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楊叔吉

鎖定
楊叔吉(1884-1966),名鶴慶,字叔吉,陝西華州(今陝西華縣)人。曾任中華醫學會理事、中西學術交流委員會委員、陝西省衞生局顧問、西安市人民委員會委員和政協西安市第一至第五屆委員會常務委員等職。 [1] 
中文名
楊叔吉
籍    貫
陝西華州(今陝西華縣)
出生日期
1884年
逝世日期
1966年
叔吉

目錄

楊叔吉人物經歷

早年曾就學於臨潼雨金兩等小學堂。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春考入三原宏道學堂,經同學李天佐介紹加入中國同盟會。他密購《革命軍》《民報》等宣傳反清革命思想的書刊與同學閲讀,又倡議組織學生自治會。該校監督胡均為此威脅、打擊進步學生,楊等組織學生罷課,與胡進行鬥爭。同年12月,楊及其同學近40人被校方開除。他赴上海入理科專修學校繼續求學,翌年又入該校特科深造。
光緒三十四年(1908)因學校關閉,楊東渡日本入東京同文學校讀書,並與黃興、宋教仁、胡漢民等同盟會著名人物結識,又由黃興主持重新加入同盟會,參加了1911年廣州黃花崗起義的籌備工作。黃花崗起義失敗後,楊根據同盟會總部關於各省根據實際情況分頭起義的指示,應井勿幕之約於1911年夏返回陝西策動起義。西安起義成功後,楊奉陝西軍政府命赴商州龍駒寨(今屬丹鳳)辦電報通訊。在十分艱苦的條件下,保證了軍政府與省內外的聯繫,軍政府特為楊及其部屬記大功一次。返回西安時,正值西路戰事激烈,又與宋向辰、王一山組織炸彈隊,製造炸彈千餘枚,募集軍隊約700人,並擔任炸彈隊管帶兼二十二標二營管帶,率部赴興平、乾州、禮泉等地與清軍作戰,還擔負了西安城防與臨潼等地的治安任務。1912年9月,楊再度赴日本,翌年考入千葉醫科專門學校。1916年袁世凱稱帝,楊回國鼓動反袁,後又赴日本,1918年畢業回國,歷任豫軍援陝軍醫院醫官、院長,中國紅十字會陝西分會理事長,陝西陸軍醫院副院長,殘廢軍人教養院院長,助醫學校校長,中國急募賑款大會陝西分會會長,華洋賑務會董事,婦嬰收養院院長等職。在繁忙的醫務、賑務工作之餘,他還編寫出《外科看護學》《看護學總論》《日語講座》等書稿。1923年,奉派赴日本名古屋調查關東大地震災情,為災民提供醫療服務,參加當地遣返華僑事務,並著《日本大地震紀實》一書。
1924年冬,富平駐軍馮子明部為響應國民軍參加北伐率部東開,在華陰縣境內遭到劉鎮華部鎮嵩軍阻擊。開戰後鎮嵩軍求和,劉鎮華派楊和張鵬一為代表,到華縣約馮部派代表談判;馮派老同盟會員彭世安前往華縣。彭世安、楊叔吉均為陝西辛亥革命時卓有貢獻的著名人物,又是至交朋友,雙方都相信華縣談判會有結果。但談判尚未進行,劉鎮華卻令楊叔吉和張鵬一速回西安。彭世安到華縣等待劉鎮華再派代表,楊的長兄松軒安排彭在自己創辦的鹹林中學居住,並熱情招待。然就在此時,劉部旅長馬瑞旺竟派部下將彭世安騙至營區殺害。楊叔吉得知好友遇害,十分悲憤,加之不瞭解內情的人士對他備加責難,遂辭去劉鎮華委任的各種職務,於1925年2月離開陝西,經南京、上海、寧波至普陀山,被當地僧人挽留辦普陀醫院。旋又隨印光法師赴上海、南京,任法相大學和東南大學教授。早在20世紀20年代初,楊即研讀過《金剛經》並隨印光研究佛學,造詣頗深。因此,到法相大學任教不久,即赴日本出席東亞佛學大會。
1927年初,楊任中央軍事政治學校軍醫處處長。“四一二”政變後,國民黨反革命派逮捕了陝西籍軍校學生鄭自毅、袁吉安等。楊接到鄭等的求救信後,親自出面奔走,將他們營救了出來。1931年,他回到華縣故鄉,應楊虎城之請,出任省政府參議、第十八陸軍醫院院長、陝西省防疫處處長等職。
任職期間,陝西關中發生瘟疫,楊認真負責,防治得法,使許多病人得救。抗日戰爭期間,楊於1939年1月出任陝西省政府衞生處處長。在他的主持下,陝西大多數縣辦起了衞生院,有的縣還創辦起婦幼醫院、產院。于右任題寫對聯一副贈楊,上書“醫病醫心醫身,救人救世救國”,高度評價了他在醫療事業中的貢獻。1945年12月,楊因不滿國民黨政府的專制統治,辭去所任職務。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楊擔任過中華醫學會理事、中西學術交流委員會委員、陝西省衞生局顧問、西安市人民委員會委員和政協西安市第一至第五屆委員會常務委員等職,還當選為陝西省人大代表。1950年赴蘇聯、東歐考察防疫工作。1960年出席了全國羣英會。1966年6月10月病逝於西安。 [1] 
參考資料
  • 1.    陝西省志方誌編纂委員會編,陝西省志 第79卷 中 人物誌,陝西人民出版社,2005.12,第571-57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