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楊奉

(東漢末年將領)

鎖定
楊奉(?-197年/198年),東漢末年將領。
楊奉早年參加白波軍起義,曾經幫助李傕對抗郭汜,後來背叛李傕。 [35]  興平二年,加號興義將軍,護送漢獻帝劉協東歸雒陽,頗有功勳,加號車騎將軍,屯兵於梁縣。建安元年,隨着漢獻帝遷都許縣,失去權力,先後依附於袁術呂布,劫掠徐州和揚州地區。
建安二年(一説三年 [48]  ),帶兵進犯劉備領地,被劉備誘殺。
全    名
楊奉
所處時代
東漢末年
民族族羣
漢族
逝世日期
197年 至 198年
主要成就
護送漢獻帝東歸
最高官職
車騎將軍 [15] 

楊奉人物生平

楊奉叛傕自立

中平五年(188年)二月,黃巾起義軍餘部郭太白波谷起兵反抗東漢朝廷,史稱白波軍。楊奉初為白波軍手下將領,後跟隨涼州軍閥李傕 [1] 
興平二年(195年),把持東漢朝廷大權的涼州各路軍閥之間的不和矛盾達到了白熱化的階段。二月,李傕殺死樊稠,並與郭汜舉兵相攻。 [2] 
四月,李傕手下中郎將張苞張龍與郭汜串通,郭汜趁夜出兵,張苞等人開門放其軍隊進入,當時李傕方軍勢不利,李傕的耳朵更是被亂矢擊穿,楊奉見勢引兵前來救援,將郭汜軍擊退。 [3]  [33-34] 
六月,楊奉與侍中楊琦、黃門侍郎丁衝鍾繇、尚書左丞魯充、尚書郎韓斌、軍吏楊帛宋果共同謀誅李傕,恰逢李傕因其他事情殺死楊帛,楊奉便率兵投向郭汜,使得李傕的軍勢有所削弱。 [4]  [35] 

楊奉跟隨東歸

楊奉遊戲形象
楊奉遊戲形象(2張)
興平二年(195年)六月,鎮東將軍張濟陝縣趕至和解李傕、郭汜。漢獻帝懷念舊京洛陽,於是派人懇請李傕要求東歸,往返十趟次才得到允許。七月,漢獻帝出長安,楊奉被拜為興義將軍,並與郭汜、楊定董承隨漢獻帝車駕一起東歸。 [5]  [6] 
車駕到達新豐後,郭汜想挾持獻帝到郿縣,當時侍中種輯、城門校尉張材人在郭汜營中,便將此事告訴楊定、董承、楊奉,令他們到新豐會合。 [54] 
十月初一,郭汜與黨羽夏育、高碩一同作亂,並指使其將領伍習趁夜燒燬學舍以威逼獻帝。當時火起不止,侍中劉艾建議獻帝到一個軍營裏躲避火災,楊定、董承便帶兵將獻帝轉移到楊奉營。夏育等人想阻擋乘輿,楊奉與楊定率軍迎戰,擊敗叛軍,斬首五千級,郭汜敗逃南山。 [5]  [6]  [37-38] 

楊奉爭鬥華陰

十月初五,車駕到達華陰,寧輯將軍段煨攜帶物資迎駕,請求獻帝進入他的營寨。段煨與參與護駕的楊定有過結,迎乘輿時不敢下馬,只在馬上作揖。侍中種輯和楊定關係好,聲稱段煨謀反。獻帝問:“段煨前來迎駕,為何説他謀反呢?”種輯回答:“段煨迎駕不到邊界,拜禮不下馬,臉色有變,必有異心!”太尉楊彪、司徒趙温、侍中劉艾、尚書梁紹等人説:“段煨沒有反意,臣等敢以性命擔保!車駕可幸其營中。”董承與楊定又誣陷:“郭汜來到段煨軍營了。”獻帝問:“何以知之?”左靈文禎搶答:“是弘農郡的督郵得知的!”故而脅迫督郵説:“今天郭汜率七百騎兵進入了段煨營帳。”獻帝這才相信,下令車隊停在路邊休息。 [36] 
十月初十,楊定、楊奉、董承即將進攻段煨營寨,讓種輯和左靈請求下詔,獻帝説道:“王者攻伐,應該上參天意、下合民心。司寇行刑時,君王尚且應該為此廢食撤樂,而你們卻要朕為此下詔嗎?”種輯力請到夜半,獻帝依舊不許,楊奉等人便擅自攻打段煨營寨,連續十多天無法攻克。當時司隸校尉榮邵認為當以返回雒陽為重,不宜繼續攻打段煨,楊定記恨,便讓楊奉向獻帝請求榮邵擔任自己副手,想趁機殺死他,獻帝知道楊定用意而不許。最後下詔告喻,楊定等人便奉詔回營。 [39] 

