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楊光磊

(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文聯主席)

鎖定
楊光磊, 男,苗族,1946年8月出生,貴州雷山人。中共黨員。1969年畢業於中南民族學院。曾任黔東南文化局局長、黨組書記等職。現任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文聯主席、黨組書記,貴州省作家協會會員、省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省文藝理論家協會員、省苗學會副會長。
中文名
楊光磊
民    族
苗族
出生地
貴州雷山
出生日期
1946年8月
畢業院校
中南民族學院
代表作品
《崛起的青山》

楊光磊主要業績

創辦並主編《黔東南文化》、《黔東南文藝天地》刊物。主編45萬字的《黔東南州志·文化志》。任《黔東南州·文物志》編寫領導小組組長,該書獲1993年全國新編地方誌二等獎。公開出版工作專著《民族文苑耕耘錄》和文學作品集《崛起的青山》,其中《民族文苑耕耘錄》獲黔東南州人民政府“第三次哲學社會科學優秀科研成果”一等獎。曾在《貴州日報》、《民族文學》等刊物上發表散文、詩歌、論文等作品100餘篇和攝影作品30多幅,獲州以上各種作品獎14個。

楊光磊人物經歷

苗嶺深處眺未來
楊光磊於1946年出生於雷山縣的一個苗族農民家庭。生活貧困、母親的早逝以及後來遇上的全國性三年自然災害,使他在艱難中懂得知識的巨大用處,因此他學習十分用功,立志以後一定要學有所成。由於深受苗族文化的薰陶,他從小便顯示出了對藝術的鐘愛,且多次參加學校的文藝演出,小小年紀就已經表現出超人的藝術天賦。
從小學到高中,他歷經了生活的種種坎坷和艱辛,艱難的生活境況造就了他堅強的性格,並使他在內心中萌生了遠大的志向。雖然穿着草鞋,吃着粗茶淡飯,他卻絲毫不屈服於命運,反而持之以恆地刻苦學習。在他的心中有一個遠大的理想,那就是考上大學,向更高的人生目標前進。無數次,他與他的同學一起爬上家鄉那高高的山頂,眺望遠處的大山,也許山的那邊還是山,但他知道山外其實是有另外一個世界的。他暗暗立下志願,將來一定要衝出大山,多多學習科學文化知識,以宣傳民族文化作為自己將來發展的方向,為苗族的文化藝術事業的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他更加努力,全身心投入到學習中去。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多年的勤奮刻苦學習,1965年,楊光磊實現了夢寐以求的大學夢,考入了中南民族學院(今中南民族大學)政治系。自此,他的人生開始發生轉折,步入了一個新階段。
繁花似景展才華
大學畢業後的楊光磊被分配到他的家鄉任區委書記,因為熱愛文藝,也認識到文藝事業和當時農村文化事業發展緊密相連,是在農村進行文化傳播不可缺少的武器,所以他十分重視文藝工作,並把它作為重點工作來抓。他帶頭組織文藝演出,創辦文藝宣傳隊,並帶團參加縣、州、省級文藝匯(調)演,這些活動搞得轟轟烈烈、有聲有色,活躍了全區農村文化。通過他的努力,全區共青團工作也生動活潑地開展起來。他親自創辦的“也宜大隊業餘文藝宣傳隊”先後參加各種演出並多次獲獎,1973年,該隊光榮出席“雷山縣勞動模範、先進工作者代表大會”,並受到表彰。這段時間的經歷,為他後來從事文藝領導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1978年10月楊光磊因工作需要被調入東南州委組織部、州紀委和州青聯工作,在州青聯工作時任副主席兼秘書長。其間,他主持召開全州自學成才經驗交流會,聘請葉辛、符章雄等著名作家、專家和學者專程為與會代表作專題報告。此外,他還組織開展“五好青年”評選活動,表彰文藝戰線卓有成就的先進模範人物,鼓勵各族各界青年為繁榮民族文藝事業和富民興州做貢獻。
