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楊奕

(上海市楊浦區延吉新村街道宣傳文化辦主任)

鎖定
楊奕,上海市楊浦區延吉新村街道宣傳文化辦主任,曾榮獲上海市志願服務優秀組織者,多次參與上海世博會等大型志願服務活動,並在各級立功競賽中獲獎,堅持在一線組織和參與志願服務工作。
中文名
楊奕
職    務
上海市楊浦區延吉新村街道宣傳文化辦主任

楊奕所獲榮譽

2020年10月,入選2020年10月“中國好人榜”。 [1] 

楊奕人物故事

王永鎮,上海市首家民間公益應急支援團隊負責人、上海民安防災減災志願服務中心創始人,曾連續兩屆榮獲全國道德模範提名獎,是上海市青年“五四”獎章、上海市十大傑出青年、上海市見義勇為先進分子等榮譽稱號的獲得者。
春節前夕正值疫情初期,王永鎮憑着自己防化防疫的專業知識,敏鋭的察覺到接下來口罩、防護服、護目鏡等物資將是最急需的物資。他毅然放下自己的工作、捨棄了春節假期,當起了一名全職志願者。在江蘇、浙江等各地籌措各類防疫物資。同時,組織身邊志願者與愛心車友,將籌措到的各類物資分送到了一線人員單位。在大年初七前的短短十天內,累計籌措口罩500餘箱,護目鏡300餘副,防護衣300餘套,滴露消毒水100餘瓶。這些物資全部捐贈給到醫院、派出所、消防中隊以及高校醫務室等在疫情初期亟需防疫物資的單位。
春節假期已過,返程高峯來臨,王永鎮放棄了自己復工的想法,全身心的投入外防輸入的防疫工作中,哪裏需要他就到哪裏去,上海火車站、嘉定區朱橋高速檢查站、金山滬浙高速檢查站都能看到他的身影,他和當地志願者一起幫助路口交警開展車輛及人員的防疫排查。在高速道口的防疫檢測工作中,僅他個人就勸返了來自重點地區的4輛車。2月13日,檢測站工作調整,公安民警與專業安保着手負責道口防疫工作。連續23天奔走在防疫一線的王永鎮,終於迎來了第一個休息日。
在考慮支援武漢的同時,上海的事他們也沒放下。返程高峯來臨,高速公路返滬的車客數量急劇增加,所有入滬的高速公路道口安檢工作壓力巨大。一方面抗疫防護要求居民都待在家中減少發生接觸式的傳播,另一方面卻是各防疫道口工作人員及志願者數量的嚴重不足,很多小夥伴既想參與志願工作,又擔心自身及家人的安危。於是王永鎮自費高價購買200套防護服和護目鏡,主動分發給參與道口防疫志願者小夥伴,並配備了消毒消殺的醫用酒精噴霧,和醫用手套,一定程度上打消了團隊和社會志願者的後顧之憂。自2月初以來,共帶領40多名志願者,哪裏需要就支援哪裏,協助道口測量體温、幫助填寫健康碼、檢查車輛後備箱、勸返不符合入滬條件的人員。在上海多個城市入滬道口:嘉定朱橋檢查站、金山滬浙檢查站、上海火車站等都留下了工作的足跡。總共累計志願服務135人次,志願服務時長965個小時。在道口的防疫安檢工作中,他總是把最有風險的崗位留給自己,每次上崗他都主動挑選A類人員的工作崗位,將一般崗位都留給其他志願者,遇到重點地區車輛或者體温過高的對象,王永鎮都是第一個主動上前開展工作,僅他個人就勸返了來自重點地區的車輛14部,排查重點對象人羣67人。
楊奕,上海市楊浦區延吉新村街道宣傳文化辦主任,曾榮獲上海市志願服務優秀組織者,多次參與上海世博會等大型志願服務活動,並在各級立功競賽中獲獎,堅持在一線組織和參與志願服務工作。
此次疫情的突襲,王永鎮、楊奕夫婦放棄了團聚、暫別了還不足兩歲半的孩子,各自奉獻和堅守在防疫的一線。疫情沖淡了年味、衝散了情人節,但卻衝不散這些沒有防護服的“逆行者”夫婦築起的防疫長城。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面前,他們攜手共赴抗“疫”第一線,在不同的崗位上並肩作戰。
在社區防控工作到了外防輸入的關鍵時期,妻子楊奕也已經下沉到最一線的居民區,當起了居民區的“第二書記”。她擔任“第二書記”的小區有近4000名居民,是以老式公房為主的人口密集小區,從居民預約口罩到小區外來人員登記和居家隔離,她樣樣事情都得操心。小區封閉式管理後只保留一個出入口,每天居民進出都要測温,人手不夠的時候,她就守在門崗,傲霜鬥雪一站就是幾個小時。對於重點地區回滬的人員,她和居委幹部一起上門做工作,告知居家隔離事項,為居家隔離人員送物資、送快遞,保障他們的生活。下沉居民區的同時,手裏的工作她也沒放下,她依舊擔任着社區動員組的組長,為了宣傳防疫的先進做法,鼓勵羣眾參與,她和同事們一起編寫防控宣傳信息,弘揚先進,已經累積編撰各類文章信息100餘篇,多篇被市區級媒體採用。
為了方便隨時開展志願應急救援,夫妻二人的車上常備應急救援包。目前,王永鎮還在積極參與青少年安全教育和培訓工作, 希望有越來越多的青年人不僅能自身掌握防護的知識,同時在危機時刻時能臨危不懼、挺身而出。現在,上海的疫情防控響應已經降到三級,夫婦二人也開始為了復工、復產、復學忙碌起來。王永鎮在志願為各類企業、學校開展消毒消殺工作;因為延吉轄區的學校大多在小區內部,楊奕也在為保障學校復學忙碌着。志願服務、攜手奉獻已經是他們夫妻的一種習慣、一種生活。正是有這些在平凡崗位默默奉獻的人們,讓我們生活的城市、居住的社區更加安全。他們用實際行動詮釋了眾志成城抗擊疫情的決心,他們是這座城市最可愛的人。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