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楊奇

(寧夏回族自治區畜牧工作站副站長)

鎖定
楊奇,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臨牀獸醫學專業農學博士。
中文名
楊奇
國    籍
中國
民    族
回族
出生日期
1967年
畢業院校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主要成就
農學博士學位
職    稱
農業技術推廣研究員
相    關
農業部“九五”攻關項目
學    位
博士
職    務
寧夏回族自治區畜牧工作站副站長

目錄

楊奇簡介

參加了農業部“九五”攻關項目“牛胚胎幹細胞的分離培養”,在國內首次以體外受精胚胎分離克隆到牛胚胎幹細胞並傳至第3代;首次以建立的3種成纖維細胞模型,從氧化損傷和超微結構變化方面對多氯聯苯的典型代表物Aroclor1254毒性進行了系統研究;在國內首次分離到綿羊ES細胞並傳至第6代。

楊奇成就及榮譽

2004年,楊奇放棄了留在大學搞科研的優越條件,一頭扎進素有“苦瘠甲天下”之稱的寧夏南部山區;6年間,他深入山區的村村户户,手把手地傳授農民黃牛冷配改良技術;6年來,他應用冷配改良技術,繁殖成活30多萬頭改良犢牛,為農民增收數億元;他能讓黃牛生下奶牛,而且生的全是母牛,人們稱他為“掏牛屁股的博士”。他就是自治區畜牧工作站副站長—楊奇。
2003年,楊奇獲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臨牀獸醫學專業博士學位,並獲農學博士學位。2004年初,他帶着對山區人民的深情厚愛來到了固原這片熱土,依託項目全面開展了直把式輸精、多元化飼草種植、飼草加工調製、肉牛標準化飼養、動物疫病防治、畜產品無公害安全生產等關鍵技術的研究與示範推廣。多年來,他走遍了固原的山山水水,説不清進了多少座牛棚,為南部山區手把手培養了近300名取得自治區黃牛冷配輸精員資格證書的技術員,累計培訓各類技術人員上千人次、肉牛養殖户近萬人次。
他主持的自治區科技攻關重大專項 “六盤山優質肉牛高效養殖技術開發與示範”於2009年12月28日通過驗收和成果登記。項目構建了六盤山肉牛高效養殖循環經濟模式——“上橋模式”,並在固原市5縣區以“上橋模式”為樣板,“克隆”示範112個肉牛高效養殖重點村。6年來,固原地區肉牛飼養量增加了42萬頭,肉牛改良面積提高到了55%,繁殖成活改良犢牛32萬頭。據科研資料顯示,經過楊奇品種改良的牛,在6個月出欄時,改良牛比土種牛體重多出54公斤,按目前的市場行情每公斤價格在26元人民幣左右,一頭改良牛至少比土種牛多收益1000多元。
有人給楊奇算了一筆賬,這些年他改良繁殖犢牛32萬頭,按每出欄1頭增收1000元計算,僅此一項就增收3億多元人民幣,人們戲稱他是億萬富豪,是一個藏富於民的億萬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