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楊嘯

(內蒙古文聯原副主席)

鎖定
楊嘯(1936年11月20日—2022年1月30日) [4]  ,男,漢族,河北肅寧人,作家。 [3] 
1947年參加革命工作,1955年開始發表作品,致力於兒童文學創作。1979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曾任內蒙古自治區政協常委、內蒙古文聯副主席、內蒙古作家協會名譽主席、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寓言文學研究會副會長。一級作家、享受國家有特殊貢獻的政府津貼。
中文名
楊嘯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籍    貫
河北肅寧
出生日期
1936年11月20日 [4] 
逝世日期
2022年1月30日
代表作品
《紅雨》

楊嘯人物生平

1936年11月20日(十月初七),楊嘯出生於河北省肅寧縣一個叫西甘河的小村,在姥姥的村裏讀了三年小學。 [4] 
1947年,為打破國民黨對解放區的封鎖,河北省軍區後勤部在冀中辦了一些工廠,其中有一個叫振興捲煙廠。捲煙廠的領導叫韋鏡明,是楊嘯姥姥同村的人,共產黨員。他非常喜歡聰明懂事的楊嘯,就和楊嘯母親商量把他帶到捲煙廠做工。這時楊嘯只有11歲,在捲煙廠裏算個“知識分子”。每到晚上,那些被楊嘯稱作大哥的工友們,便團團圍坐在他身邊,聽他讀《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等古代名著和一些流傳的故事書。 [4] 
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誕生,大家歡欣鼓舞。捲煙廠領導決定送楊嘯去學校讀書。 [4] 
1952年春,他考進保定銀行學校。他除了學習專業課,還在一位姓吳的老師指導下,讀孫犁描寫白洋淀水鄉和冀中平原生活的作品,以及其他作家的優秀作品。到了星期日,他就跑到書店看書,一看就是幾個小時,甚至整整看一天,連飯都忘了吃。楊嘯在老師的幫助下,開始文學創作。可能是受鄉村文化的影響,他對大鼓書、戲曲唱詞寫作很有興趣。他發表的第一篇作品是鼓詞《王家莊簽名大會》,發表在1955年2月28日的《河北青年報》上。 [4] 
接着,楊嘯以鼓詞、詩歌、短篇小説一一敲開了《河北文藝》《俱樂部》《萌芽》等報刊的大門。同時也認識了《河北青年報》的編輯常庚西,認識了當時《河北日報》的記者浩然,並且與其保持了長達幾十年的友誼。 [4] 
嶄露頭角的青年作者楊嘯,已經引起河北文學界的關注。1956年8月,他參加了河北省青年業餘文學創作者會議。這使他更堅定了在文學道路上勇敢地走下去的信心。而且,在此前一年,楊嘯已經入黨,有着一個青年共產黨員的使命感。 [4] 
1957年秋天,楊嘯從保定銀行學校畢業,他希望能夠到內蒙古工作。之所以如此,一是青年人有一腔愛國熱情,要支援邊疆,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二是他要用手中的筆去描寫他嚮往已久的美麗草原。到內蒙古後,他被分配在伊克昭盟(今鄂爾多斯市)。 [4] 
1958年,黨中央號召幹部下放勞動鍛鍊。楊嘯幾次申請,獲得批准,來到黃河岸邊的一個叫楊同順圪旦的小村。在這個農業高級社裏,楊嘯和社員們同吃、同住、同勞動。他趕車、耕地、鋤草、打場,樣樣活兒做得都讓鄉親們翹指稱讚。 [4] 
楊嘯白天下地幹活,晚上趴在油燈下寫作。他寫的小説、詩歌連續登在《鄂爾多斯報》《內蒙古日報》和《草原》《蜜蜂》等文學期刊上。短篇小説《大字報》和《姑娘和汽車司機》還被改編為廣播劇在中央人民廣播電台連續播放。《大字報》入選《1958年全國短篇小説選》。楊嘯成為草原上一顆文學新星,很快加入了中國作家協會內蒙古分會。1960年,楊嘯因創作成績突出,參加內蒙古自治區文教羣英會。 [4] 
1960年9月,楊嘯被選送到內蒙古大學文研班學習深造。這是內蒙古自治區辦的第一屆文研班,選中了當時已經在全國都有影響和知名度的中青年作家17人。楊嘯是班裏最年輕的作家,只有24歲。他們入學後一邊學習,一邊創作。楊嘯前期的重要作品就是在文研班學習期間完成的。他隨後出版了小説集《笛聲》和《火苗》,大多作品以河北平原為背景,熱情地描繪農村變革中的新事物與新人物。這些作品受到讀者們的喜愛,很多文友為他高興,認為他一定會創作出長篇鉅著來。 [4] 
很快,他的兒童系列短篇小説集《小山子的故事》出版。接着,又有《荷花滿澱》問世。在上世紀70年代,作家寫作幾乎沒有什麼稿費,還有一定的風險。可是,一心給孩子們寫作的楊嘯,冒着風險,創作了中篇小説《綠風》和《紅雨》。 [4] 
1980年,他被選為內蒙古文聯副主席、作協副主席,並作為文聯黨組成員,參與文聯的常務工作。他為了專心創作,幾次給宣傳部寫信,懇求不再參與文聯的常務工作。他的要求被批准了。因為他創作上的突出成就,他曾兩次榮獲內蒙古自治區黨委和政府頒發的“文學創作索龍嘎獎·藝術創作薩日納獎”傑出貢獻獎。 [4] 
歷任內蒙古作家協會副主席、名譽主席,內蒙古文聯副主席,中國寓言文學研究會副會長。 [3] 
2022年1月30日,因病在呼和浩特逝世。 [3] 