1983年,楊光磊被任命為黔東南州文化局局長、黨組書記,由此開始了領導全州文化藝術工作的生涯。上任後,他大膽地提出“將民族民間文藝優勢轉化為民族文藝創作優勢”等一系列民族文化工作思路和奮鬥目標,並組織全州文藝工作者認真實施和實踐,為此,他連續組織了“黔東南州首屆蘆笙會演大會”、大型蘆笙藝術歌舞《歡騰的苗嶺》等豐富多彩的民族歌舞演出,獲得了圓滿的成功。
1990年黔東南州文聯第二次代表大會上,楊光磊當選為州文聯主席,兼管文聯工作。後因工作需要,楊光磊離開州文化局,到州文聯進行專職工作。來到文聯後,他相繼提出了“團結、鼓勁、繁榮”、“大聯合大團結才能大發展”和“以歷史題材創作為突破口,帶動全州民族題材、現代題材和其他領域題材創作發展”等文學藝術創作發展的口號和奮鬥目標,並同州作家協會等聯合召開了“黔東南州首次知識產權法律知識講座”、“黔東南州首屆重大歷史題材創作座談會”和“於一元詩歌作品討論會”、“李萬增文學作品討論會”等多次會議;組織了“98麻江金秋山筆會”、“貴州省第五屆文學創作交流年會暨99天柱金山筆會”等採風活動;組織了“黔東南州首屆文藝創作獎”評選活動、中國文聯“朝霞工程”黔東南活動;舉辦了“迎香港迴歸美術、書法作品展”、“黔東南、黔南、黔西南三州第四、五、六屆民族攝影藝術展”、“楊念一從藝45週年書畫作品展”、“黔東南州20世紀美術回顧展”、“黔東南好”徵歌比賽暨“黔東南好歌詠比賽”、黔東南紀念建黨80週年“光輝歷程”大型圖片展;他還爭取到廣州市文聯和貴州省文聯的支持,創建了“雷山民族中學愛心書屋”和“西江同心書屋暨貴穗文藝家創作基地”等。全州一年就公開出版文學著作12部,創作演出音樂、舞蹈節目291個,創作展覽美術、書法、攝影作品321幅,公開出版畫集2部,獲州以上作品獎110個。其中州音協歌曲《鼓詠》榮獲全國“五個一工程獎”,成為黔東南文藝界有史以來著作出版最多、作品獲獎最多、獲獎檔次最高的標誌之年,被貴州省文聯評選為“全國文聯優秀工作項目”,使黔東南文學藝術創作事業進入嶄新的歷史發展時期。
在楊光磊的帶領及州文化戰線全體幹部職工的共同努力下,黔東南州文化工作在各方面均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呈現出嶄新的局面。到1994年10月,黔東南民族文化機構形成體系,民族文藝人才形成隊伍,民族文化設施得到加強,民族語電影譯製在全國獲獎,圖書發行總額突破1500萬大關,現代民間繪畫成績斐然,文物維修保護取得突破性進展,文藝集成志書編纂工作基本完成。全州民族文藝建設成績顯著。
熱情洋溢上舞台
一個熱愛藝術的人,註定了其生活的豐富多彩,楊光磊也是如此。他對藝術的執着追求,使他的人生道路流光溢彩,充滿激情和活力。1992年6月8日,是他人生中最難忘的日子。黔東南州由他帶隊,參加了“中國貴州民間藝術節”,隨後又赴西歐參加了“第27屆荷蘭瓦爾佛姆國際民間藝術節”、“第5屆荷蘭恩茨赫德國際民間藝術節”、“第34屆比利時安特衞普國際民間藝術節”、“第10屆荷蘭布論瑟姆國際民間藝術節”、“第18屆荷蘭沙斯藩亨特國際民間藝術節”、“比利時摩索村豐收藝術節”、“第21屆荷蘭海因國際民間藝術節”和“荷蘭佛洛裏牙達國際花卉園藝大展中國周”等八個國際民間藝術節演出,這是向世界展示東方苗族蘆笙藝術的重要演出活動。
