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楊二莊村

(山東省聊城市臨清市八岔路鎮楊二莊村)

鎖定
山東省臨清市八岔路鎮楊二莊村,距鎮政府4公里,東與艾寨村和田廟村為鄰,北與唐元鎮交界,西與潘莊鎮交界,南與楊彭店村和遲彭店村交界。該村地處魯西北黃河沖積平原,地勢平坦。村內有小學一所!
中文名
楊二莊村
外文名
yang er zhuang
俗    名
亞莊
電話區號
0635
地理位置
山東省聊城市臨清市八岔路鎮

楊二莊村地理位置

本村位於八岔路鎮,該鎮位於山東省聊城市臨清市西南,距市區20公里處。轄25個行政村,總面積48.6平方公里,耕地面積5.2萬畝,總人口3.2萬人,鎮駐地常住人口6200人,是臨、冠二市縣邊陲一大重鎮。

楊二莊村主要概況

楊二莊村人口約1500人左右,有汪、張、劉、王等主要姓氏,其中汪氏人數最多,明丞汪廣洋丞相之墓就位於楊二莊村西,是國家級重點保護區。該村還有烈士陵園坐於村東頭。
楊二莊村有小學一所、幼兒園一所,辦學條件良好,得到他村在本村入學學生家長的一致好評。
楊二莊村共有三條主要的南北通道,東西通道若干條,交通便利,近幾年村內環境得到極大改善,有新修路和路燈。
汪振嶽編輯修改,版權所有,盜版必究。

楊二莊村明丞汪廣洋之墓

據《高郵州志》記載:“相公墳,不詳其名、代,或曰,丞相汪廣洋墳也,其墳方三十餘畝,在城西十五里茅塘港口。”茅港的相公墳為汪廣洋墳只是一種説法,州志沒有定論。臨清博物館館長魏輝認定汪廣洋的墓在臨清八岔路鎮楊二莊村西300米汪廣洋家族墓羣中。
汪廣洋墓是在2009年12月文物普查中發現並證實的。其依據:一是《汪氏族譜明宰相後裔卷二》載:洪武二十五年(1392),汪廣洋長子子持為避牽連,推柩攜子侄由山東福山遷至館陶縣楊二莊僦(音就,意租)屋而居,並將公之柩隱葬。
二是此墓為圓形磚室穹窿頂墓,為明代墓葬,墓葬出土墓誌一方,上有書寫但不清晰字跡若干,隱約可見“洋”字,該墓發現遺骨兩具,經鑑定為一男一女,其中男墓主人遺骨位置雜亂。由此可以推斷,該墓為二次遷葬。
三是汪廣洋的墓與其後裔墓位置排列符合葬制風水習俗,而且與族中德高年長者的口傳位置非常吻合。魏館長自豪地説,汪廣洋墓的發現,彌補了歷史對於汪廣洋葬於何處的空白,對研究明丞相汪廣洋提供了最為有力的佐證。

楊二莊村革命烈士紀念碑

楊二莊革命烈士紀念碑位於臨清市八岔路鎮楊二莊村東150米處一院內。
1943年3月25日,萬莊據點的偽軍進犯楊二莊。在隊長王家祥的指揮下,民兵奮起應戰,連續擊退了日偽軍七八次衝鋒。4月28日夜,日偽軍再次進攻楊二莊,民兵勇猛反擊。農曆八月初五凌晨3點,日偽軍再次蜂擁而來,民兵和村民按支部原來的部署,沉着應戰。因裝備懸殊,敵人用大炮轟開西南門。民兵冒死向北門外松林裏突圍,突圍中20餘人中彈身亡,其餘民兵仍頑強戰鬥,但終因寡不敵眾,壯烈犧牲。此次戰鬥,共有37位民兵遇難,多人受重傷。5月18日,衞東辦事處主任解方在彭店召開了追悼大會,中共衞東縣工委書記劉殿臣宣佈在“八五”戰鬥中犧牲的民兵為革命烈士,並立碑紀念。
楊二莊革命烈士紀念碑現建有石碑3個,松樹10棵,保存完好。
每年清明節,都有許多學生和羣眾前來掃墓、獻花,以寄託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