楊嘯人物作品

楊嘯 楊嘯
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説《紅雨》(拍成電影),《綠風》《紫雲》《鷹的傳奇》三部曲;短篇小説集《笛聲》《火苗》《小山子的故事》《荷花滿澱》《青翠的松苗》《楊嘯作品選》等;長詩《草原上的鷹》;短詩集《鼕鼕的故事》《柳笛》;童話集《小金牛學藝記》;寓言詩集《蝸牛的獎盃》《幽默寓言故事精選》等30餘部,500餘萬字。另有與人合作的8集紀實電視片《平原詩篇》、6集紀實電視片《太行魂韻》、長篇報告文學《遼陽故事》等。作品譯成英、法、德、日、朝、蒙、維、盲等多種文字,多次獲自治區文學評獎一等獎,並獲全國兒童文學創作獎、全國寓言文學一等獎、陳伯吹兒童文學獎和宋慶齡兒童文學獎。

楊嘯創作歷程

20世紀50年代,楊嘯走上了文學創作道路,短篇小説、長篇小説、劇本,收穫頗豐。80年代,楊嘯創作了一系列的兒童文學作品,《覺醒的草原》《深情的山巒》《憤怒的旋風》合稱為《鷹的傳奇》三部曲,業界評價頗高。此外,《琴聲》《樹和藤》《童童要去美國》等優秀兒童文學作品也大量問世。
20世紀80年代初,楊嘯從故鄉深入生活返回時,途經北京見到著名作家浩然,他有點激動地説:“我以後要專門搞兒童文學了!”對於楊嘯的想法,浩然不是很看好,“抽空給孩子們寫點東西是可以而且應該的,這個我也在做。但是放下長篇小説不寫,專門從事兒童文學創作則大可不必。”
2009年7月,楊嘯獲內蒙古黨委和內蒙古自治區政府頒發的“內蒙古自治區文學藝術家傑出貢獻獎”,對此他感嘆説,“每個人在回頭看自己的人生時,都會有不完滿的地方,對於我來説,可能就是可以寫更多的東西,做更多的創作。” [1] 

