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楊其綱

鎖定
楊其綱(1901—1927),中國共產黨早期優秀的軍事幹部,是由中共廣東區委軍委書記周恩來提拔和培養起來的黃埔革命精英。他長期擔任黃埔軍校黨組織的負責人,帶領軍校的黨團員和進步青年促進國共合作,奮鬥在反帝、反封建的第一線,與國民黨右派分子作堅決的鬥爭;1927年國民黨反動派發動“四·一五”反革命政變中,在廣州被國民黨新軍閥的爪牙逮捕殺害。
中文名
楊其綱
籍    貫
河北省衡水縣徐家莊
出生日期
1901年
逝世日期
1927年

楊其綱簡介

楊其綱是河北省衡水縣徐家莊人,1901年出生,從小在家務農,受過不少苦。他讀中學時很喜歡閲讀進步書籍,從中懂得不少革命道理。1923年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192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1924年1月“國民黨一大”期間,孫中山在中國共產黨和蘇聯的幫助下,決定開辦一所新型的革命軍校,委託參加“一大”的國共兩黨代表回原籍招生。全國各地的中共黨組織亦選派一批年青、有文化的黨團員和進步青年報考軍校,楊其綱根據上級指示,滿懷救國救民的抱負來到廣州投考軍校。
楊其綱進入黃埔軍校時所寫的入學調查表
楊其綱進入黃埔軍校時所寫的入學調查表(2張)
同年3月,他在廣東高師參加入學考試。由於他平日留心國內外政治形勢,又有較高的文化水平,考試成績很好,被軍校錄取,1924年5月5日,軍校在廣州東郊黃埔長洲島正式開辦,楊其綱考入黃埔軍校第一期學生第一隊。
學生第一隊有129人,都是入學考試成績最優秀的學生。其中有著名共產黨員蔣先雲徐向前和後來成為國民黨要人的鄧文儀賀衷寒曾擴情等。

楊其綱生平經歷

楊其綱當時23歲,他已深深認識到開辦黃埔軍校的重要意義。他認為:“創立這個學校的目的是因為以前並沒有一個有力量有紀律的黨作領導革命運動的中心,更沒有一個真正的革命軍來做這個運動的武裝先鋒隊。所以民國十三年來的歷史,只是帝國主義與軍閥及反革命派勾結起來剝削人民,或因利害不同而互相殘殺(當然也是大多數被壓迫人民受痛苦最深)的歷史。”他牢牢記住了兼任軍校總理孫中山先生在第一期開學典禮上的講話:“要從今天起重新來創造革命的基礎,另外成立理想上的革命軍。”他將孫中山的這句話作為自己的座右銘,在日後寫的文章中一再引用,激勵自己投身到大革命的洪流中。
黃埔軍校第一期學生中有共產黨員、青年團員五、六十人,佔學生人數的十分之一。初時,軍校內沒有成立共產黨組織。楊其綱與同學中的共產黨員蔣先雲、陳賡、王常等保持密切聯繫,互相交換意見,提高自己的政治覺悟。1924年9月,經軍校政治教官張申府的推薦,周恩來從法國歸來,被廖仲愷委任為軍校政治教官,給第一期學生講授政治經濟學。中共廣東區委和周恩來十分重視黃埔軍校黨組織的建議,決定成立中共黃埔軍校支部。在周恩來的主持下,軍校的黨員開了幾次會,選出在同學中威信很高的蔣先雲為黨支部書記,王逸常擔任宣傳幹事,楊其綱擔任組織幹事 ,許繼慎和陳賡擔任候補幹事。黃埔支部的成立,使第一期革命師生有了政治核心。楊其綱團結黨團員,與進步同學交朋友,着力健全和發展黨組織。在蔣先雲、楊其綱等人的幫助下,第一期同學譚其鏡曹淵等加入共產黨。
