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楊圓蚧

鎖定
楊圓蚧,Quadraspidiotus gigas Thiem et Gemeck,為同翅目(Homoptera)盾蚧科(Diaspididae)笠盾蚧屬的一種昆蟲。分佈於中國的西北和東北部。蘇聯、西班牙、法國、意大利和荷蘭等國也有發生。以刺吸式口器刺吸枝幹液汁為害,受害樹體樹葉發黃變小,樹葉枝條和新杆形成瘤突,凹凸不平,後期枝幹樹皮開裂,易感腐爛病,新舊介殼重疊密佈整個枝條,導致樹勢衰退,林木成片死亡。
別    名
楊幹蚧
楊笠圓盾蚧
中文學名
楊圓蚧
拉丁學名
Quadraspidiotus gigas Thiem et Gemeck
動物界
節肢動物門 Arthropoda
亞    門
六足亞門
昆蟲綱 Isecta
亞    綱
有翅亞綱
同翅目 Homoptera
亞    目
胸喙亞目
盾蚧科 Diaspididae
笠盾蚧屬
楊圓蚧
分佈區域
中國的西北和東北部。蘇聯、西班牙、法國、意大利和荷蘭等
總    科
蚧總科
直    徑
約2毫米
初孵若蟲體長
約0.13毫米

楊圓蚧別稱

楊圓蚧別名楊圓盾蚧 [1] 

楊圓蚧簡介

邊緣無臀棘。眼、足、觸角均退化,口器發達。介殼呈灰色,圓形,直徑2mm左右。殼上輪紋分輪:第一輪較剛孵出的若蟲大;第二輪比2齡若蟲稍大;第三輪隨蟲體增大,呈深灰色。雄成蟲體橙黃色,翅1對透明,交尾器狹長,約為體長的3/4。雄介殼呈深灰色,橢圓形,長11.5mm,有輪紋。

楊圓蚧形態特徵

楊圓蚧成蟲

雌成蟲體長約1.5毫米,雄成蟲體長約1毫米,橙黃色,雌成蟲近圓形,體壁韌性,臀板呈杏紅色,邊緣無臀棘。蚧殼直徑約2毫米,灰色,圓形,殼上輪紋明顯。眼、足、觸角均退化,口器發達。雄成蟲有1對透明翅,交尾器狹長,雄介殼長約1-1.5毫米,呈深灰色,橢圓形,有輪紋。

楊圓蚧

長0.13毫米,寬0.08毫米。淡黃色,長橢圓形。

楊圓蚧若蟲

初孵若蟲近圓形,淡黃色。體扁平,臀板杏黃色,眼不明顯。蜕皮後蟲體呈杏紅色。雄若蟲較大,體軟。有1根吸器。
楊圓蚧 楊圓蚧

楊圓蚧

雄蛹長形,橙黃色,口器退化,眼明顯。

楊圓蚧寄主與危害特點

寄主有箭桿楊、小葉楊、鑽天楊、銀白楊、青楊、旱楊、中東楊、白城楊北京楊,也危害旱柳,是我國北方楊樹人工林毀滅性害蟲之一。發生普遍,嚴重地區蟲口密度有蟲100頭/cm2以上。刺吸枝幹液汁,逐年繁殖,新舊介殼重疊密佈整個枝條,使樹木長勢衰退,樹葉發黃變小,枝條和新杆形成瘤突,凹凸不平,最後杆部樹皮開裂,易感腐爛病,終至禿頂於枯,林木成片死亡 [1] 

楊圓蚧發生規律

該蟲年發生1代,以2齡若蟲越冬。靠苗木、插條、原木及薪炭材的調運進行遠距離傳播,翌年4月下旬至5月上旬進入化蛹期,5月下旬至8月中旬為羽化期。越冬的雌若蟲在5月中旬開始取食為害,產卵期在5月下旬或6月上旬開始,6月中旬至7月下旬為產卵盛期,多將卵產於介殼的後端,卵期1-2天。6月中旬至8月上旬為孵化盛期,初孵若蟲活躍,8月後第一次蜕皮,觸角及足退化。幼林、鬱閉度小的林分受害重。該蟲主要的天敵有黃胸撲蝨蚜小蜂雙帶巨角跳小蜂、環斑跳小峯和紅點唇瓢蟲龜紋瓢蟲等。

楊圓蚧分佈與危害樹種

國內分佈於內蒙古、江蘇、山西、陝西、寧夏、甘肅、青海、新疆、河南、北京、遼寧、吉林、黑龍江等省、區市。國外分佈於歐洲。為害箭桿楊、小葉楊、鑽天楊、銀白楊、青楊、中東楊、北京楊、白城楊、柳樹等 [2] 

楊圓蚧防治方法

(1)保護和利用天敵。
(2)選用較抗蟲的品種栽植。
(3)做好植物檢疫,外地引入苗木或接穗時,要嚴格執行檢疫制度。如發現有該蟲,用15-25kg水,加0.5kg洗衣粉,將苗木浸在洗衣粉水溶液中約30分鐘,可殺死枝條上的介殼蟲。
(4)加強栽培管理,增強樹勢,提高樹體的抗蟲性。
(5)化學防治用刀在受害樹幹兩側各刮除一塊樹皮,露出韌皮部,用脱脂棉衞生紙浸蘸40%氧化樂果乳油5倍液貼在刮皮處,外面用塑料薄膜包紮。利用藥劑的內吸傳導作用殺死害蟲。若蟲孵化初期,用40%氧化樂果乳油1500倍液或0.5波美度石硫合劑噴霧1-2次即可。
參考資料
  • 1.    河南省森林病蟲害防治檢疫站編,河南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技術,黃河水利出版社,2005年9月,第97頁
  • 2.    薛賢清編著,森林害蟲預測預報,中國林業出版社,1992年02月第1版,第36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