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漢語文字)

鎖定
椽是一個漢語二級字 [2]  ,讀作椽(chuán),本義是指承屋瓦的圓木。 [1] 
中文名
別    名
木條

現代釋義

基本字義
⒈ 放在檁上架着屋頂的木條:~子。~筆。
2. 古代房屋間數的代稱:“東宇西房數十~。”
詳細字義
⒈ (形聲。從木,彖( tuàn)聲。本義:承屋瓦的圓木) 同本義 [rafter]。 [1] 
椽,榱也。——《説文》
以大宮之椽歸,為盧門之椽。——《左傳·桓公十四年》
採椽不斫。——《韓非子·五蠹》
架樑之椽,多於機上之工女。——杜牧阿房宮賦
不數歲,田百頃,樓閣萬椽,牛羊蹄躈各千計。——《聊齋志異·促織》
⒉ 又如:椽杙(椽子和小木樁);椽桷(承屋瓦用的圓木與方木。圓的叫椽,方的叫桷。泛指椽子);椽筆(大筆);椽棟(椽子與正樑)

古籍釋義

康熙字典
唐韻》直孿切《集韻》《韻會》《正韻》重緣切,𠀤音傳。《説文》榱也。《廣韻》屋角也。《爾雅·釋宮疏》屋椽,齊魯名桷,周人名榱。《左傳·桓十四年》宋以大宮之椽歸,為盧門之椽。《注》圓曰椽,方曰桷。《前漢·藝文志》茅屋採椽。
又《集韻》柱戀切,傳去聲。義同。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