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楊世林

(土地革命時期革命烈士)

鎖定
楊世林(1913年-1936年),又名楊六十一,1913年出生在甘肅省漳縣城關鎮一家郭姓的貧農家裏。1936年8月,紅四方面軍在漳縣一帶休整期間,楊世林參加了紅軍,被任命為工農民主政府委員。紅軍北上後,楊世林被國民黨“清鄉團”抓獲,1936年10月23日英勇犧牲,時年僅23歲。 [1] 
中文名
楊世林
外文名
Yang Shilin
別    名
楊六十一
拼    音
yáng shì lín
參軍時間
1936年
出生日期
1913年

目錄

楊世林人物生平

楊世林(1913年-1936年),又名楊六十一,男,漢族,漳縣城關鎮人。楊世林出生在一個郭氏貧農家裏,生後因家中生活困難,被父母送給楊家收養。幼時讀了幾年書。
1935年9月,中國工農紅軍在毛澤東同志的率領下長征經過了漳縣新寺一帶。紅軍紀律嚴明,秋毫無犯,他們宣傳的革命道理和處處為人民的行為,點燃了世林心頭的希望之火。“要過上好日子,就得跟紅軍走”。世林在心裏琢磨着。
1936年8月,紅四方面軍進入漳縣,於8月19日攻克漳縣城,後在漳縣一帶休整。宣傳抗日救國和打土豪、分田地、進行革命的道理,鼓勵青壯年積極參加紅軍,以實際行動抗日救國。楊世林的熱血沸騰了,他帶頭報名參加了紅軍。
紅軍休整期間,一面宣傳一面着手建立革命武裝和革命政權。當時,中央西北局以岷縣為中心,在三十里鋪建立了中共甘肅省委,並於8月23日建立了中共漳縣縣委和漳縣工農民主政府,世林被任命為 工農民主政府委員。
楊世林參加革命後,積極給自己的隊伍擴充革命力量。在城關、鹽井地區動員不少青年報名參了軍。他還和一部分剛參軍的青年參加了殲滅盤距在北山一帶,威脅紅軍休整和羣眾安全的毛炳文軍的戰鬥。他們在城北的紅溝一帶包抄了敵人,這一戰,僅在白沙泉一帶就消滅敵兵二十餘名,抓獲俘虜三十多名和敵人的一個軍樂隊。由於楊世林作戰勇敢,三十軍前敵指揮部在成立“漳縣紅軍武裝青年營”時,楊世林被任命為營長。 [3] 
紅軍在漳縣的一段時間裏,一部分羣眾因受國民黨欺騙宣傳的影響,跑到深山裏躲藏,給紅軍的休整和發動羣眾造成困難。楊世林便帶領紅軍戰士爬山鑽林,尋找羣眾,向羣眾宣傳紅軍的政策,用自己的親身經歷給羣眾作認真的解釋,使一部分跑出去的羣眾很快回到家裏,安心生產。也有不少人還熱情地幫助紅軍縫衣做鞋。由於楊世林和紅軍戰士的宣傳,縣城內的一些店鋪也陸續開業,使社會秩序很快恢復了正常。
羣眾回來以後,世林便積極配合部隊籌糧籌款。他不僅去各地聯繫籌糧,而且到四、五十里以外的地方背糧。肩膀磨破了,他也不叫苦,他愛人藺玉蘭這時生下孩子不久,家中本來就沒有多少糧食,但他還是把家裏僅有的兩罐子面送給了身體比自己更弱的背糧戰友們。他愛人責怪他:“你把面拿去,我和孩子吃什麼?”他回答税:“部隊比咱們更需要糧食,沒糧就打不成仗,家裏的吃的我再想辦法!”鄉親們對楊世林的舉動看在眼裏,感動在心頭。在幾天內就為紅軍籌集了幾萬斤糧食,解決了部隊的急需。
