄乃珍吸引了楊子安的注意,她性格開朗、善解人意、機靈大方,而楊子安的高大、英俊形象也深深刻在這位姑娘的心裏。兩人被共同的理想、共同的事業和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憧憬聯繫在一起,逐漸有了共同的語言,產生了愛情。後來在劉蘇的見證下結婚。由於楊子安工作繁重,家庭日常生活的重擔就落在了慄乃珍的肩上。她為國為家,體貼丈夫,雖然有時候很累卻也毫無怨言。他們之間所體現的不僅是夫妻情,而且更是戰友情、革命伴侶情。
堅持黨的路線方針 戰士們的領路人
解放戰爭時期,楊子安同志歷任晉察冀獨立12團政治處主任、政治委員,獨立2旅4團政治委員,66軍197師589團政治委員,66軍教導大隊政治委員等職,率部參加了“護秋”戰役(即智村、宗艾戰役)、石家莊戰役、綏遠戰役、兩次保北戰役、解放應縣、攻克集寧和平津戰役等數十次戰役、戰鬥。戰鬥中,楊子安積極做好戰士們的思想政治工作,帶領戰士們打了一場又一場的勝戰。面對敵人的種種圍攻,他總是能臨危不懼的處理大局,爭取以最少的傷亡來消滅更多的敵人。面對戰友們的犧牲,他將悲痛化為力量,用行動為戰友們報仇。平津戰役的結束,使華北大部地區得到解放,僅剩太原、大同等幾座孤城。太原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的戰略要地,又是山西省省會,華北重工業基地之一,因此攻克太原就顯得尤為重要。在進軍太原途中,楊子安所率的589團開展“五無”、“五好”活動成績突出,被兵團授予“團結前進”錦旗一面;在解放太原戰役中,他所率的589團從陽曲鎮直撲敵皇后園、溝南暫編第39師師部,全殲該敵,擊斃敵師長劉鵬翔,並首先登城,獲得兵團授予的“登城先鋒團”光榮稱號。
解放後,楊子安先後擔任66軍196師副政治委員、政治委員。抗美援朝戰爭期間,楊子安雖然沒有在戰場上直接指揮戰鬥,但他率部擔負全軍裝備試點、天安門國慶受閲、全軍第一個迎外師、軍委首批作戰值班師、入閩備戰、天津抗洪搶險等任務。特別是在擔負迎外任務中,完成任務出色,多次受到上級首長和來賓的高度讚揚,不僅加深了中國軍隊與世界各地人民和軍隊的相互瞭解,增進了友誼,贏得了國際輿論的讚譽,而且還很好地宣揚了我軍文明之師、威武之師、正義之師的良好形象。任66軍副政治委員,63軍政治委員、66軍政治委員期間,他堅持用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教育部隊,為部隊政治思想建設做了大量艱苦細緻的工作。他經常深入基層調查研究,瞭解官兵思想實際,掌握部隊建設第一手情況,及時發現和解決部隊中出現的各種問題,使所屬部隊保持了高度穩定和堅定的政治方向。無論工作崗位如何變化,他都始終堅持用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為指導,在加強部隊建設、組織戰備訓練和社會主義建設方面做出了突出貢獻。
離職後繼續發光發熱
1981年5月,楊子安離職休養後,繼續保持共產黨員的政治本色,他關心幹休所建設,多年擔任幹休所黨委副書記,積極組織開展學習活動,他關心支持工作人員的工作,為幹休所建設獻計獻策,在幹休所工休人員中享有很高的威望。
2004年7月12日,楊子安在天津逝世,享年86歲。 [1-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