楊奉血戰弘農

此時,李傕與郭汜後悔讓獻帝東歸,便以救援段煨為由引兵追擊,實欲劫回獻帝。楊定為郭汜軍所阻,轉而出逃荊州。十一月三日,車駕到達弘農,張濟向楊奉、董承提出交換人質並把乘輿留在弘農,楊奉、董承不從,向獻帝請求東行。張濟便引兵會合李傕、郭汜前來追趕獻帝。同日,雙方在弘農郡東澗大戰,漢軍大敗,楊奉與董承及射聲校尉沮儁力戰,獻帝才得以逃走。此戰中,死亡的百官、士卒不可勝數,女眷輜重,皇室的各種器物典籍全部被丟棄。 [7-8]  [40]  [56] 
王師敗績,漢獻帝唯有露宿在曹陽的田野中。楊奉和董承假裝向李傕等人求和,暗地裏派遣使者前去河東郡招納白波軍將領李樂韓暹胡才以及南匈奴右賢王去卑,得到數千騎兵,憑此大破李傕等軍,斬首數千級,獻帝車駕得以繼續東進。董承、李樂護衞左右,楊奉則與胡才、韓暹、去卑斷後保護獻帝車駕。 [9-10] 
十二月,李傕等再一次引軍前來追趕,雙方再一次大戰,楊奉等人戰敗,百官又一次慘遭大規模的殺戮。從東澗開始四十里當中攻殺連續不斷,獻帝的車駕好不容易才到達陝縣。當時遭難之後,虎賁羽林衞士不滿百人,李傕、郭汜的兵士繞着獻帝的營寨大聲呼喊,眾人都有離去的心思,楊奉和董承擔心夜長夢多,護衞獻帝趁夜渡過了黃河。經河東郡大陽縣時,河內太守張楊也加入了護衞車駕的行列。行至安邑縣,獻帝派遣太僕韓融至弘農郡,向李傕、郭汜等求和,李傕這才放回公卿百宮,也歸還一些宮女家眷,以及皇室的車駕器物服飾。 [11-13]  [41] 
當時蝗災大起,乾旱無谷,後宮以棗菜為食物。上下混亂,糧食殆盡,於是楊奉、董承、韓暹等人謀劃護送乘輿到雒陽。 [42] 

楊奉諸將爭權

建安元年(196年),董承、張楊依舊施行還雒陽之計,楊奉、李樂反悔,因此諸將錯亂、互相猜疑。二月,韓暹率軍攻打董承,董承逃到野王依附張楊。韓暹屯兵在聞喜縣,楊奉與胡才又謀劃攻擊韓暹,因獻帝勸解而止。 [16]  [43-44] 
五月,獻帝遣使到楊奉、李樂、韓暹營帳,請求他們護送車駕到雒陽,楊奉等人聽從。六月,車駕到達聞喜,楊奉、胡才再次後悔,與李樂商議帶乘輿西還,便詐稱“應該去澠池東邊,以躲避匈奴。”獻帝不從。車駕從北道出,靠着山向東面前進,並沒有匈奴作亂,李樂感到羞愧害怕,於是離開了護駕隊伍。 [45] 
楊奉雖然在諸將之間兵馬最強,但缺乏外援。恰逢此時兗州曹操平定了兗州內的黃巾軍,派遣使臣向當時仍在河東郡的獻帝發來慰問。心向曹操的議郎董昭於是以曹操的名義寫信給楊奉,向楊奉表達了合作的意思。楊奉收到信後十分喜悦,對各位將軍説道:“兗州的軍隊就駐紮在附近的許縣,他們有兵有糧,國家應當依靠仰仗他們。”六月,楊奉與眾人一同上表薦舉曹操為鎮東將軍,並讓其繼承父親曹嵩的爵位為費亭侯,藉此拉攏曹操。 [17-18] 
七月,獻帝的車駕終於輾轉進入雒陽,楊奉出屯梁縣,護衞雒陽,韓暹和董承則留在京中守衞皇宮。八月,楊奉被漢獻帝拜為車騎將軍,並得以假節鉞 [14-15]  [46] 