在荷蘭和比利時的藝術節上,每到一處演出,苗族蘆笙一出場,就以其特有的氣勢和藝術魅力震懾住了在場的觀眾,掌聲四起,久久不能停息。當穿戴銀角銀花盛裝的苗家姑娘邁着輕盈的舞步出現在舞台上時,觀眾情緒更加高昂,熱烈的掌聲把演出一次次推向新的高潮。在舞台上表演了無數次的楊光磊也被激起了表演的慾望,這次更是抑制不住的激動、興奮,一種民族自豪感從他胸中油然而生,他拿起蘆笙,以特有的表演技藝和感染力向歐洲人民展示中國的民族風情。
《林堡日報》的記者專門採訪了楊光磊,請他介紹苗族蘆笙藝術。在向他們介紹蘆笙藝術的同時他總是沒忘記宣傳家鄉的其他民族文化,可以説,他成功地當了一次苗族文化的使者。對於苗族文化,他始終賦予了莫可名狀的濃濃的情意,在他看來,有什麼比自己民族的文化受到世人關注更值得驕傲和自豪的呢?
孜孜不倦著文章
在繁重的行政工作之餘,楊光磊仍然筆耕不輟。他是一個作家、民間藝術家和文藝理論家,他將對民族文藝的濃濃深情注入筆端,寫下了大量的作品,其內容涉足文學、音樂、舞蹈、書畫、攝影、理論等各個領域。他先後在《貴州日報》、《南風》、《杉鄉文學》等報刊上發表《飛歌向着北京唱》、《在東方迪斯科的故鄉》、《苗族曲藝之我見》等文章百餘篇、攝影作品30多幅,出版了28萬字的民族文化工作研究專著《民族文苑耕耘錄》和14萬字的文學作品專集《崛起的青山》,獲州以上作品獎20多項。這些作品,很好地宣傳了多姿多彩的民族風情和獨特的地域文化。
在文化局工作期間,楊光磊以弘揚優秀民族文化,培養民族文藝新人,開展民族文藝理論研究為目標,創辦並主編了《黔東南文化》、《黔東南文藝天地》等刊物。為了加強對民族文化的研究,為民族文藝創作提供資料,他還編輯出版了52萬字的《張秀眉起義資料彙編》(上、下集),主編了45萬字的《黔東南州志文化志》。
一生與民族文化工作打交道,楊光磊自然與一些榮譽聯繫在一起。他曾被國家文化部授予“全國文化市場管理先進工作者”稱號;他的文章《觀念大轉變、文化大振興》被中國行政管理學會政策科學研究分會、中國當代社科研究文庫編輯委員會、山東省當代文化中心編入《中國當代社科研究文庫》一書;長篇報告文學《高奏蘆笙訪西歐》一文被收入北京伯樂文學研究所編輯、作家出版社出版的大型報告文學集《世紀文學》一書;2001年,他應邀參加“中國作家世紀論壇”,作品《出國》被編入由中國社會出版社出版的作家代表作品彙編《暢想新世紀之歌》一書;個人名錄被編入《中華魂中國百業領導英才大典》、《世界華人當代名人大辭典》、《藝術人生》(大型畫冊)、《中國民間文藝家大辭典》和《中國優秀領導人才大辭典》等近10部辭書;2002年2月,他被新世紀和平友誼繁榮進步活動委員會、21世紀優秀人才經典叢書編輯委員會、中國人才研究會藝術家學部委員會、現代文明畫報社評定為“新世紀優秀人才”。
如今,楊光磊已經離開領導崗位退居二線了,但這位文化老將仍熱愛民族文藝,關心文化事業,忠心耿耿地為黨的民族文藝事業發揮作用。看到民族文藝事業不斷繁榮,人才輩出,後繼有人,他由衷地高興。他仍然深入實際,調查研究,筆耕不輟,並承擔了續修《黔東南州志》文聯部分主編任務。
“豪情壯志走天涯,人未半百發先花。一身激情關不住,不為自家為國家。”這是楊光磊在中共貴州省委黨校“民族幹部研究班”學習時寫的小詩。它既是楊光磊終生為了發展民族文藝事業而奮鬥的心跡表露,又是楊光磊漫漫藝術人生的深情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