楊其綱曾指出:“要掃除帝國主義軍閥及一切反革命派的勢力,在革命的軍事時期固然需要廣大的工農羣眾作後盾,而尤需要為主義奮鬥的革命軍作前鋒”。他加入軍校後,更加清楚地認識到槍桿子在革命鬥爭中的作用,決心鍛鍊成為一個優秀的革命軍人。他異常刻苦地學習軍事知識和軍事技能,每天一早就起牀參加操練和跑步,有時晚上也在苦練投彈、射擊。經過6個月的學習,他的體魄和軍政素質大大加強。他是第一期最優秀的學生之一。
1924年9月,孫中山親赴韶關督師北伐,軍校派中校戰術教官文素松帶領第一期第一隊的全體學生護衞孫中山。楊其綱也在其中。他目睹孫中山先生的風采,心情感到十分興奮。在韶關車站附近的一座高山上,蔣先雲、楊其綱等學員為孫中山表演了攻防戰,得到孫先生的讚揚。
1924年10月,反動的廣州商團企圖顛覆廣東革命政府,中共廣東區委支持孫中山平叛。楊其綱向黨、團員傳達了黨組織的指示,號召大家要不畏艱險,為軍校樹立聲威。10月15日,第一期學生在西關一帶進攻商團,僅用一天時間就平定了叛亂。楊其綱等人得到了一次很好的實戰鍛鍊。10月19日,他們又被軍校分發到各部隊任見習官(排長級)。同年11月30日,楊其綱等正式畢業。這時,中共廣東區委委員長周恩來來到軍校擔任政治部主任。在此之前,戴季陶邵元衝先後擔任過軍校政治部主任,但這兩人都是守舊專制的老官僚,根本不懂政治工作,將政治部變成了一個死氣沉沉,毫無作用的機構。
周恩來到任後,決定從根本上改變這一現狀。他首先從軍校第一期畢業生中選調了楊其綱、洪劍雄王逸常三名共產黨員到政治部擔任見習幹事。
楊其綱等早就知道周恩來是一位傑出的革命家,十分樂意在他的領導下從事政治工作。楊其綱等到政治部報到後,周恩來立即召集他們研究工作計劃。周恩來先徵詢了楊其綱等的意見,然後語重心長地説:“過去黃埔軍校政治部是個空架子,學校也沒有多少真正進步的政治工作可言”。楊其綱聽了連連點頭贊同。周恩來接着又説:“你們看,蔣校長辦公室門前掛的是于右任為他寫的‘登高望遠山,立馬定中原’的對聯,學生手中流傳的是蔣校長主持編寫的‘曾(國藩)左(宗棠)治軍語錄’,這樣怎麼能把學生訓練成真正革命的軍事幹部呢?今後我們必須努力改變這種狀況,真正在軍校推行列寧創造紅軍的經驗。”楊其綱聽完後從內心裏佩服周恩來的真知灼見。周恩來根據政治部的實際工作情況,分配楊其綱擔任宣傳股員,王逸常擔任組織股員,洪劍雄擔任編輯。他們馬上着手建立政治部正常工作秩序和政工制度。首先,在軍校的政治課中增加“社會發展史”、“帝國主義侵略中國史”、“各國革命史”等課程。另外,在新成立的校軍教導團第一團中建立黨代表制度。蔣先雲李之龍共產黨員被調去擔任連黨代表。楊其綱、洪劍雄還編輯出版了《士兵之友》壁報。這份壁報內容生動活潑,充滿朝氣,除抄寫在牆報欄上外,還用紅藍兩色套版油印出來,分發到各學生隊及校軍教導團各連。周恩來對這份壁報十分重視,指定楊其綱在編報時要參考廣州各大報紙的重要新聞。周恩來叫王逸常整理各大報紙的剪報,供楊其綱等查閲。《士兵之友》是黃埔軍校的第一份壁報,楊其綱為編好它花了不少心血。在周恩來的指導下,蔣先雲、陳賡、楊其綱等成立了“血花劇社”,上演《皇帝夢》、《革命軍》等話劇。