楊奉東奔袁術

到達雒陽後,韓暹居功自傲、為所欲為,董承憂慮之下秘召兗州牧曹操勤王。曹操於是入朝進貢,趁機奏報韓暹、張楊的罪過。韓暹驚懼,單騎投奔屯兵於梁縣的楊奉。與此同時,董昭向曹操建議將獻帝遷至許縣,併為其策劃計策,託詞京城缺乏糧食,為使糧食運輸方便將獻帝暫時移至離許縣較近的魯陽縣。同時不斷派遣使者給楊奉送上禮物,以麻痹楊奉,楊奉果然輕信託詞,放鬆了警惕。九月,獻帝在曹操護衞下前往許縣,此時楊奉才醒悟過來,自梁縣出兵想要劫回獻帝,在陽城山峽中遭到曹操伏擊而大敗。 [19-20]  [21]  [47] 
楊奉、韓暹追擊失敗後,引軍到潁川郡定陵縣劫掠騷擾,曹操不予理睬。十月,曹操出其不意突然攻擊楊奉位於梁縣的軍營,楊奉、韓暹失去立足之地,向東投奔袁術 [20]  [21] 

楊奉淪為賊寇

建安二年(197年)春,袁術自稱天子,派韓胤為使節,向盤踞徐州的呂布轉達即將稱帝的事情,同時想和呂布結成親家。呂布聽取沛國相陳珪的意見,拒絕親事,並將韓胤交給了曹操。袁術得知後大怒,派大將張勳橋蕤等人同韓暹、楊奉合兵,率領步騎數萬,分七路進攻呂布。呂布問陳珪如何應對,陳珪説:“韓暹、楊奉與袁術,不過是倉促聚起來的部隊而已。原先就沒有確定計策,不可能相互維持。我兒子陳登算定他們好比排着隊的雞,其局面不可能一同棲息,可用計使他們離散。”呂布採納陳珪的計策,寫信給韓暹、楊奉説:“二位將軍護駕東歸,有大功於國,應當載入竹帛,萬世不朽。現在袁術反叛,二位應當一同討伐他,何故與反賊來這兒攻打我呢?我呂布有誅殺董卓之功,與二位將軍都是功臣,我們可趁着現在聯手打敗袁術,為國家除害,為天下建立功業,這個機會不可失去。”又答應打敗袁術軍隊之後,將軍中錢糧全部給他們。韓暹、楊奉大為高興,立即回信表示從命。呂布進軍,距離張勳營百步時,韓暹、楊奉一同倒戈,與呂布在下邳大破張勳等人,斬十將首級,活捉了橋蕤,其餘袁軍人馬潰散逃走,戰死溺死者不可勝數。 [22-24]  [55] 
呂布又與韓暹、楊奉率軍向壽春,水陸並進,所過虜掠。到達鍾離時,呂布收穫了大量物資,便引軍退還。 [55] 
此後,楊奉夥同韓暹在徐州、揚州一帶抄略為寇,並在呂布授意下,前往搶掠劉備軍的軍資,最終被劉備誘殺。 [25-26] 
《資治通鑑》記載:韓暹、楊奉寇略徐、揚後,軍隊依然飢餓,便向呂布告辭,打算前往荊州,呂布不許。楊奉知道劉備與呂布過去結下樑子,就暗中與劉備聯絡,商議共同進攻呂布,劉備假意答應。楊奉引軍到達沛縣,劉備請楊奉入城,飲食未半,楊奉在座上被劉備捆縛處斬。 [51] 

楊奉相關爭議

楊奉死亡原因

陳壽《三國志》稱楊奉與韓暹是在鈔略徐、揚二州時被劉備率軍擊殺。 [52] 
王粲《英雄記》、范曄《後漢書》、司馬光《資治通鑑》則均稱楊奉是被劉備誘殺,而韓暹在楊奉死後被張宣殺死。 [26]  [50-51] 

