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楊佔鰲

(清代湘軍將領)

鎖定
楊佔鰲,清朝將領。字曉峯。古丈廳 (今古丈縣) 人。咸豐四年 (1854) 投入湘軍水師,隸楊嶽斌所部,轉 戰於長江中下游各地。同治元年 (1862),獲總兵封典。 三年,總理皖江營務,參加圍攻天京之役。攻破天京後, 以提督記名簡放。四年,移軍西北,署陝甘督標中軍副 將,旋調署甘肅涼州鎮總兵,兼辦西路防剿事宜及籌辦糧 餉接濟蘭州。七年,署甘肅提督,總統西路各軍,駐甘 州。後率部攻打肅州回民軍,城破,清廷賞以黃馬褂。十三年 (1874),回鄉終養,後卒於家。 [1] 
中文名
楊佔鰲
別    名
楊煥煜、楊二同
國    籍
中國
出生地
古丈縣古陽鎮
楊佔鰲,又名楊煥煜,小名楊二同,古丈縣古陽鎮人,生於清道光十二年(1832)。22歲參加曾國藩辦的湘軍,因鎮壓太平天國農民起義軍和抬撫話北迴民起義軍“有功”,曾受到清王朝的賞識,賜官甘肅提督,正一品,賞穿黃馬褂。宣統元年(1909)卒於古丈,終年78歲。
咸豐四年(1854)正是太平天國義軍在全國取得勝利之時,曾國藩為了維護清王朝的統治,在湖南舉辦團練武裝,招兵募勇,組建湘軍。楊佔鰲這時便在楊載福(楊嶽斌)部報了名,進了曾國藩的水師。此後,他為維護清王朝的統治勢力,屢建戰功,深得清廷賞識而不斷升官。咸豐八年(1858),太平軍因內部分裂,力量削弱,軍事上由戰略進攻轉入戰略防禦,楊佔鰲j二五月至九月率部圍攻安慶,攻打駐在大通.樅陽的太平軍陳玉成和李秀成部,被太平軍火炮鐵沙擊穿左褪,最後用太平軍的鮮血染紅了他的“頂”子,官授提督。
同治四年(1805)冬,陝.甘回民不堪清王朝的殘酷統治,楊文誌。馬生彥等為首揭竿起義,以騎兵數萬佔據裴家營一帶,聲勢浩大。十二月八日,清廷急令暢佔鰲掛印涼州鎮總兵,前往征討鎮壓,馬』三彥趁瀝洲兵募勇之機,率軍直取涼州郡城,扎稜築壘數十里。楊佔鰵速率湘軍抵禦,以半年時網,擊敗馬生彥等部,佔領裴家營;並籌辦糧餉,接濟省垣左宗棠。同治五,手(1866年)十一月,清王朝正式任用楊佔鰲為甘肅提督,住甘州,統領西路全軍。
同治六年(1867年)四月十七日,楊親往肅州,招撫回民義軍6000多人。九月底,甘肅回民義軍被楊包盈,懇求投誠招撫,楊同意會商於烏魯術齊。十一月九日,楊佔鰲親入肅城,同回民義軍和言歸好。清t胡肘餳佔鰲“保全涼州,接濟省垣,收復肅州”十分滿意,認為楊忠貞善戰,於同治六年八月,賞穿黃馬褂,賜官正一品。對其曾祖父、祖父。父親.和楊的夫人謝氏。黃氏,也以一品官和一品夫人賜封。
同治十三年(1874年)閏六月,楊佔鰲因傷瘸交發,以奉養親老為由,辭官卸任回鄉。行前,葉赫那拉氏(慈禧太后)召見,問及古丈風景之事,楊浼:“古丈坪廳城風景秀麗,上有猛虎跳澗,下有牯牛沉潭,前有蘭傘一把,後有靠背梁山。”此屬古丈民謠,並非有景。慈禧賜銀一萬兩,着池回鄉架橋修路,以便觀景。他將白銀裝進儲材,以運送陣亡將士名義抬回古丈。
楊佔鰲回鄉以後,買了一萬擔谷的田,佔了古丈沿河大片土地,一躍而為古丈首富。同時,在廳城北門口大建餳府華堂,佔地2.9畝,4進庭院,8口天井,前門巖獅1對,後院廓樓花園,富麗堂皇,幽雅別緻。為了眩耀門庭,將各房兒孫,盡數接住府中,全家共達60多人。請長工20多個,買丫環9名,專供役使。至於架橋修路一事,早擱一邊。為了應付朝庭,最後在三遭河事修鐵索橋1座,取名“三道河橋”。後來,朝廷派人查詢,楊勾通撫民同知趙惟鋆,以“病故”敷衍了事。從此,楊佔鰲隱居內院,很少出來。清廷念他是有“功”之臣,安排他的兩個兒子去甘肅、任知府,2人辭職,不敢赴任。
宣統五年(1909年),楊佔鰲病故,葬於羅依溪的且茶哈。 [2] 
參考資料
  • 1.    萬里 主編.湖湘文化大辭典·上卷.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第548頁.
  • 2.    《古丈縣誌》編纂委員會編. 古丈縣誌[M]. 成都:巴蜀書社, 1989.02. 第37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