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楊伊凡

(大埔籍澳華中醫學會會長)

鎖定
楊伊凡,1955年11月出生於廣東大埔縣茶陽鎮,大埔籍澳華中醫學會會長。
中文名
楊伊凡
外文名
yangyifan
出生日期
1955年11月
出生地
廣東大埔縣茶陽鎮
職    務
大埔籍澳華中醫學會會長

楊伊凡人物簡介

楊伊凡,1955年11月出生於廣東大埔茶陽鎮,讀至小學四年級時因其父調回百侯中學任教而回到祖籍地百侯鎮,在百侯小學讀完小學。
楊伊凡在小學畢業停學一年中,白天在大桌門撿石頭、做零工,雖覺勞累,晚上還攻讀不止。1973年,楊伊凡在百侯中學唸完高中便上山下鄉到遠離家門十多公里的大帽山林場,歷盡艱辛。1975年冬,大埔縣氮肥廠招工,他幸運地成為一名工人。雖説整天和粉塵、高温、噪音打交道,而且在一次工傷中斷了右手食指尾一小節,但總算可在電燈下複習高中功課。他期待着改變命運的一搏,想想當年在林場煤油燈下苦讀,恍如隔世,從而更加珍惜夜讀的良機。別人打撲克、聊天、吹牛、看電影或以談戀愛求異性慰藉消磨時光,而他卻以讀書為樂。
一天,楊伊凡從大麻氮肥廠回家,其母叫他出百侯圩購肉買菜待客,他卻鑽入書店待了半天,午餐將至,他匆匆忙忙買回的卻是兩本他需要的書。楊伊凡一直沒有忘記母親給他的一首勉勵詩,其中“文不驚人志不休,三更燈火再添油”更銘記於心。1977年恢復高考,楊伊凡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廣州中醫學院,8年苦讀榮獲研究生碩士學位,為他1989年6月出國赴澳大利亞杏林耕耘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楊伊凡人物經歷

1996年10月,楊伊凡積極組織“悉尼國際中醫藥暨傳統療法學術交流大會”,有18個國家和地區150多位中西醫名流及政府衞生部門官員參加。1994年11月12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喬石訪問澳大利亞悉尼時接見了他,與他親切交談併合影留念。1995年11月楊伊凡代表悉尼中醫界出席澳大利亞多元文化社團大會,時任澳大利亞總理基廷接見他,併合影留念。1996年11月13日江澤民總書記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接見旅外學者代表團時,楊伊凡是其中之一。
離休幹部、楊伊凡的母親蕭團告訴記者:“伊凡在四姐妹中排行老二,雖是獨子,我和他父親從未嬌寵過他,他吃的苦比姐妹更多。他從小就很懂事,特別喜歡讀書。”1980年,楊伊凡從廣州中醫學院返家過春節,入門便回房讀書。其叔父楊鏡星剛好從內蒙古請假探親回家,按常禮闊別多年叔侄理應先會會面,而沉於攻讀的楊伊凡直到大年初一才拜見這位從“北國”歸來的叔父。
他的勤奮用功,為日後在澳大利亞用英文編著《澳洲常見病中成藥方劑使用手冊》、《澳洲中醫函授課程》等專著及長期為《新報》、《澳洲中文報》醫療專欄撰稿打下堅實基礎。 [1] 
大埔籍澳華中醫學會會長楊伊凡在澳大利亞懸壺濟世,治癒了一個個當地西醫認為無法根治的奇難雜症患者。2011年他歷盡艱辛,嘔心瀝血創辦澳大利亞第一間,也是世界第一間在中國境外開辦的中醫大學,並任首任校長,為弘揚中國博大精深的中醫建功立業,使中華國粹中醫惠澤世界廣大人羣。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