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楊仙逸

鎖定
楊仙逸(1891/1892~1923)字學華,號鐵庵。香山(今中山)人,生於美國檀香山。美國夏威夷大學機械科和加州茄彌時大學航空科畢業。1910年加入同盟會。1917年組織空軍學校和飛行隊,任革命軍空軍隊長。1919年在漳州組建援閩粵軍飛機隊,任總指揮。1920年8月,任空軍總指揮(少將銜)。1921年5月任總統府侍從武官。1923年5月,任大本營航空局長。9月20日在惠州放水雷時遇難。孫中山明令追授陸軍中將。 [1] 
中文名
楊仙逸
別    名
字學華,號鐵庵
國    籍
美國
民    族
漢族
籍    貫
廣東中山
出生日期
1891年(一説1892) [1] 
逝世日期
1923年9月20日
畢業院校
哈里大學機械系
夏威夷大學
主要成就
中國革命空軍之父
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
出生地
美國檀香山
政    黨
中國國民黨
祖    籍
廣東廣州府香山縣(今中山市)北台村

楊仙逸人物簡介

楊仙逸 楊仙逸 [2]
楊仙逸,字學華,號鐵庵,廣東香山(今中山市)人。生於夏威夷。畢業於夏威夷大學,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哈哩大學機械專修科、美國茄彌斯大學航空系,領有美國飛行會證書。在夏威夷加入中國同盟會。後返國追隨孫中山革命。1916年奉派赴美,在中國國民黨駐美洲總支部協助倡辦國民黨航空學校,並被選派入校。1917年畢業後回國組織國民黨飛行隊並任空軍隊長。1919年到福建樟州任挺閩粵軍飛機隊隊長1922年12月任廣東航空局局長兼飛機制造廠廠長。1923年製造中國第--架飛機,指揮飛機隊討伐陳炯明叛軍。9月20日在惠州前線檢查水雷時水雷爆炸殉難。27日孫下令追贈為陸軍中將。遺體安葬在廣州黃花崗陵園七十二烈士基東側的三望崗,墓碑是孫手書的“楊仙逸先生墓”六個大字。 [3] 