楊嘯名人故事

堅決要來內蒙古
1952年,楊嘯在河北保定銀行學校學習期間,教語文課的吳老師是一位文學愛好者,覺察到楊嘯的文學功底不錯,對他特別喜愛,常常給他一些鼓勵。在吳老師的影響下,楊嘯愛上了新文學。有一次,吳老師把楊嘯的一篇作文寄給了報社,雖然作品沒有發表,但卻給楊嘯提了個醒,“原來我的文章可以寄到報社去!”於是,楊嘯開始投稿,北京、天津、河北、成都,“無論是哪個省市的報紙,我都寄”。
這一時期,楊嘯開始了新文學的學習,每逢週日,都要跑到新華書店去看書,一看就是幾個小時。在這一時期,楊嘯開始接觸孫犁、孔厥、袁靜的作品,開始了文學創作。在他的不斷努力下,1952年2月28日,《河北青年報》上發表了他的鼓詞《王家莊簽名大會》,“那是我第一篇變成鉛字的文章”。
對於古稀老人楊嘯來説,回憶是一件快樂的事情,那些曾經的苦難,在老人的口都化作了童話故事。
1957年畢業後,對草原充滿嚮往的楊嘯堅決要求來到內蒙古,“有些東西,你們現在很難理解。那時候,為了響應黨的號召,也是因為對大草原的嚮往,堅決得很。”到內蒙古後,楊嘯被分配到了伊克昭盟(今鄂爾多斯市)人民銀行工作,但是那一年,楊嘯的大部分時間在農村勞動鍛鍊。“真正上班的時候很少。”楊嘯回想當年,“當時抱着非常美好的願望,有着神聖的理想,虔誠的信念,感到自己如同英雄,頗有幾分英勇獻身的意味。”
20多歲的楊嘯正值人生的青春年華,精力旺盛,激情飛揚,常常是白天勞動,晚上寫作,一坐就是大半夜,有時候不知不覺就到了天亮,“好像有一股神奇的力量支撐着,似乎根本就不知道勞累。”這一年,楊嘯的作品在多家報刊上發表,短篇小説《大字報》和《姑娘和汽車司機》還被中央人民廣播電台改編為廣播劇。
《紅雨》紅極一時
1972年,楊嘯創作的兒童長篇小説《紅雨》首次發行就印刷了200多萬冊,並被譯成英、法、德、日、朝鮮、蒙古、維吾爾等多種文字。當時,200多萬冊的發行量如同一個天文數字,即使是現在,也很可觀。
法國著名漢學家米歇爾·露阿夫人在對中國的一次訪問中,看到這部小説後愛不釋手,於是帶回法國,親自翻譯為法文並在法國巴黎出版社出版發行,還邀請了著名英籍女作家韓素音為譯本作序。而這一切,楊嘯都不得而知,直到2000年的諾貝爾獎獲得者、法國華人作家高行健給他寄來譯本後才有所瞭解。楊嘯至今保留着那本書,與他別的著作一起擺放在書架上,“那時候無所謂版權,作者不知情都能出版”。
電影《紅雨》北京電影製片廠攝製,編劇楊嘯。
1975年,《紅雨》被著名導演崔嵬改編為電影。拍攝過程可謂一波三折,導演崔嵬頂着來自各方面的壓力,帶病工作,日夜操勞。幸運的是,影片拍攝結束以後,鄧小平主持中央工作,與廣大觀眾見面,並向國內外發行,獲得了業界的高度評價。
1985年,時任河北省委書記的高佔祥在提到《紅雨》時説:“在那樣一種歷史背景下,楊嘯沒有將小主人公神化,而是帶有幾分稚氣,這樣的題材,在今天仍然有現實意義。”
1978年10月,楊嘯與冰心、葉聖陶、管樺等當代著名作家一起出席了國家出版局在江西廬山召開的全國少年兒童讀物出版工作座談會,會議提出了“四個二”:全國有2億多少年兒童,只有兩家專業少年兒童讀物出版社,200來位少年兒童讀物編輯人員,20多位有影響的兒童文學作家。由此可見,當時的兒童文學創作何其不易。
楊嘯的書架上擺滿了自己的作品,《鷹的傳奇》三部曲,各種版本的《紅雨》,《小山子的故事》、《幽默寓言故事精選》、《謎語語言故事》等等。這些作品,已經成為了中國農村兒童一個美妙多姿、豐富多彩的世界,他們在這裏汲取着知識,感悟着生命。
走多遠寫多遠
如今的楊嘯依然精神矍鑠、談笑風生,對於兒童文學創作一生無悔,“如果生命可以再來一次,我還是會作出這樣的選擇,對於兒童文學創作的選擇,我從來沒有後悔過。”
楊嘯的書房內有一台電腦,已經使用十多年了,“我不玩遊戲,就是收發郵件,瀏覽網頁,寫作。”使用電腦對於楊嘯並不是一件困難的事情,“也沒怎麼學,就會了。”為記者打印資料的時候,楊嘯熟練地操作着這個新玩意兒,嘴裏説着,“這台電腦有點老了,得換一台新的了”。
楊嘯的生活很充實,“整理整理舊的稿件,寫一些新的東西。”地上擺着一打厚厚的稿件,“之前給擱置了,前兩天收拾東西的時候拿出來看了看,覺得還不錯,想着再發表發表。”
楊嘯的後期作品主要為詩體寓言童話故事,4月份起,吉林的一個兒童刊物《快樂童話故事》開始連載他創作的《驚險的旅行》,“不知道能連載到什麼時候,就是一直到完吧”。 [1] 
向安陽師範學院贈《楊嘯文集》
2014年初,著名作家、安陽師範學院秋水文學社顧問楊嘯先生將他新版不久的文學作品全集《楊嘯文集》贈送給安陽師範學院文學院。該文集共24卷、860萬字,囊括了楊嘯先生一生的主要創作成就,包括各體長、中、短篇小説、短詩、藏頭詩、寓言詩、影視文學、書信、研究專集等,由中國文史出版社2013年出版,是中國當代兒童文學研究不可多得的寶貴資料。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