周恩來的工作作風非常嚴謹,吩咐楊其綱等三人輪流整理政治部工作日記。他每天都審閲,看完後用毛筆批個“閲”字。從此,軍校的政治工作蓬蓬勃勃地開展起來,有力地配合了軍事教育。楊其綱日後回憶這段歷史時曾指出:“黃埔軍官學校成立即有黨代表和政治部。不過最初政治部組織極簡單,除了主任及臨時教官僅能到校授課之外,幾乎再沒有什麼人。第一期學生畢業以後,政治部才稍具規模。兩年多的教訓,知政治工作對於軍隊的重要,尤感過去政治工作的缺陷。”
1924年11月,黃埔軍校第二期開辦。鑑於中共黃埔支部的負責人蔣先雲、陳賡、許繼慎等第一期學生已畢業離開軍校,而各地又有一批黨員進入第二期學習,中共廣東區委決定改選黨支部。楊其綱擔任了黨支部書記,餘灑度為組織幹事,周恩渭、周逸羣為宣傳幹事,王逸常、麻植為候補幹事。同年12月,周恩來為適應形勢的發展,擴大了軍校政治部的機構,設立指導股、編纂股、秘書股三股,負責全校的政治訓練、黨務工作。楊其綱被委任為編纂股主任。指導、秘書兩股的主任也由共產黨員王逸常、黃鰲擔任。楊其綱在擔任了軍校黨組織領導職務後,變得更加成熟和堅定。他除帶領軍校中的黨團員開展工作外,還注意團結進步青年和國民黨員。1924年12底,楊其綱等決定以第二期的共產黨員為核心,建立一個火星社作為黨的外圍組織。該社先後發展社員近百人,其成員以後大多數加入了共產黨。1925年1月,蘇聯顧問鮑羅廷發起組織“青年軍人社”,楊其綱和王一飛、胡秉鐸等共產黨員踴躍參加。同年2月,蔣先雲李之龍等根據周恩來的指示,成立“中國青年軍人聯合會”,成員有在粵各軍進步軍人。楊其綱亦是該會的骨幹人物。他認為:“黃埔實在是現代中國青年一個重要而且實際的出路;不僅中國而且是東方各弱小民族革命青年的一個集合場。因為黃埔既能解決一般青年的各種困難問題,又能滿足他們革命情緒的要求,更是東方各弱小民族學習革命方略及戰術的一個總機關。黃埔學生的籍貫遍於各省(新疆除外),各特別區及各東方弱小民族。他們通常以同志的資格站在黨的觀點上,如兄弟一般的研求革命的學問。”他覺得黃埔學生中有很多熱血青年,絕大多數人是抱着救國救民的志願前來學習的。因此,他很喜歡與同學中的有識之士交朋友。他不僅和王逸常、周逸羣、王一飛等共產黨員合作得很好,還與一些思想右傾的同學接觸,啓發他們支持國共合作。他利用在政治部任職的方便,經常到各機構和學生隊與共產黨員聯繫、佈置工作和聽取彙報,使第二期中的黨團員隨時得到上級黨組織的指示精神。楊其綱等常利用假日到廣州的省港罷工委員會、國光書店、農民運動講習所三個地方召集黨員開會和進行黨組織生活。他們稱這三處為“革命俱樂部”。
1925年2月1日,廣東革命政府舉行第一次東征,周恩來擔任校軍政治部主任,率政治部的王逸常、洪劍雄二人一同赴東江前線。楊其綱被留在軍校政治部工作。共產黨員包惠僧接替周恩來擔任黃埔軍校政治部主任。楊其綱和包惠僧經常在一起研究工作。每天夜晚10點鐘熄燈號吹響後,楊其綱和周逸羣、餘灑度、黃鰲等黨支部成員就彙集包惠僧的寢室召開秘密會議,商量黨組織的工作安排。 同年3月,第一次東征取得勝利。4月24日,賀衷寒曾擴情、潘佑強等黃埔學生成立了一個反共組織“孫文主義學會”,與中國青年軍人聯合會對抗。從此,在黃埔師生中產生了兩種思想和勢力的鬥爭。孫文主義學會分子經常氣勢洶洶地在軍校裏鬧事,矛頭針對蔣先雲、楊其綱、周逸羣等人,甚至在深夜裏偷竊共產黨的文件。楊其綱等沉着老練地對付他們,既與他們作堅決鬥爭,又力求避免無原則糾紛,因而沒有釀成重大沖突。同時,楊其綱等根據周恩來的意圖,一方面積極發展黨員,擴大黨組織;另一方面採取秘密小組的方式開展黨、團活動,不給敵人抓住把柄。
