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楊令德

鎖定
楊令德(1905-1985)名正堂,字令德。生於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托克托廳城關鎮人。 [1] 
中文名
楊令德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905年
逝世日期
1985年10月21日
出生地
內蒙古托克托

目錄

楊令德人物生平

楊令德(1905-1985)名正堂,字令德。生於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托克托廳城關鎮人。 [1] 
楊令德8歲入私塾,10歲升入小學。民國10年(1921),考入歸綏中學11班。他在歸綏中學讀書時,與李裕智、吉雅泰同住一室,受他們影響很大。為抵制日貨,楊令德與李裕智等同學一道,參與搗毀歸綏市銷售日貨的“盛記商行”活動。民國11年(1922),考入綏遠師範學校,因發表文章諷刺國文教員榮祥反對白話文,引起其強烈不滿,並和學校交涉開除楊令德。因此,楊令德上學不到一個月便被學校開除。民國12年(1923),他返回歸綏中學,進入12班學習。學習期間,到包頭、薩拉齊縣進行反帝國主義宣傳。民國13年(1924),他與表兄霍世休去張家口,進不收學費的教會學校學習。同年,加入中國國民黨。翌年,回到托克托縣,在河口龍王廟小學當教師。他一邊教書,一邊給邵飄萍主編的《晨報》副刊和《學報》副刊投稿,發表不少文章。同年,給共產黨人蔣聽松在包頭創辦的《西北民報》投稿,文筆出眾,被聘為《西北民報》編輯兼記者。 [1]  [2] 
民國15年(1926),閻錫山委任商震為綏遠都統。翌年,創辦《綏遠日報》,楊令德被聘為編輯,後因宣傳進步思想被開除國民黨黨籍並被撤職。民國17年(1928),楊令德到歸綏女子師範附小當主任。同年,在綏遠省教育廳長祁志厚的幫助下,恢復國民黨黨籍,任《綏遠日報》總編輯。民國18年(1929),楊令德隨祁志厚加入改組派,實行反蔣、倒蔣。民國19年(1930),閻錫山在太原成立政治部,祁志厚任宣傳部長,叫楊令德到宣傳部宣傳局任二等科員,後任《陸海空軍日報》總編輯。民國20年(1931),楊令德應上海《時事新報》徵聘,任駐綏記者。民國23年(1934),傅作義在綏遠主政,“綏遠新聞社”成立,楊令德任總編輯。民國26年(1937)10月,歸綏滄陷,新聞社被迫停業,楊令德撤至榆林,以《大公報》記者身份,繼續採訪和報導抗日新聞,被西北愛國將領鄧寶珊推薦任國民黨黨報《陝北日報》總編輯。陸續出版《活躍的北戰場》《抗戰與蒙古》《登廂集》等塞風社叢書。民國28年(1939)初,因為防空住到榆林城鄉下,鄧寶珊住在榆林。鄧寶珊、馬占山等每月幾次聚會,楊令德都應邀參加。楊令德把25歲的外甥袁塵影送到延安陝北公學學習,袁塵影因漢奸嫌疑被押。楊令德寫信向毛澤東主席申訴,毛主席接信後兩次回信並親自過問此事。問題弄清後,袁塵影被釋放。民國32年(1943),楊令德隨鄧寶珊赴重慶,任鄧寶珊私人秘書。後從榆林南下到延安時,竭見毛澤東、朱德、賀龍等中共領導人,還參觀陝北革命根據地。 [2]  [3] 
抗日戰爭勝利後,鄧寶珊於民國35年(1946)初飛赴北平促進和談,楊令德是鄧寶珊的私人秘書。同年,楊令德任《民國日報》總編輯,主管地方新聞。因其經常替共產黨説話,引起傅作義不滿。民國36年(1947),楊令德以省參議員身份,隨省參議會議長張欽到張家口面見傅作義,請示將來的國大代表和立法以及監察委員的選舉問題。民國37年(1948)春,楊令德當選為綏遠省監察委員。同年六七月份,去南京赴任。他以監察委員身份赴蘭州出任駐西北監察分院委員。民國38年(1949)5月回到歸綏,積極聯繫各方人士組織和平促進會,得到許多進步人士的支持。 [3] 
1949年9月19日,楊令德與董其武等39人一起簽名通電起義。1949年“九一九綏遠和平起義”後,楊令德歷任綏遠省人民政府委員、綏遠省中蘇友協副總幹事、綏遠省抗美援朝分會副秘書長、綏遠省政協副秘書長、綏遠省政協委員、綏遠省人民代表大會代表。1953年10—12月,參加第三屆赴朝慰問團赴朝鮮慰問中國人民志願軍。1954年3月6日綏蒙合併後,楊令德歷任內蒙古人大代表、內蒙古政協常委、內蒙古社會主義學院副院長、內蒙古政協委員、內蒙古政協副秘書長、內蒙古政協副主席、內蒙古世界語協會理事長、民革中央委員、民革內蒙古區委會主任委員,第六屆全國政協委員。 [3] 
1985年10月21日,楊令德病逝,終年80歲。 [3] 
參考資料
  • 1.    李原,邢野主編,呼和浩特市文史資料 第18輯 呼和浩特人物傳記,吉林文史出版社,2014.12,第246頁
  • 2.    李原,邢野主編,呼和浩特市文史資料 第18輯 呼和浩特人物傳記,吉林文史出版社,2014.12,第247頁
  • 3.    李原,邢野主編,呼和浩特市文史資料 第18輯 呼和浩特人物傳記,吉林文史出版社,2014.12,第24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