紅軍的到來,對國民黨在漳縣的反動勢力是極大的威脅。縣長高禹門聽到紅軍來了,責成教育局長蔡榮澤代行縣長,自己逃之夭夭。蔡榮澤為了以後能成名符其實的“縣長”,在暗中大肆進行破壞。他利用一些地痞流氓破壞軍民關係。搶劫羣眾的財物後,把罪名強加給紅軍。城內東街作惡多端的地痞王耀功,在蔡榮澤的唆使下,乘羣眾不在家時,把羣眾的衣物等財產盜走,還造謠説“紅軍和楊六十一搶人着哩!”使不明真象的羣眾驚恐不安。楊世林帶領紅軍,抓獲王耀功,同時還捕獲了漳縣城內的劣紳張××(外號三毛鬼)及在鹽井一帶搶奪紅軍槍枝的吳鈎驢,交縣民主政府審判,當眾揭穿他們的陰謀後,處以極刑。楊世林還和紅軍戰士抓獲了在幕後操縱搞陰謀的代理縣長蔡榮澤,打擊了國民黨的破壞活動,粉碎敵人的陰謀,人民羣眾拍手稱快。
紅軍在漳縣休整四十餘天,楊世林為革命作出了積極的貢獻,贏得了紅軍指戰員的好評,得到了廣大人民羣眾的支持。但是反動派把楊世林看成禍根,一些被民主政府鎮壓了的反動分子家屬,把對共產黨和紅軍的仇恨全記在楊世林身上。9月28日,楊世林在漳縣南山一帶執行任務時,被一些反動分子的子弟跟蹤,在馬泉莊下門遭到被紅軍鎮壓的王耀功之子王元緒等一夥匪徒的偷襲。他們把楊世林抓到山林裏毒打,王元緒還對世林説:“你知道你乾的事嗎?”世林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他怒斥匪徒:“我生是紅軍的人,死是紅軍的鬼,要殺要剮依你們!”匪徒們將楊世林一頓亂打,他失去了知覺,倒在血泊中。匪徒們見楊世林已死,王元緒還惡狠狠地用刀剁斷楊世林的腳筋,説“剁斷你的雙腳筋,看你咋跟紅軍走!”
第二天,幾個好心的農民發現楊世林倒在山腳下,尚有微弱的呼吸,就把他抬到無人處,給他包了傷口。世林甦醒後説明自己是紅軍,是縣城人,請求鄉親們設法把他送到縣城。但也就在這天,紅軍已全部奉命北上了。世林的養父母只得把他暫時藏起來,請醫生治療傷口。
紅軍北上後,國民黨反動派開始“清鄉”,縣城裏組成以大地主周新武(解放後被我政府叛刑)為團長的“清鄉團”,對遺留紅軍和為紅軍辦過事的農民協會的同志,進行殘酷的迫害。“清鄉團”四處搜查楊世林,鄉親們只得把他秘密轉移到住在方家溝的他姐姐家裏。後來因叛徒告密,“清鄉團”還是抓住了他,把他用驢馱回縣城。
1936年10月23日,反動派在楊世林腿上拴上繩子,把他拖到縣城西關,一路血跡斑斑。當時楊世林雖然渾身是傷,但始終沒吭一聲,視死如歸。反動派為了“殺一儆百”,瘋狂地把四方羣眾趕來觀看“行刑”。那些被紅軍鎮壓了的反動分子子女,更是摩拳擦掌,好似要把一切仇恨都要發泄到楊世林身上似的。
中午時分,“清鄉團”團長周新武對用武力挾迫來的羣眾説:“誰參加紅軍,跟共產黨走,楊六十一的下場就是他的下場”,“現在有仇的就報仇,有恨的就解恨!”話猶未畢,被紅軍鎮壓了的反屬子女王元緒、王統一等便一擁而上用刀亂砍,王耀功的女人還惡狠狠地用刀垛下了楊世林的頭。楊世林英勇就義了,當時年僅二十三歲。 [2] 
參考資料
  • 1.    漳縣誌編纂委員會.漳縣誌.蘭州:甘肅文化出版社,2005:1202-1203
  • 2.    張守禮.漳縣史話.蘭州:甘肅文化出版社,2011:85-86
  • 3.    郭方忠,張克復,呂靖華.甘肅大辭典.蘭州:甘肅文化出版社,2000: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