楊奉去世時間

《資治通鑑》稱楊奉、韓暹死於建安二年,袁宏《後漢紀》則稱楊奉、韓暹死於建安三年五月。 [48-49] 

楊奉人物評價

董昭:“奉為人勇而寡慮。” [27] 
呂布:“二將軍拔大駕來東,有元功於國,當書勳竹帛,萬世不朽。” [53] 
劉協:“韓暹、楊奉專用威命。” [28] 
毛宗崗:“楊奉、賈詡,其於李傕,亦始合而終離。乃一離而不復合,是則能補過者也。” [29] 

楊奉文學形象

楊奉在小説《三國演義》出場於第13至17回,形象較歷史上大致相同,為東漢騎都尉。楊奉原是李傕的屬下,因為對獎賞不滿而協同另一個李傕部將宋果叛變,但事情敗露,楊奉敗逃。後聯合黃巾舊部韓暹,國舅董承與前來劫駕的李傕、郭汜大戰協助獻帝東歸洛陽。 [30]  獻帝召曹操前來,楊奉與韓暹屯兵大梁,以避曹操。曹操將獻帝遷往許都,楊奉與韓暹半路截擊曹操但被大敗。 [31]  楊奉失勢,東逃投奔袁術,不久後又為呂布策反,最終因騷擾百姓為劉備誘殺。 [32] 
參考資料
  • 1.    《後漢書·卷八·孝靈帝紀第八》:五年春正月,休屠各胡寇西河,殺郡守邢紀。丁酉,大赦天下。二月,有星孛於紫宮。黃巾餘賊郭太等起於西河白波谷,寇太原、河東。
  • 2.    《後漢書·卷九·孝獻帝紀第九》:二月乙亥,李傕殺樊稠而與郭汜相攻。
  • 3.    《後漢書·卷七十二·董卓列傳第六十二》:左右多諫,汜乃止。遂引兵攻傕,矢及帝前,又貫傕耳。傕將楊奉本白波賊帥,乃將兵救傕,於是汜眾乃退。
  • 4.    《三國志·卷六·魏書六·董二袁劉傳第六》:傕將楊奉與傕軍吏宋果等謀殺傕,事泄,遂將兵叛傕。傕眾叛,稍衰弱。
  • 5.    《後漢書·卷九·孝獻帝紀第九》:六月庚午,張濟自陝來和傕、汜。秋七月甲子,車駕東歸。郭汜自為車騎將軍,楊定為後將軍,楊奉為興義將軍,董承為安集將軍,並侍送乘輿。八月甲辰,幸新豐。冬十月戊戌,郭汜使其將伍習夜燒所幸學舍,逼脅乘輿。楊定、楊奉與郭汜戰,破之。
  • 6.    《後漢書·卷七十二·董卓列傳第六十二》:張濟自陝來和解二人,仍欲遷帝權幸弘農。帝亦思舊京,因遣使郭請傕求東歸,十反乃許。車駕即日發邁。李傕出屯曹陽。以張濟為驃騎將軍,復還屯陝。遷郭汜車騎將軍,楊定後將軍,楊奉興義將軍。又以故牛輔部曲董承為發集將軍。汜等並侍送乘輿。汜遂復欲脅帝幸郿,定、奉、承不聽。汜恐變生,乃棄軍還就李傕。
  • 7.    《後漢書·卷七十二·董卓列傳第六十二》:車駕進至華陰。寧輯將軍段煨乃具服御及公卿以下資儲,請帝幸其營。初,楊定與煨有隙,遂誣煨欲反,乃攻其營,十餘日不下。而精猶奉給御膳,稟贍百官,終無二意。李傕、郭汜既悔令天子東,乃來救段煨,因欲劫帝而西。楊定為汜所遮,亡奔荊州。而張濟與楊奉、董承不相平,乃反合傕、汜,共追乘輿,大戰於弘農東澗。承、奉軍敗,百官士卒死者不可勝數,皆棄其婦女輜重,御物符策典籍,略無所遺。
  • 8.    《後漢書·卷九·孝獻帝紀第九》:十一月庚午,李傕、郭汜等追乘輿,戰於東澗,王師敗績。
  • 9.    《後漢書·卷九·孝獻帝紀第九》:壬申,幸曹陽,露次田中。楊奉、董承引白波帥胡才、李樂、韓暹及匈奴左賢王去卑,率師奉迎,與李傕等戰,破之。
  • 10.    《後漢書·卷七十二·董卓列傳第六十二》:承、奉乃譎傕等與連和,而密遣間使至河東,招故白波帥李樂、韓暹、胡才及南匈奴右賢王去卑,並率其眾數千騎來,與承、奉共擊傕等,大破之,斬首數千級,乘輿乃得進。董承、李樂擁衞左右,胡才、楊奉、韓暹、去卑為後距。
