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植物帶

鎖定
成羣的植物覆蓋大地稱植被,由於地球表面接受太陽光熱的不均勻,使各種氣候要素也隨緯度高度不同而成帶狀分佈,因此植被在地球表面也成帶狀分佈,這種帶狀分佈的植被就叫植物帶。如常綠闊葉林帶、落葉闊葉林帶、針闊混交林帶、針葉林帶等等。
温帶的森林有針葉林闊葉林和兩者的混合林。大陸內部也有草原、半沙漠和沙漠 [1] 
中文名
植物帶
外文名
the floral zone
定    義
指生長着同類植物的海拔區域
形成原因
地球表面接受太陽光熱的不均勻等
可    稱
在廣義上可稱為自然帶
特    點
緯度或高度不同而成帶狀分佈

植物帶概念

地球表面按照熱量和水分組合以及受其影響下形成的代表性植被類型進行劃分的自然地理區域稱為植物帶。大陸水平植物帶是緯度地帶性和經度地帶性兩種規律共同作用的結果。 [2] 

植物帶形成原因

植物帶是各地理要素相互影響,相互作用所構成的複雜的自然綜合體。植物帶是由氣候、植被、土壤等要素綜合作用形成的,由於各地區所處的緯度位置、海陸位置的不同,導致各地區的熱量、水分組合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氣候類型及有代表性的植被,這些類型的不同組合形態,在地球上呈一定寬度的帶狀分佈。 [3] 

植物帶特點

在—切氣候因素中,温度具有很大的研究意義。因為温度在地球上是成帶分佈的,即温度分佈於同植物帶大致相符的一些有規則排列(從赤道起)的帶內。温度在地球上的成帶分佈,是那些受到氣候所制約的原因中的主要原因,因此,地球的北半球南半球上的各個植物帶表現出類似性。 [4] 
根據緯度高地分佈的植物帶為水平植物帶,隨山體高度不同分佈的植物帶為垂直植物帶,後一種情況多見於各地海拔較高的高山地區。 [5] 
在兩個植物帶之間沒有明顯的界限,但通常存在一個過渡的地帶。植物帶的名稱通常以氣候、植被為標誌,全球從低緯到高緯存在着熱帶雨林帶熱帶草原帶熱帶荒漠帶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帶、温帶落葉闊葉林帶、温帶草原帶温帶荒漠帶亞寒帶針葉林帶、寒帶草原帶、極地冰原帶 [3] 

植物帶研究與運用

①採用野外調查與室內試驗相結合的方法,對研究區坡耕地3種不同地埂植物帶上的植物生長狀況、土壤物理化學性狀及土壤崩解速率進行了測定,研究了不同植物帶地埂土壤的抗侵蝕效果。結果表明:黃花菜與紅小豆混種能夠促進地埂植物帶上植物地上和地下部分生長,增強植物護埂、固埂作用;不同植物帶地埂土壤容重隨土層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土壤孔隙度、含水量和有機質含量隨土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黃花菜、紅小豆及黃花菜與紅小豆混種植物帶地埂土壤孔隙度、含水量及有機質含量均高於對照裸埂,土壤容重低於裸埂,黃花菜地埂土壤孔隙度最好,黃花菜與紅小豆混種地埂土壤保水保肥性最好;不同植物帶地埂土壤崩解速率隨土層深度的增加而增大,黃花菜與紅小豆混種地埂土壤抗崩解、抗侵蝕性能最強,是適合東北低山丘陵區坡耕地水土流失防治的良好措施。 [6] 
②利用2種植物帶(蘆葦香蒲蘆葦)對受非點源污染河水進行植物帶處理污染物的降解效果模擬試驗研究。結果表明:植物帶處理污染物的降解效果明顯優於無植物帶,且以混合植物帶效果最好。香蒲與蘆葦植物帶對COD、TN、TP和NH3-N去除率的周平均值分別為31.62%、37.84%、30.65%和34.31%。植物帶能夠截留地表徑流中的顆粒物,提高水域中的溶解氧含量,對防止水土流失與改善流域水質均有顯著作用。 [7] 
參考資料
  • 1.    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初中學生手冊: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1984:349
  • 2.    王紅編著.地球地理:企業管理出版社,2013:129
  • 3.    田久林編著.地球就像玻璃珠: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13:41
  • 4.    W.沙菲爾著,傅子禎譯.普通植物地理學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1958:16-17
  • 5.    白雲主編.中國少年兒童百科全書 動物·植物:北方婦女兒童出版社,2010:142
  • 6.    劉明義, 許曉鴻, 劉豔軍,等. 不同植物帶地埂土壤抗侵蝕效果研究[J]. 中國水土保持, 2012(7):43-45.
  • 7.    徐成斌, 於寧, 馬溪平,等. 不同河岸植物帶對非點源污染河水污染物降解試驗研究[J]. 氣象與環境學報, 2008, 24(6):6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