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楊俊如

鎖定
楊俊如,清光緒5年(1879年)生於廣東大埔縣。民國4年(1915年),楊俊如在汕頭成立“汕樟輕便鐵路股份有限公司”,鐵路以起止站汕頭和樟林命名,次年正式破土動工,民國七年至下埔段通車,民國9年(1920年)延至外砂河邊,民國12年(1923年)鐵路修至澄海縣城。 [1] 
全    名
楊俊如
所處時代
清末民初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廣東大埔縣
出生日期
1879年
人物生平
楊俊如,清光緒5年(1879年)生於廣東大埔縣。楊俊如青少年時期,正是各國列強紛紛覬覦中國的時候。國際風雲迭起,國內矛盾百出。世界列強紛紛用槍炮、技術和思想打開中國國門,國家積貧積弱,人民處於水深火熱之中。作為新一代開過眼界接受過新教育的企業家,楊俊如認識到一個國家如何走上民主富強的道路所應具有的基本要求,他和當時的一批愛國青年一樣,深信“實業救國”的道理,赴上海經商,積累了一定的社會資本。 [1] 
民國初年,楊俊如回到故鄉。當時汕頭在澄海縣治下,潮州府城至汕頭的鐵路已開始運行,而汕頭到澄海之間仍是崎嶇小道,且境內河流縱橫,溝壑雜處,交通極不方便。楊俊如見此情形,認為建築一條連接汕頭與澄海重要港口樟林之間的鐵路,可以大大方便兩地交通,促進兩地經濟發展。於是,他聯絡同鄉蕭亦秋等海內外親友,先後籌款近23萬光洋,用以修建鐵路。 [1] 
民國4年(1915年),楊俊如在汕頭成立“汕樟輕便鐵路股份有限公司”,鐵路以起止站汕頭和樟林命名,次年正式破土動工,民國7年(1918年)至下埔段通車,民國9年(1920年)延至外砂河邊,民國12年(1923年)鐵路修至澄海縣城。鐵路在修建過程中,遇河設站,到站搭渡,共8站,總站設在汕頭鹽埕街頭,即今中山路同益市場門口,經金砂、東墩、浮隴、鷗汀、下埔、外砂至澄海站。楊俊如原來還計劃鐵路自汕頭始一直修到澄海樟林,再集資繼續修建直至饒平黃岡。為此,楊俊如多次赴香港等地,訂購車廂、鐵軌,試圖改良技術,將鐵路一直延伸下去,可惜後因資金不足,鐵路修至蓮陽河邊的埔尾新鄉,剛剛新設蓮河站,便告停工。楊俊如修建的汕樟輕便鐵路無論是運載貨物還是乘坐均比其他出行工具方便,價格也不貴(普通車票價1角5分,特別車價格為3角),因此,初期沿途乘客甚多,生意興隆,獲利甚巨。全盛時期鐵路共有輕便車廂200輛,從業工人180多人。 [1] 
就在楊俊如雄心勃勃想要再次將他的鐵路事業延伸發展之時,戰爭的陰雲開始籠罩潮汕地區。國民政府兩次東征,各派勢力佔領汕頭後,皆要求輕便鐵路公司繳納各種苛捐雜税。此外,各派勢力均以鐵路作為運兵之用,名義為“協同”,其實是完全免費佔有鐵路運輸。士兵也以鐵路乘車之便,向周邊鋪户或乘客進行勒索。一些當地勢力也趁時局動亂之機,向鐵路公司敲詐勒索,一旦鐵路公司不允他們的要求,便以種種破壞鐵路行為讓公司疲於奔命,無法運營。鐵路通車僅僅經營兩年多,公司已負債累累,內外交困、重病纏身的楊俊如走投無路,被迫自殺。 [1] 
楊俊如逝世後,鐵路公司的經營每況愈下。後來,隨着汕樟公路的投建,輕便鐵路客源日漸減少,僅勉強以貨運及其他運輸收入維持開支。1939年日軍入侵華南,汕頭行將淪陷,為遲滯阻礙日軍推進,南京政府下令將潮汕鐵路與汕樟輕便鐵路一併拆毀。從此,潮汕鐵路在人們的記憶中慢慢消失。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