1925年6月,滇桂軍閥楊希閔、劉震寰在廣州叛亂。黃埔軍校校軍奉命回師平叛。包惠僧、楊其綱等挑選了幾十名黨、團員和進步學生組成一個全副武裝的宣傳隊,在叛軍潰敗後進入廣州市區驅逐散兵遊勇,救濟難民和安定民心,維持社會秩序。6月12日,楊、劉叛亂被平定,校軍捉獲了數千名俘虜。這一大批俘虜被押到黃埔軍校暫時關押。楊其綱等帶領政治部的職員和入伍生管理這些敵俘。他們既要佈置警衞,又要對敵俘進行宣傳教育,還要籌措伙食,一天多時間沒有休息。直到校軍凱旋迴到黃埔,一切恢復正常,他才鬆了一口氣。
1925年7月1日,黃埔軍校第三期學生正式入學。軍校政治部主任改由邵力子擔任,共產黨員魯易擔任副主任,聶榮臻不久也擔任了政治部秘書。政治部下設宣傳、組織二科。宣傳科長是魯純仁,楊其綱改任宣傳科科員,稍後又升任宣傳科長。中共廣東區委軍委根據軍校第二期學生已畢業離校,決定改組黃埔支部。楊其綱再次擔任支部書記,曹素民擔任組織幹事,宣傳幹事為段子中,段啓愷為候補幹事。在此四人中,除楊其綱為第一期學生外,其餘均為第三期學生。周恩來已辭去軍校政治部主任,擔任了國民革命軍第一軍政治部主任等職,在黃埔軍校的時間不多,故他委派魯易聶榮臻領導軍校黨組織的工作。但大事仍由周恩來決定。當時的軍校政治部大多數人是共產黨員,校內黨團員人數不斷增加,楊其綱協助魯易聶榮臻對黨團員加強政治形勢教育,促進校內軍政訓練的開展。他們特別強調大部分黨員不公開身份,只有少數黨員公開身份活動。楊其綱還主持編輯了《軍事政治月刊》、《黃埔潮》、《黃埔叢刊》等書刊。同年9月,黃埔軍校籌備成立校史編纂委員會,邵力子為主任,楊其綱、周逸羣、毛思誠等10人為編纂員。同年10月,國民革命軍舉行第二次東征,楊其綱留在軍校內從事宣傳鼓動工作,他在《革命軍》、《黃埔潮》等刊物上刊登了大批介紹東江前線戰事的消息、評論,鼓舞東征軍的士氣。 [2] 
1925年11、12月間,校長蔣介石幾次向周恩來等提出,交出軍校中共產黨員名單和校內共產黨員公開活動。周恩來婉言拒絕。楊其綱根據廣東區委的指示,加強對黨團員的政治教育,還經常向軍委彙報校內情況,研究對付孫文主義學會分子的對策。這時,黃埔軍校第一、二期畢業的黨、團員已分散到國民革命軍第一軍、海軍局等處擔任要職,形成了被國民黨右派稱之為“赤黃埔系”一股革命力量。周恩來公認是“赤黃埔系”的首領,而楊其綱就是“赤黃埔系”裏掌管組織、機要的核心人物之一。
1926年1月12日,國民黨中央軍事委員會決定將黃埔陸軍軍官學校改組為中央軍事政治學校。楊其綱曾在一篇文章中指出了改組的意義和目的:“一方面統一了國民革命軍幹部的軍事政治教育;一方面使人認識政治工作的重要。自改組後,人數加多了一倍以上,同年3月1日,中央軍事政治學校正式成立,其中一項重大措施是添設了政治科,有系統地施行政治教育,培養軍隊中專職政工人員。惲代英、蕭楚女及楊其綱等被軍校聘為政治教官。 政治課在學生課程中佔很大比重,但沒有正式教材,由政治教官自編講義。