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楊大淵

鎖定
楊大淵(?~1265),甘肅天水人,宋末元初將領。本為宋朝守將,投降元軍後幫助元朝平定四川,官至東川都元帥。元至元八年(1271),追封閬中郡公,諡肅翼。
中文名
楊大淵
國    籍
宋->元
逝世日期
1265年
主要成就
追封閬中郡公,諡肅翼。
出生地
甘肅天水
性    別

楊大淵人物生平

楊大淵出身宋將

楊大淵歷任南宋蓬州(今四川營山)知州利州(今四川廣元)東路馬步軍副總管。淳祐五年(1245),修築“四川八柱”之一的運山城(今位於四川蓬安)。
寶佑二年(1254),升任閬州(今四川閬中都統。寶佑五年(1257),隨四川制置使蒲擇之收復劍門關。寶佑六年(1258),蒲擇之打算收復成都,楊大淵與段元鑑、劉整負責扼守遂寧寧泉山,阻擊蒙古援軍,被蒙古擊潰。

楊大淵獻城降元

元憲宗八年(1258),元憲宗蒙哥兵至閬州大獲城,遣宋降臣王仲招安楊大淵,楊大淵殺之。元憲宗大怒,督諸軍全力進攻,楊大淵害怕,於是獻城投降。元憲宗下令誅殺楊大淵,幸好得到汪田哥的勸諫,才得以保命。楊大淵跟隨元軍,招降蓬州(今四川南充)、廣安等地,進攻合州(今重慶合川釣魚城

楊大淵助元平蜀

元憲宗九年(1259),拜楊大淵侍郎、都行省,委以邊關重任。元世祖中統元年(1260),率軍進攻禮義城(今屬四川渠縣),俘虜總管黃文才、路鈐、高坦之以歸。
元中統二年(1261)秋,率軍進攻通川(今屬四川達州),與宋將鮮恭大戰,俘虜統制白繼源。
元中統三年(1262)春,元世祖忽必烈命楊大淵出開州、達州,與宋軍戰於平田,復戰於巴渠郡(今四川宣漢),擒獲宋朝知軍範燮、統制魏興、路分黃迪、節幹陳子潤等。楊大淵提出“取吳必先取蜀,取蜀必先據夔”的戰略。於是派遣其侄兒楊文安攻打宋朝巴渠郡。至萬安寨(今屬四川達州),守將盧埴投降。又命楊文安在夔州(今重慶奉節)、達州要衝之地的蟠龍山築城。修城未畢,宋夔州路提刑鄭子發率兵來爭,楊文安悉力備禦。楊大淵聞有宋兵,即遣侄兒楊文仲將兵支援,宋兵敗走。該年冬,楊大淵入覲,拜東川都元帥,與徵南都元帥欽察同署事。楊大淵又在渠江江邊築虎嘯城,壓迫宋軍駐紮的大良城(今位於四川廣安)。
元中統四年(1263),宋朝賈似道遣楊琳誘降楊大淵南歸,被楊文安擒殺。
元至元元年(1264),楊大淵襲擊得漢城(今位於四川巴中),擒獲宋總統祁昌、郡守向良等,俘獲輜重以數千計。次日又大破宋都統張思廣的援軍,擒其將盛總管及祁昌之弟。
元至元二年(1265),楊大淵以疾卒。元至元八年(1271),追封閬中郡公,諡肅翼。 [1] 

楊大淵家族成員

兄:楊大全,原為抗元名將曹友聞旗下統制,歷任敍州(今四川宜賓都統。淳祐二年(1242),元軍大掠遂寧府瀘州、敍州、嘉定府(今四川樂山),楊大全奮起抵抗,戰死於敍州,贈武節大夫眉州防禦使,諡“愍忠”。
弟:楊大楫
子:楊文粲,襲任閬、蓬、廣安、順慶、夔府等路都元帥。
侄子:楊文仲,楊大全之子
侄子:楊文安,楊大全之子,官至龍虎衞上將軍、中書左丞,行江西省事。
侄孫:楊艮之,楊文安之子,歷任湖南宣慰副使,嶽州路總管。
侄孫:楊應之,楊文仲之子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