楊仙逸詳細生平

楊仙逸,字學華,號鐵庵,祖籍香山縣北台鄉人(今中山市南區北台村人),1891年出生於檀香山的一個華僑家庭。楊仙逸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愛國愛鄉思想皆源自父輩的言傳身教。其父楊著昆,字雅然,號鏡堂,是旅居夏威夷的富商。楊著昆經營的蔗園和糖廠以及不少企業,在當地頗有名氣,是中國兩大糖王之一(另一糖王乃民國著名外交家顧維鈞的第三任妻子黃惠蘭之父黃仲涵),也是一位有正義感和愛國熱情的僑商。
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爆發。次年,清廷戰敗,被迫與日本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楊著昆和當地華僑對清政府的腐敗無能、賣國行徑甚為憤慨。在此期間,孫中山於1894年11月在檀香山創建了中國第一個革命民主派的團體——興中會,提出“驅除韃虜,恢復中國,創立合眾政府”的口號。楊著昆經人介紹,與孫中山認識,隨後兩人逐漸成為摯友,楊著昆對孫中山領導的革命事業大加讚賞,並在經濟上予以支持。據説,孫中山旅經檀香山時,常常住在楊家。由於這種關係,童年時代的楊仙逸便受到革命思想的薰陶。楊仙逸在檀香山利哩霞街劇場多次聆聽孫中山關於反清救國的演説,漸漸被感染,立下振興中華、報效祖國的遠大理想。
1909年,年僅18歲的楊仙逸就讀於夏威夷大學,他認為要革命,要救國,必須擁有新式武器。於是,他便進行有計劃、有目的的學習,後轉入加利福尼亞哈釐大學攻讀機械專科。畢業後,又轉到紐約茄彌斯大學航空專科研讀深造,專門研究水、陸飛機結構性能及駕駛等技術,隨後獲得萬國飛行會的水上和陸上飛行的執照。
1914年,孫中山在日本積極籌辦航校之時,命令林森赴美國籌訓飛機師,籌建“中華革命黨飛行學校”。林森抵達美國後,選拔了華僑20多人在紐約撥夫羅市狄更斯飛行學校受訓,楊仙逸便是其中一位。楊仙逸還協助林森開展訓練,並在經濟上予以援助,照顧學生們的起居。楊著昆極力支持兒子楊仙逸投身航空事業,於1913年集資在檀香山創建了“中華飛船公司”,但不久後歇業。1918年,他又在舊金山與蔡司度、陳應權、高廷槐等籌建“圖強飛機公司”,取名“圖強”,顧名思義,旨在圖強救國,楊仙逸任該公司董事會董事之一。楊仙逸的祖母楊老太太是一位充滿愛國熱情的人,在檀香山目睹華僑受當地人欺負的情況,認識到華僑在外國,因祖國貧弱而受人欺凌,必須激發起愛國熱情。她極力支持自己的兒孫響應孫中山“航空救國”的主張。她常對兒孫説:“祖國需要我們的時候,我們華僑的地位就不同了,祖國需要我們的時候,就是上戰場也不要遲疑畏縮。”
袁世凱死後,由黎元洪出任總統,總攬軍政大權,解散國會,拒絕恢復《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孫中山領導下的革命事業處於低谷,為捍衞共和果實,孫中山於1917年7月由上海南下廣州,舉起護法大旗,與北洋政府進行堅決的鬥爭。可是,廣州的軍政大權卻落在莫榮新等桂系軍閥手中,莫榮新對軍政府事事掣肘,公然排斥孫中山,南、北軍閥實為“一丘之貉”。
1918年,孫中山電召楊仙逸回國,共商國是。林森於1919年2月25日致孫中山的信函中説:“尊示已悉。又即催促楊仙逸、張惠長剋日前往,唯三五日後安家妥當,即可起程。”1楊仙逸隨即率領在狄更斯飛行學校畢業的首批學員張惠長、陳慶雲等人,組成飛機隊飛回廣州,加入護法戰爭。隨後,楊仙逸奉孫中山之命往福建漳州籌備組織我國第一支飛機隊,並擔任總指揮。楊仙逸深感責任重大,於是精心策劃,積極籌備。不久,莫榮新對孫中山的革命措施施行掣肘,佔據廣州觀音山一帶為所欲為。以楊仙逸為總指揮的“援閩粵軍飛機隊”於1920年8月奉命從福建回師廣東,配合援閩粵軍作戰。楊仙逸率領的飛機隊在廣州上空投下傳單,聲討莫榮新的罪狀。9月16日,恰為中秋之夜,楊仙逸與張惠長駕駛飛機,發起中國航空史上的第一次突襲,轟炸觀音山下的督軍公署。莫榮新所部在陸、海、空軍的夾擊下,迅速潰敗,連夜撤出廣州。
經過這次戰役,楊仙逸航空救國之心更加堅定。為了擴大飛機隊,他奉孫中山之命到日本、美國、墨西哥等地向華僑籌款購買飛機。楊仙逸到檀香山,在其家人大力贊助下,用家庭的私人財產購買飛機4架。同時,楊仙逸招納一批有志於航空事業的青年才俊,送入美國航空專門學習飛機駕駛員,前後計有林偉成、黃光鋭等30餘人。這一批人學成後回國追隨孫中山,成為中國空軍事業的支柱。楊仙逸到美、日等地籌款,大力宣傳航空救國理念,得到華僑的積極響應,捐贈踴躍,購回飛機8架和一批航空器材,組成我國第一支空軍隊伍。
1923年2月,孫中山在廣州成立大元帥府,事先任命楊仙逸為航空局長1,在廣州大沙頭設立航空局。接着,孫中山又籌辦廣東飛機制造廠,址設廣州市沿江東路421號紅屋(因全部用紅磚建造而得名),楊仙逸兼任廠長,領導航空和飛機制造工作,專門聘請兩名美國工程師科爾(Colwell)和威爾德(Wild)與中方的技術人員一道攻關。2
飛機制造廠,無論是廠房工具還是機械設備,條件都十分簡陋。儘管困難重重,楊仙逸仍充滿信心。孫中山對之寄予厚望,經常和夫人宋慶齡女士親臨視察,以示鼓勵。7月,楊仙逸領導下的團隊,仿造JN-4型飛機,設計製出第一架飛機,命名為“樂士文”1號,該名是宋慶齡青年時代的英文名“Ro-samonde”的譯音,又譯為“洛士文”或“羅莎蒙德”,中文意為“美好前程”“玫瑰世界”。飛機機長6.40米,機高2.78米,全重730千克,翼展10.16米,經過測驗其操縱性能,穩定性和各項飛行參數均符合設計要求。這架飛機是中國第一架輕型偵察機,時速達到120公里,還裝有炸彈架,可攜帶4枚25千克的炸彈。孫中山為表彰楊仙逸的貢獻,親筆題寫“志在沖天”的橫幅以贈送。在辛亥革命70週年時,楊仙逸之子楊添靄應邀從美國回國參加紀念活動,將該條幅捐出,現由廣東省博物館珍藏。
1922年6月16日,陳炯明部在廣州發動兵變,炮轟觀音山總統府,孫中山避往上海。次年2月,孫中山在桂軍劉震寰、滇軍楊希閔的幫助下,擊退陳炯明部叛軍,再次在廣州建立政權,組建陸海軍大元帥府,自任大元帥。陳炯明部盤踞東江惠州一帶,伺機向廣州發動進攻。孫中山部署部隊討伐,並在博羅、石龍等前線督戰,親自發炮轟擊叛軍,楊仙逸亦參與作戰。但惠州城高壁堅,叛軍負隅頑抗,短時間內難以攻破。
在博羅梅湖白沙堆前線,楊仙逸建議從水路發起進攻。9月20日,楊仙逸與水雷隊長謝鐵良、長洲要塞司令崇山、虎門要塞司令瑞鱗、飛行員吳顧之檢查水雷改裝炸彈之事,途中,因電船意外爆炸,全船人員皆殉難。孫中山聞悉,極為痛惜,隨即命令所屬各部四處尋找烈士遺體。大元帥府決定,對遇難烈士舉行厚葬,並追贈楊仙逸為中將。9月30日,在追悼大會召開之前,孫中山在楊仙逸的遺像上親題“楊中將仙逸真容”墨跡。楊仙逸遺體葬於廣州黃花崗之東三望崗空軍墳場,孫中山親書墓碣“楊仙逸先生之墓”,墓道拱門上放着飛機模型,寓示烈士生平事業和沖天壯志。 [2-3] 