楊其綱在談到自己如何講授政治課時是這樣説的:“政治教官根據黨的主義與政策,授以近代社會科學的知識,使學生確定革命的觀點,並趁每次羣眾運動的機會使他們組織宣傳隊,練習宣傳工作的能力,並養成向民眾宣傳的習慣。十五年九月,第五期政治科入校以後,更在正課內,規定每週一次到鄉間實習,由政治部制定種種惹人注目的標語、紅旗、畫報等,學生也覺得得與人民接觸之機會,興致勃勃,比在課堂內聽講更有益處。”在楊其綱等人的努力下,造就了一批富有獻身精神的軍隊政工人才,配合了北伐戰爭。正如楊其綱指出的“十五年七月出師北伐,校長蔣總司令親率二十萬健兒馳驅於湘、鄂、贛間。第四期政治大隊的學生於出發之先,授以戰時宣傳工作特別訓練,選拔二百人為宣傳隊,充政治指導員、黨代表。黃埔學生服役軍中得光榮之犧牲者,前仆後繼”。
1926年3月8日,黃埔軍校第四期學員入學。軍校政治部主任仍為邵力子,副主任則是共產黨員熊雄。不久,因邵不能駐校辦公,由熊雄代行主任職責。政治部的機構亦有變動,分設總務、組織、宣傳三科。楊其綱任組織科科長。軍校第四期學生中有一批共產黨員,而惲代英、高語罕、張秋人、安體誠等黨的重要人物亦來校任教,故中共廣東區委軍委決定將黃埔支部擴大為黃埔特別支部,楊其綱擔任特支書記。 [1]  [3]  特支管轄的黨員有100多人。
1926年3月20日,蔣介石製造“中山艦事件”。打擊共產黨人,事後,熊雄到中共廣東區委向陳延年、周恩來彙報了軍校情況,要求加強軍校黨組織和領導力量,於是,廣東區委決定在軍校再成立一個黨的核心組織“黃埔軍校黨團”。黨團書記為熊雄,惲代英、楊其綱、安體誠為黨團幹事,另派饒來傑為區委特派員駐校協助工作。黃埔特支在黨團領導下開始工作,特支下分黨小組活動。區委指出軍校黨組織的中心任務是“團結左派,爭取中間力量,反對極端勢力,積極宣傳孫中山先生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和國民革命運動,加強軍校政治教育工作,培養配備國民革命軍各軍的軍事政治骨幹與後備力量”。楊其綱堅決執行這一指示,與熊雄等齊心協力,團結一致,對完成黨的上述任務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中山艦事件後,國民黨右派的反動氣焰日益囂張。同年4月,蔣介石公開提出不準共產黨員擔任第一軍的各級黨代表,在5月又在國民黨二屆二中全會上提出旨在取消和削弱共產黨力量的“整理黨務案”。他還再次要黃埔軍校內的共產黨員公開身份。陳延年指示軍校黨組織:“一個都不要向所在單位國民黨黨部表態,尤其是一向沒有暴露中共黨員身份的人更應保持常態”。楊其綱很快就將上級精神傳達到每個黨小組。同年5月24日,蔣介石為了進一步控制黃埔學生,決定解散中國青年軍人聯合會和孫文主義學會,成立黃埔同學會。他指示親信學生曾擴情、賈伯濤等進行籌備工作,但考慮到共產黨在黃埔軍校的勢力,又安排了蔣先雲、楊其綱等參加。6月27日,軍校舉行師生懇親會,正式成立黃埔同學會,以蔣介石為會長,楊其綱以第一期學生代表的身份當選為同學會代表。6月29日,楊其綱又和蔣先雲等12人一起被蔣介石指定為黃埔同學會的監察委員。