  • 11.    《後漢書·卷九·孝獻帝紀第九》:十二月庚辰,車駕乃進。李傕等復來追戰,王師大敗,殺掠宮人,少府田芬、大司農張義等皆戰歿。進幸陝,夜度河。乙亥,幸安邑。
  • 12.    《後漢書·卷七十二·董卓列傳第六十二》:傕等復來戰,奉等大敗,死者甚於東澗。自東澗兵相連綴四十里中,方得至陝,乃結營自守。時殘破之餘,虎賁羽林不滿百人,皆有離心。承、奉等夜乃潛議過河,使李樂先度具舟舡,舉火為應。
  • 13.    《後漢書·卷七十二·董卓列傳第六十二》:既到大陽,止於人家,然後幸李東營。百官飢餓,河內太守張楊使數千人負米貢餉。帝乃御牛車,因都安邑。河東太守王邑奉獻綿帛,悉賦公卿以下。封邑為列侯,拜胡才徵東將軍,張楊為安國將軍,皆假節、開府。其壘壁羣豎,競求拜職,刻印不給,至乃以錐畫之。或齎酒肉就天子燕飲。又遣太僕韓融至弘農,與傕、汜等連和。傕乃放遣公卿百官,頗歸宮人婦女,及乘輿器服。
  • 14.    《後漢書·卷七十二·董卓列傳第六十二》:楊奉亦出屯梁。乃以張楊為大司馬,楊奉為車騎將軍,韓暹為大將軍,領司隸校尉,皆假節鉞。暹與董承並留宿衞。
  • 15.    《後漢書·卷九·孝獻帝紀第九》:秋七月甲子,車駕至洛陽,幸故中常侍趙忠宅。丁丑,郊祀上帝,大赦天下。己卯,謁太廟。八月辛丑,幸南宮楊安殿。癸卯,安國將軍張楊為大司馬,韓暹為大將軍,楊奉為車騎將軍。
  • 16.    《後漢書·卷九·孝獻帝紀第九》:二月,韓暹攻衞將軍董承。
  • 17.    《三國志·卷十四·魏書十四·程郭董劉蔣劉傳第十四》:天子在安邑,昭從河內往,詔拜議郎。建安元年,太祖定黃巾於許,遣使詣河東。會天子還洛陽,韓暹、楊奉、董承及楊各違戾不和。昭以奉兵馬最強而少黨援,作太祖書與奉曰:“吾與將軍聞名慕義,便推赤心。今將軍拔萬乘之艱難,反之舊都,冀佐之功,超世無疇,何其休哉!方今羣兇猾夏,四海未寧,神器至重,事在維輔;必須眾賢以清王軌,誠非一人所獨建。心腹四支,實相恃賴,一物不備,則有闕焉。將軍當為內主,吾為外援。今吾有糧,將軍有兵,有無相通,足以相濟,死生契闊,相與共之。”奉得書喜悦,語諸將軍曰:“兗州諸軍近在許耳,有兵有糧,國家所當依仰也。”遂共表太祖為鎮東將軍,襲父爵費亭侯,昭遷符節令。
  • 18.    《三國志·卷一·魏書一·武帝紀第一》:汝南、潁川黃巾何儀、劉闢、黃邵、何曼等,眾各數萬,初應袁術,又附孫堅。二月,太祖進軍討破之,斬闢、邵等,儀及其眾皆降。天子拜太祖建德將軍,夏六月,遷鎮東將軍,封費亭侯。
  • 19.    《後漢書·卷七十二·董卓列傳第六十二》:暹矜功盜睢,幹亂政事,董承患之,潛召兗州牧曹操。操乃詣闕貢獻,稟公卿以下,因奏韓暹、張楊之罪。暹懼誅,單騎奔楊奉。
  • 20.    《三國志·卷十四·魏書十四·程郭董劉蔣劉傳第十四》:昭曰:“奉少黨援,將獨委質。鎮東、費亭之事,皆奉所定,又聞書命申束,足以見信。宜時遣使厚遺答謝,以安其意。説‘京都無糧,欲車駕暫幸魯陽,魯陽近許,轉運稍易,可無縣乏之憂’。奉為人勇而寡慮,必不見疑,比使往來,足以定計。奉何能為累!”太祖曰:“善。”即遣使詣奉。徙大駕至許。奉由是失望,與韓暹等到定陵鈔暴。太祖不應,密往攻其梁營,降誅即定。奉、暹失眾,東降袁術。