楊仙逸後世紀念

1979年省、市有關部門由三望崗把與楊仙逸一起犧牲的4位烈士遷葬於其烈士墓之側,今廣州黃花崗公園內之楊仙逸墓實是“衣冠冢”,仍為廣州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為紀念他,在中山市城區,建有楊仙逸中學和楊仙逸小學。 [4] 

楊仙逸軼事典故

袁世凱篡奪政權後,孫中山被迫於1913年轉移到日本,開展討袁鬥爭,號召革命黨人學習航空,建立空軍,增強革命實力。楊仙逸響應孫中山的號召,考入美國茄彌斯航空學校,畢業後於1918年應孫中山之召,回國助理戎機,1919年調任駐閩粵軍飛機隊總指揮,1921年任孫中山總統府武官,1923年接任航空局長。任內不但戰績彪炳,還培養了一批航空人材,建立起一支有戰鬥力的空軍,被孫中山讚譽為“志在沖天”的飛將軍。楊仙逸在航空局長任內,從國內外物色了一批航空工程技術人員和器材,在廣州東山皮革廠舊址建立起飛機工廠,另一工場在大沙頭紅屋,親自領導製造飛機。僅兩個月左右的時間(1923年5一7月),便製成了一架飛機。這是一架以詹尼式飛機為藍本,並參考及採納了英國的“佈列斯托F.2B”式戰鬥機、美國的“寇蒂斯TS—1”式海軍戰鬥機、德國的“福克-Dr-1”式戰鬥機等多種飛機的特點,而設計製造的雙翼雙座飛機,能擔負偵察、轟炸、教練等多種任務,從技術角度看,有不少創新,是中國飛機制造史上的一個里程碑。孫中山對這架飛機非常重視,以宋慶齡求學時用的名字“樂士文”為它命名,並親自主持命名典禮。宋慶齡還乘坐這架飛機,由黃光鋭駕駛,在廣州上空作了飛行表演。 [5] 
參考資料
  • 1.    陳予歡編著.民國廣東將領志[M].廣州:廣州出版社,1994.12.104
  • 2.    王傑等著.孫中山與華僑華人系列孫中山革命與華僑精英[M].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2018.08.178-184
  • 3.    張磊主編.孫中山詞典[M].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1994.09.371
  • 4.    中山市人民政府地方誌辦公室編.中山市人物誌[M].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12.10.149-150
  • 5.    曾定夷編輯.廣東風物誌[M].廣州:花城出版社,1985.1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