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楊如軒

鎖定
楊如軒(1895-1979)字夷齋,雲南賓川人。1909年進入雲南陸軍講武堂,與朱德同班。1911年10月,在昆明參加“重九起義”,雲南光復後重入講武堂學習。畢業後,分發在昆明幹海子補充隊,1915年夏任補充隊第七連連長。1915年12月25日,護國軍入川時被編入朱德支隊任副營長兼第七連連長。護國戰爭結束,因戰功升任第七團團長。1920年後,漸次任旅長、師長。1926年參加北伐,任第九軍第二十七師師長。1928年5月,率部向井岡山地區進犯,遭到慘重失敗,後調任軍事參議院中將參議。1930年,以宣慰使名義回雲南,任雲南憲兵司令。抗日戰爭時期,兼任昆明防空司令。1938年去職。1943年回鄉辦學。1947年,被選為國民代表大會代表,到南京參加國大會議。1950年被捕,後被減刑釋放。曾任第四屆雲南省政協委員、文史館館員。1979年在昆明逝世。 [1] 
本    名
楊如軒
夷齋
出生地
雲南賓川
出生日期
1895年
逝世日期
1979年5月27日

目錄

楊如軒人物生平

楊如軒(1895 ~ 1979.5.27)字夷齋。賓川縣人。15歲從戎新軍第十九鎮七十六標,後調昆明,在七十三標三營任右隊見習哨官。雲南辛亥“重九”起義前,與同僚黃毓英到唐繼堯家參加起義前的第三次秘密會議。起義時參加攻打軍械局。辛亥革命成功後,帶職入雲南講武堂受訓。畢業後隨蔡鍔護國第一軍入川,任連長。棉花坡之戰,北洋軍搶先控制制高點,使護國軍攻擊受阻。楊如軒報請蔡鍔,組成敢死隊,趁風雨黑夜,偷襲山頂,將北洋軍堡壘突破,升任營長、團長職。曾因負傷回滇治療,治癒又重返前線。1921年,駐川靖國軍被迫撤出四川,楊如軒隨顧品珍撤回雲南,倒唐成功。次年,唐繼堯率龍雲等回滇,顧品珍戰死,顧部由張開儒率領入粵參加北伐,楊如軒任第四旅旅長,參與討伐陳炯明叛亂,升任第一軍第二師師長兼江防司令,曾派輪船駛桂接運朱培德部,並由王均到香港接孫中山先生。1924年楊希閔鼓動楊如軒部下鬧餉,楊如軒被迫離職,投靠吳佩孚部,任第六師師長,駐軍贛南。北伐時,吳佩孚戰敗,楊如軒應朱培德之邀,到國民革命軍金漢鼎部第九軍任二十七師師長。南昌起義時,因不忍離開故友朱、金二人,仍留原部,並參與攻打井岡山,遭到失敗。當時的紅軍標語有“不費紅軍三分力,打敗江西兩隻羊。”所指為楊如軒與楊池生2人。1928年部隊縮編,解甲赴滬經辦織襪廠。在滬時曾廣為收集名家書畫、詩詞、對聯等,為老母祝百歲壽辰。1930年回滇,任雲南憲兵司令,創辦雲南憲兵學校,全力整飭部隊軍紀。抗戰軍興,兼任防空司令,1939年任國民政府軍事參議院中將參議,1946年當選為賓川縣國大代表、國府戡亂委員、憲政實施委員等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過省政協委員。1976年6月,受聘為省文史研究館館員,貢獻餘熱。1979年5月27日病逝昆明。他生性開朗,喜作忘年交,愛京、滇劇,擅紅生,曾在昆創雅集社,不時粉墨登場。 [2] 
參考資料
  • 1.    朱德思想生平研究會編.朱德大辭典:中央文獻出版社,2016:579
  • 2.    李景煜主編;雲南省地方誌編纂委員會總纂;雲南省地方誌編纂委員會辦公室人物誌編輯組編撰.雲南省志 卷80 人物誌:雲南人民出版社,2002: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