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椰子油

(由椰子肉(幹)獲得的白色或淡黃色脂肪)

鎖定
椰子油是將椰子進行皂化、酸化、水洗、脱水製成。椰子油屬於植物油,但其中的飽和脂肪酸含量高達80%到90%,含量遠高於常見的其他植物油。
椰子油中最主要的飽和脂肪酸月桂酸,佔比達47%到54%,此外還包括18%的肉豆蔻酸、10%的棕櫚酸、2%的硬脂酸等。目前沒有足夠的科學證據表明,椰子油具有保護心腦血管的作用。同時世界衞生組織、美國國家醫學研究院、美國心臟協會等研究機構,都建議限制飽和脂肪酸的攝入量。 [2] 
中國的主要產區是海南省、雷州半島、雲南省和台灣省的南部。
中文名
椰子油 [3] 
外文名
Coconut oil [3] 
別    名
椰油
分子量
626~689
CAS登錄號
8001-31-8 [3] 
EINECS登錄號
232-282-8 [3] 
熔    點
23 至 26 ℃
水溶性
幾乎不溶
密    度
0.914 至 0.938 g/cm³
外    觀
白色至黃白色澄清的黏稠液體
應    用
洗滌劑、樹脂、油漆、紡織油劑、肥皂、食品等
安全性描述
S24/25
折光率
1.449(40℃)

椰子油基本介紹

椰子油別名椰油,是棕櫚科植物椰子樹的種子精煉製成的非揮發性油。在二氯甲烷和石油醚(沸程65-70℃)中易溶,在乙醇中微溶,在水中幾乎不溶。由椰子肉(幹)獲得。椰子肉(幹)含油65%-74%、水分4%-7%。椰子樹生長在熱帶地區的島上或大陸沿岸。

椰子油化學性質

由以上常數可以看出與其他油脂相比有很大的特異性,椰子油皂化值很高,而折光指數很低,通過這一方法可以鑑別椰子油是否摻有其他油脂,甚至可以定量,這種變化主要是由椰子油的脂肪酸組成造成的。椰子油的脂肪酸組成中飽和含量達90%以上,但熔點只有24-27度,這是由於碳酸含量高的原因。這也是Polenske值和Reichert-Meissl值高的原因。從椰子油的脂肪酸組成亦可以解釋完全氫化對椰子油的熔點影響很小的原因(45.1度)。

椰子油功效

【椰子油的功效介紹】:
椰子油 (《綱目拾遺》)
【來源】為棕櫚種植物椰子的胚乳,經碾碎烘蒸後所榨取的油。
植物形態參見椰子
【藥材】椰子油在熱帶地方為白色液體,在冷處則為牛油樣的固體;有特殊氣味,新鮮時氣味芬芳。
油的比重0.8354,折射率1.4295,鹼化值258,碘值8.4~9.3。

椰子油提油方法

淨化與冷榨椰子油
椰肉含油達33% 。幾千年來傳統的提油辦法相當簡單,只要把椰肉製成碎屑,放在水裏煮,油就會分離出來浮在水面上,然後把油撇出來。另一種辦法是從椰肉碎屑中擠出椰乳(也稱椰漿),然後使它自然發酵24—36 小時,這樣油就與水分離,再取出油,短時間加温以除去水分。這種中等温度加熱的方法對椰子油沒有損害。另外還有多種提取椰子油的方法,不同方法取得的椰子油其外觀、質量、口味和香味互有差異。但大體上可分為兩大類方法:一類是經提純、漂白、脱臭(RBD)的“淨化”椰子油,另一類是常温下不經化學處理的“冷榨”(virgin)椰子油。淨化椰子油多由椰肉乾製成,普遍用於食品工業。一般認為這種椰子油還是健康的,因其脂肪酸未被破壞。由於它無色、無味,許多人也喜歡食用這種油。冷榨椰子油多由新鮮椰子製成。這種油的液態清澈如水,固化後是白色。由於未經高温和化學物質處理,這種油保留着原有的成分並有椰子的特殊的氣味和滋味。
民間方法
椰子油的製取,民間流傳的兩種方法比較普及:一種是幹榨法,即用新鮮椰肉,在低於60度以下的温度中,通過機械經過物理壓榨獲取;一種是濕榨法,即將椰子肉揉碎、過濾、烹煮,直至析出油脂浮在水面上,再進行水油分離獲得。 [1] 

椰子油食用烹調

為了增加中鏈脂肪的攝入量,用椰子油代替其他食用油烹調是最簡便的辦法。由於椰子油是飽和油,烹調加熱不會產生自由基。椰子油的熔點是23℃,在這温度之上,它是液體;低於此温度是白色糊狀物。其發煙點較低,為177℃以下。使用椰子油烤制面包、鬆餅或烹調時,爐温可高於此温度。由於食物的濕度,內温仍可低於100℃ 。注意任何食用油,如果被過熱,都會產生有害物質。椰子油性能穩定,不需冷藏保存。它在常温中至少可放置2-3年。

椰子油社會評價

消費者既不要迷信椰子油的保健功效而大量長期攝入,也不要全盤否定椰子油。椰子油作為天然食物,也是均衡飲食的一部分,大多數人正常攝取不會有太大問題。(天津科技大學食品工程與生物技術學院教授 王浩 評)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