  • 21.    《三國志·卷一·魏書一·武帝紀第一》:秋七月,楊奉、韓暹以天子還洛陽,奉別屯梁。太祖遂至洛陽,衞京都,暹遁走。天子假太祖節鉞,錄尚書事。洛陽殘破,董昭等勸太祖都許。九月,車駕出轘轅而東,以太祖為大將軍,封武平侯。自天子西遷,朝廷日亂,至是宗廟社稷制度始立。天子之東也,奉自梁欲要之,不及。冬十月,公徵奉,奉南奔袁術,遂攻其梁屯,拔之。
  • 22.    《後漢書·卷九·孝獻帝紀第九》:二年春,袁術自稱天子。
  • 23.    《後漢書·卷七十五·劉焉袁術呂布列傳第六十五》:術遣韓胤以僭號事告布,因求迎婦,布遣女隨之。沛相陳珪恐術報布成姻,則徐、楊合從,為難未已。於是往説布曰:“曹公奉迎天子,輔贊國政,將軍宜與協助同策謀,共存大計。今與袁術結姻,必受不義之名,將有累卵之危矣。”布亦素怨術,而女已在塗,乃追還絕婚,執胤送許,曹操殺之。
  • 24.    《後漢書·卷七十五·劉焉袁術呂布列傳第六十五》:袁術怒布殺韓胤,遣其大將張勳、橋蕤等與韓暹、楊奉連勢,步騎數萬,七道攻布。布時兵有三千,馬四百匹,懼其不敵,謂陳珪曰:“今致術軍,卿之由也,為之奈何?”珪曰:“暹、奉與術,卒合之師耳。謀無素定,不能相維。子登策之,比於連雞,勢不俱棲,立可離也。”布用珪策,與暹、奉書曰:“二將軍親拔大駕,而布手殺董卓,俱立功名,當垂竹帛。今袁術造逆,宜共誅討,奈何與賊還來伐布?可因今者同力破術,為國除害,建功天下,此時不可失也。”又許破術兵,悉以軍資與之。暹、奉大喜,遂共擊勳等於下邳,大破之,生禽橋蕤,餘眾潰走,其所殺傷、墯水死者殆盡。
  • 25.    《漢末英雄記》:布令韓暹、楊奉取劉備地麥,以為軍資。
  • 26.    《後漢書·卷七十二·董卓列傳第六十二》:奉、暹奔袁術,遂縱暴楊、徐間。明年,左將軍劉備誘奉斬之。
  • 27.    《三國志·卷十四·魏書十四·程郭董劉蔣劉傳第十四》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4-05-02]
  • 28.    《三國志·卷一·魏書一·武帝紀第一》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4-05-04]
  • 29.    匯評三國志演義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4-06-07]
  • 30.    《三國演義第十三回:李傕郭汜大交兵 楊奉董承雙救駕》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4-05-02]
  • 31.    《三國演義第十四回:曹孟德移駕幸許都 呂奉先乘夜襲徐郡》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4-05-02]
  • 32.    《三國演義第十七回:袁公路大起七軍 曹孟德會合三將》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4-05-02]
  • 33.    《後漢孝獻皇帝紀卷第二十八》:郭汜與傕中郎將張苞、張寵等謀攻傕。丙申,兵交及帝殿前,又貫傕左耳。楊奉於外距汜,汜兵退,張苞、張寵因以所領兵詣汜。