黃埔同學會初時雖有不少共產黨員擔任會務工作,但實權掌握在蔣介石的心腹手中,楊其綱實際上很少過問會務,只掛了一個虛銜。不久,這個機構就成為蔣介石加強個人獨裁,迫害黃埔進步師生的工具。後來,楊其綱的犧牲與黃埔同學會內的反共分子告密和誣陷很有關係。
1926年6月28日,蔣介石在黃埔軍校總理紀念週上講話,脅迫軍校跨黨的共產黨員或者退出國民黨,或者退出共產黨,並限期三天。楊其綱是在第一期學習期間集體加入國民黨的,是個已公開了共產黨員身份的跨黨黨員。他面對蔣介石的威迫利誘,堅決不肯放棄自己的信仰,和蔣先雲、陳賡等人一起宣佈退出國民黨。但軍校黨組織仍根據區委和周恩來的指示,要求一些新入黨或沒有公開活動的共產黨員仍留在國民黨內。在後來的革命鬥爭中,這些秘密黨員發揮了重大作用,如在黃埔軍校潮州分校工作的侯鏡如、廖運澤等。

楊其綱北伐戰爭

1926年7月,北伐軍正式誓師北伐。黃埔軍校很多共產黨員都奔赴前線。楊其綱除在校內加緊宣傳北伐外,還注意聯絡陸續到校第五期學生中的黨員。其時,周恩來已離開廣州。楊其綱直接由中共廣東區委軍委書記熊雄領導。每逢星期天,他大多到廣州市內越華路廣東油業工會參加區委軍委會議,聽取陳延年等的指示。同年11月15日,軍校第五期開學。楊其綱繼續擔任第五期的政治教官和軍校政治部黨務科科長。同年12月,軍校國民黨特別黨部成立宣傳委員會,楊其綱代表黨務科參加委員會的工作。這時,惲代英已奉命主持武漢分校的工作,聶榮臻亦被廣東區委派到北伐軍中,軍校中共黨組織由熊雄、楊其綱、安體誠、饒來傑主持。楊其綱繼續擔任特支書記。安體誠是政治部的宣傳科長,饒來傑公開身份是軍校圖書館的管理員。廣東區委指示他們領導全體黨員在各個崗位上,為培養革命力量而努力,爭取北伐戰爭的早日勝利。
在黃埔軍校的三年中,才華橫溢的楊其綱寫了不少好文章,宣傳我黨的主張,總結軍校的成功經驗,給後人留下寶貴的精神財富。1926年1月1日,他在《黃埔潮》上發表《一年來本校之經過》回顧了黃埔軍校建校一年來的經過。同年,在《黃埔潮》第29期上發表《紀念列寧逝世二週年》一文。1927年3月1日,他在《黃埔日刊》上發表了長篇文章《本校之概況》。他指出黃埔軍校能產生巨大的影響和成績,主要有二個特點。第一個特點是政治工作:“黃埔陸軍軍官學校在極簡陋的物質設備環境中,對於學生除了授以下級軍官必需的軍事學識之外,復授以政治教育,使明瞭社會經濟、政治、歷史及主義、黨綱、政策等。即不僅知道槍是怎樣放法,而且知道槍要向什麼人放。”第二個特點是執行了孫中山先生的新三民主義和國共合作政策。他指出:“中國國民黨改組即規定了具體的革命政策,其中最重要而在黃埔實施最明顯的要算:農工政策、聯俄政策、聯共政策。”楊其綱認為黃埔軍校的軍事教育亦極具特色:“本校的教育注重實用,不尚空談。如軍事學科講授必要的教程及典範令等;術科差不多除了操場基本教練之外,大半都是在野外演習。事實是:廣東兩年多來的政局,幾乎大半是在戰爭狀態中,黃埔學生沒有一期能夠在校平安受課的。每遇一次戰事,他們所學的能夠馬上用到實際去,射擊演習更是他們每週的常課。”楊其綱還充滿激情地指出:“我們可以説:中國國民黨的改組,開中國革命史上一新紀元。而黃埔軍官學校的成立,也同樣在中國革命戰史上劃一新時期”。
