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棹歌行

(魏明帝曹叡詩作)

鎖定
《棹歌行》是魏明帝曹叡創作的一首五言律詩。
作品名稱
棹歌行
作    者
曹叡
創作年代
三國曹魏
作品體裁
五言詩

棹歌行作品原文

王者布大化,配乾稽後祇。
陽育則陰殺,晷景應度移。
文德以時振,武功伐不隨。
重華舞干鏚,有苗服從媯(1)。
蠢爾吳蜀虜,憑江棲山阻。
哀哉王士民,瞻仰靡依怙。
皇上悼愍斯,宿昔奮天怒。
發我許昌宮,列舟於長浦(2)。
翌日乘波揚,棹歌悲且涼。
太常拂白日,旗幟紛設張。
將抗旄與鉞,曜威於彼方。
伐罪以弔民,清我東南疆(3)。

棹歌行註釋

(1)王者:為帝王者,帝王,天子。布:佈施。大化:大的教化。廣遠深入的主要的教化。配乾:配天。謂功德與天相比匹。乾,指天。配祭上天。配享祭祀。稽qǐ:稽首跪拜。後祇:地神,后土的神祇。神祇,神位。天神地祇。陽育:用陽氣養育。則:連詞,表示轉折,正相反。陰殺:用陰氣殺死。肅殺。晷景:晷影。晷表之投影;日影。日晷的光景。時間。應:應合。應當。度移:度過遷移。文德:文治德化。指禮樂教化。與“武功”相對。以時振:以時勢振興。武功:武事武德。軍事方面的功績。伐不隨:征伐不相隨。不以征伐為武功的最佳選擇。重華:雙瞳孔。虞舜的美稱。《書·舜典》:“曰若稽古帝舜,曰重華,協於帝。”孔傳:“華,謂文德。言其光文重合於堯,俱聖明。”一説,舜目重瞳,故名。舞:揮舞。跳樂舞。干鏚:盾與斧。古代的兩種兵器。亦為武舞所執的舞具。指武功征伐。有苗:古國名。亦稱三苗。堯舜時代我國南方較強大的部族,傳説舜時被遷到三危。有,詞頭。媯:媯氏。《説文》媯,虞舜居媯汭,因以為氏。
(2)蠢爾:愚蠢你。吳:三國時吳國。蜀:三國時蜀國。虜:敵虜。對敵人的蔑稱。憑江:憑藉長江。棲山阻:棲息於險要的山地。哀哉:悲哀啊。表示悲傷或痛惜的感嘆詞。王士民:大王的卿士和人民。諸王的官民。瞻仰:仰望。仰慕;敬仰。靡:無,沒有。不要。勿。依怙hù:依仗。依靠;依賴。怙,仗恃。皇上:皇帝。在上的當朝皇帝。悼愍dào mǐn:哀悼憐憫。愍,憫。斯:你們。此。宿昔:早晚。猶旦夕。比喻短時間之內。夜晚;夜裏。從前;往日。奮:奮起。振奮。天怒:上天的憤怒。天子的憤怒。發:發兵。開發。發動。許昌:河南許昌。許昌源自許國,“許”源於堯時,高士許由牧耕此地,洗耳於潁水之濱而得名。夏都夏邑(陽翟),今許昌禹州。第一個世襲王朝夏朝的發源地和國都。曹操至東漢京都洛陽迎獻帝,遷都許都許縣(今河南許昌東),漢朝末代都城。列舟:排列戰船。長浦:長江之水浦。浦,水濱。指池、塘、江河等水面。江河與支流的匯合處。
(3)翌日:次日,明日。乘波:乘着波浪。揚:揚帆起航。棹zhào歌:行船時所唱之歌。棹,長的船槳,泛指船槳。太常:古代旌旗名。孔傳:“王之旌旗畫日月曰太常。”薛綜注:“辰謂日月星也,畫之於旌旗,垂十二旒,名曰太常。”白日:白天的日頭。設張:設置張掛;張設。將抗:即將舉着。將軍扛着。抗:舉起。旄:古代用犛牛尾裝飾的旗子。紮營的旗子。旌,用羽毛裝飾的旗子。行軍的旗子。鉞yuè:古代兵器,青銅製,像斧,比斧大,圓刃可砍劈,中國商及西周盛行。多用於禮儀和祭祀。曜威:耀威。炫耀皇威。謂整飭軍旅,炫耀武力。彼方:他方。伐罪:討伐有罪者。弔民:哀弔人民,撫慰百姓。清:清理,清平。東南疆:東南邊的疆域。
棹zhào歌:行船時所唱之歌。棹,長的船槳,泛指船槳。行:古詩歌的一種詩體。通稱歌行體。行走,行路。行歌。器樂演奏。 [1] 

棹歌行作者簡介

曹叡(204—239)三國曹魏第二任皇帝。字元仲,曹丕長子。母甄氏,本袁紹中子熙妻。公元199年(建安四年),袁紹攻滅公孫瓚後,熙出為幽州刺史,甄氏留鄴。公元204年(建安九年)八月,操攻克鄴,甄氏為丕所納。叡生而操愛之,“每朝宴會同,叡與侍中近臣並列帷幄。好學多識,特留意於法理。”公元220年(延康元年,即黃初元年),叡年十五,封武德侯。次年六月,丕賜甄氏死。叡因母誅,未得立為太子。直至公元226年(黃初七年)五月,丕病重,始立叡為太子。丕死,叡即帝位,是為魏明帝。共統治魏國十二年半。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