  • 34.    《後漢書 卷七十二 董卓列傳第六十二》李賢注引《獻帝紀》:“汜與傕將張苞、張龍謀誅傕,汜將兵夜攻傕門。候開門內汜兵,苞等燒屋,火不然。汜兵弓弩併發,矢及天子樓帷簾中。
  • 35.    《後漢孝獻皇帝紀卷第二十八》:六月,侍中楊琦、黃門侍郎丁沖、鍾繇、尚書左丞魯充、尚書郎韓斌與傕將楊奉、軍吏楊帛謀共殺傕。會傕以他事誅帛,奉將所領歸汜。
  • 36.    《後漢孝獻皇帝紀卷第二十八》:壬寅,行幸華陰。寧輯將軍段猥具服御及公卿已下資儲,欲上幸其營。猥與楊定有隙,迎乘輿,不敢下馬,揖馬上。侍中種輯素與定親,乃言段煨欲反。上曰:「煨屬來迎,何謂反?」對曰:「迎不至界,拜不下馬,其色變也,必有異心。」於是太尉楊彪、司徒趙温、侍中劉艾、尚書梁紹等曰:「段煨不反,臣等敢以死保,車駕可幸其營。」董承、楊定言曰:「郭汜來在煨營。」詔曰:「何以知?」文禎、左靈曰:「弘農督郵知之。」因脅督郵曰:「今郭汜將七百騎來入煨營。」天子信之,遂路次於道南。
  • 37.    《後漢孝獻皇帝紀卷第二十八》:冬十月戊戌,汜黨夏育、高碩等欲共為亂,脅乘輿西行。侍中劉艾見火起不止,曰:「可出幸一營,以避火難。」楊定、董承將兵迎天子幸楊奉營,上將出,夏育等勒兵欲止乘輿,楊定、楊奉力戰破之,斬首五千級。
  • 38.    《三國志 卷六 魏書六 董二袁劉傳第六》:郭汜復欲脅天子還都郿。天子奔奉營,奉擊汜破之,汜走南山。
  • 39.    《後漢孝獻皇帝紀卷第二十八》:丁未,楊奉、董承、楊定將攻煨,使種輯、左靈請帝為詔。上曰:「王者攻伐,當上參天意,下合民心。司寇行刑,君為之不舉,而欲令朕有詔邪?」不聽。輯固請,至夜半猶弗聽。奉乃輒攻煨營。是夜,有赤氣貫紫宮。定等攻煨營十餘日不下,煨供給御膳、百官,無有二意。司隸校尉管邰以為不宜攻煨,急應解圍,速至洛陽。定等患之,使楊奉請為己副,欲殺之。帝知其謀,不聽。詔使侍中、尚書告喻之,定等奉詔還營。
  • 40.    《後漢孝獻皇帝紀卷第二十八》:濟、汜、傕追乘輿,衞將軍楊奉、射聲校尉沮雋力戰,乘輿僅得免。
  • 41.    《後漢孝獻皇帝紀卷第二十八》:庚申,車駕發東,董承、李樂衞乘輿,胡才、楊奉、韓暹、匈奴右賢王於後為距。傕等來追,王師敗績,殺光祿勳鄧淵,廷尉宣璠、少府田芬、御史鄧聘、大司農張義。
  • 42.    《後漢孝獻皇帝紀卷第二十八》:是時蝗蟲大起,歲旱無穀。後宮食煮棗菜,諸將不相能率,上下亂,糧食盡。於是安東將軍楊奉、衞將軍董承、徵東將軍韓暹謀以乘輿還洛陽。
  • 43.    《後漢孝獻皇帝紀卷第二十九》:是時董承、張陽欲天子還洛陽,楊奉、李樂不欲。尚書上官洪言還洛之議,李樂輔洪。由是諸將錯亂,更相疑二。董承奔野王,韓暹屯聞喜。胡才、楊奉之塢鄉,欲攻韓暹,上使人喻止之。
  • 44.    《後漢書·卷七十二·董卓列傳第六十二》:建安元年春,諸將爭權,韓暹遂攻董承,承奔張楊,楊乃使承先繕修洛宮。
  • 45.    《後漢孝獻皇帝紀卷第二十九》:是時董承、張陽欲天子還洛陽,楊奉、李樂不欲。尚書上官洪言還洛之議,李樂輔洪。由是諸將錯亂,更相疑二。董承奔野王,韓暹屯聞喜。胡才、楊奉之塢鄉,欲攻韓暹,上使人喻止之。夏五月丙寅,遣使至楊奉、李樂、韓暹營,求送至洛陽,奉等從詔。六月乙未,車駕幸聞喜。楊奉、胡才悔令乘輿去,乃與李樂議,欲還大駕,詐言「當遊澠池東,以避匈奴」,上不從。庚子,車駕從北道出,傍山而東,無匈奴寇。李樂愧其言,懼而辭還。