楊其綱自在黃埔軍校第一期畢業後,一直在政治部從事政治工作。他認為政治工作是革命軍隊建設的重要環節。他曾指出:“政治部是負擔政治教育及在學生與人民羣眾中發展國民革命意識之唯一機關。政治部對黨及黨代表負責,黨代表命令及指導政治部,務使嚴重的軍隊紀律在正確的政治認識和指導之下,以鞏固戰鬥力之基礎,使部隊成為嚴密的組織,”楊其綱長期負責黃埔軍校黨組織的工作。他工作認真細緻,作風艱苦樸素。他經常理直氣壯地宣傳黨的國共合作主張。他曾公開指出:“每期學生不僅有單純的國民黨員而且有第三國際支部的中共黨員。在中國受國際帝國主義侵略剝削的政治經濟環境之下,有了無產階級羣眾,當然也有無產階級政黨的組織。”他還大力歌頌孫中山的聯共政策:“而在半殖民地的革命運動,國民革命是必經階段。所以經孫總理之允許,毅然加入國民黨內合作。黨的政策亦以國民革命必須容納各派革命分子之故,完全接受孫總理之主張,而與中國共產黨結成嚴密的同盟。當然黃埔不能例外,完全在孫總理、蔣校長、廖黨代表指導之下,無論是否純粹國民黨員,大家努力於國民革命,絲毫沒有懷疑。”
在北伐戰爭中,黃埔軍校第一、二期學生很多擔任了北伐軍將校一級指揮官,當初與楊其綱共事的共產黨員蔣先雲曹淵、陳賡等亦升任了團、營長。但楊其綱一直接受黨組織的安排,在軍校政治部當一名科長,從不計較自己的名利得失。

楊其綱壯烈犧牲

1927年4月12日,蔣介石在上海發動反革命政變,消息傳到廣州,楊其綱等急忙與廣東區委軍委負責人黃錦輝聯繫,黃錦輝傳達了上級指示:“保持鎮靜,提高警。”4月14日,廣東的新軍閥李濟深也決定對共產黨員下毒手。當天晚上,黃埔軍校教育長兼代校長方鼎英與軍校政治部主任熊雄談話,勸熊雄離開軍校出國。熊雄從方鼎英口中知道了國民黨廣東當局要進行“清黨”的行動,便決意離開。臨行前,他找了楊其綱、安體誠、饒來傑等軍校黨組織重要人物談話。他勉勵楊其綱等要繼續爭取羣眾。楊其綱等勸熊雄趕快離校。4月15日早晨,饒來傑到廣州向黃錦輝彙報情況。黃要求饒不回軍校,留在軍委共商軍校黨團員轉移事宜。黃錦輝還派聯絡員通知楊其綱,並要楊主持軍校黨組織的一些事務。
楊其綱已意識到大事不好,便通知一些已公開身份的黨團員設法逃走,如未暴露身份的則不要輕舉妄動。4月18日,黃埔軍校當局召集全體師生在俱樂部和操場上開會,正式實行反共清黨。而楊其綱和蕭楚女、入伍生部政治部主任譚其鏡是敵人緝拿的首要目標。在一天內,楊其綱等400多名革命師生被捕,這就是“四·一八慘案”,肖楚女因肺病在東山醫院養病,被軍警逮捕後殺害,軍校政治部主任熊雄和政治部宣傳科長楊其綱於1927年4月15日在廣州被捕,不久即遭槍決。楊其綱被殺時,年26歲。其寫有《紀念列寧逝世兩週年》、《本校之概況》等文。
1929年,中共負責營救被捕同志和撫卹烈士的機構中國濟難總會編了一個在黨內發行的小冊子《犧牲》,裏面收有《楊其綱事略》,介紹了他的簡要事蹟:“其綱是直隸人。畢業黃埔軍校第一期,在黃埔任政治部宣傳科長,異常勤奮,同學同事鹹敬畏之。1927年3月蔣介石叛變,慘殺黃埔革命青年,其綱乃遭槍決。”1945年,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編印了《軍隊死難烈士名錄》,其中載有楊其綱烈士的籍貫、入黨入團時間和簡歷。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