  • 46.    《後漢孝獻皇帝紀卷第二十九》:癸卯,張陽為大司馬,楊奉為車騎將軍、韓暹為大將軍,領司隸校尉,皆假節鉞。
  • 47.    《後漢書·卷七十二·董卓列傳第六十二》李賢注引《獻帝春秋》:“車駕出洛陽,自轘轅而東,楊奉、韓暹引軍追之。輕騎既至,操設伏兵要於陽城山峽中,大敗之。”
  • 48.    《後漢孝獻皇帝紀卷第二十九》:三年……五月,韓暹、楊奉死。
  • 49.    卷六十二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06-03]
  • 50.    《三國志 卷六 魏書六 董二袁劉傳第六》裴松之注引《英雄記》:備誘奉與相見,因於坐上執之。暹失奉勢孤,時欲走還幷州,為杼秋屯帥張宣所邀殺。
  • 51.    《資治通鑑 卷六十二》:韓暹、楊奉在下邳,寇掠徐、揚間,軍飢餓,辭呂布,欲詣荊州;布不聽。奉知劉備與布有宿憾,私與備相聞,欲共擊布;備陽許之。奉引軍詣沛,備請奉入城,飲食未半,於座上縛奉,斬之。暹失奉,孤特,與十餘騎歸併州,為抒秋令張宣所殺。
  • 52.    《三國志 卷三十二 蜀書二 先主傳第二》:楊奉、韓暹寇徐、揚間,先主邀擊,盡斬之。
  • 53.    卷七 魏書七 呂布張邈臧洪傳第七-三國志(晉)陳壽(南朝宋)裴松之注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06-05]
  • 54.    《後漢孝獻皇帝紀卷第二十八》:丙子,郭汜等令車駕幸郿。侍中種輯、城門校尉張材眾在汜營,密告後將軍楊定、安集將軍董承、興義將軍楊奉,令會新豐。
  • 55.    裴松之注《三國志 卷七 魏書七 呂布張邈臧洪傳第七》:術怒,與韓暹、楊奉等連勢,遣大將張勳攻布。布謂珪曰:"今致術軍,卿之由也,為之奈何?"珪曰:"暹、奉與術,卒合之軍耳,策謀不素定,不能相維持,子登策之,比之連雞,勢不俱棲,可解離也。"布用珪策,遣人説暹、奉,使與己併力共擊術軍,軍資所有,悉許暹、奉。於是暹、奉從之,勳大破敗。【九州春秋載布與暹、奉書曰:"二將軍拔大駕來東,有元功於國,當書勳竹帛,萬世不朽。今袁術造逆,當共誅討,奈何與賊臣還共伐布?布有殺董卓之功,與二將軍俱為功臣,可因今共擊破術,建功於天下,此時不可失也。"暹、奉得書,即回計從布。布進軍,去勳等營百步,暹、奉兵同時併發,斬十將首,殺傷墮水死者不可勝數。英雄記曰:布後又與暹、奉二軍向壽春,水陸並進,所過虜略。到鍾離,大獲而還。既渡淮北,留書與術曰:"足下恃軍強盛,常言猛將武士,欲相吞滅,每抑止之耳!布雖無勇,虎步淮南,一時之間,足下鼠竄壽春,無出頭者。猛將武士,為悉何在?足下喜為大言以誣天下,天下之人安可盡誣?古者兵交,使在其間,造策者非布先唱也。相去不遠,可復相聞。"布渡畢,術自將步騎五千揚兵淮上,布騎皆於水北大咍笑之而還。】
  • 56.    《太平御覽 卷九十二 皇王部十七》引《獻帝春秋》:十一月,車駕東幸到黃卷亭。庚午,乘輿到弘農,張濟欲與董承、楊奉交質而留乘輿,承、奉不肯,白帝東行。到澗中,濟,郭汜放兵欲留車駕,承、奉力戰,乘輿得過,公卿婦女衣服悉見鈔奪。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