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棲土麴黴

鎖定
菌落在查氏瓊脂上25℃7天直徑36-37mm, 12-14天 45mm;質地絲絨狀至絮狀,中央分呈厚絮狀,具不明顯的輻射狀溝紋;菌落在查氏酵母膏瓊脂上25℃7天直徑50-55mm。
中文學名
棲土麴黴
真菌界
真菌門 (Eumycota)
亞    門
半知菌亞門 (Deuteromycotina)
半知菌綱 Sphaeropsidales
殼黴目 Discellaceae
杯黴科 Aspergullus niveus

棲土麴黴形態特徵

菌落在查氏瓊脂上25℃7天直徑36-37mm, 12-14天 45mm;質地絲絨狀至絮狀,中央分呈厚絮狀,具不明顯的輻射狀溝紋;分生孢子結構呈棕褐色,近於茶褐橄欖色( Tawny Olive,R. XIXX) 至肉桂褐色( Cinnamon Brown,R. XV) ,老後近於暖淡墨色( Warm Sepia,R. XXIX) ;無滲出液;菌落反面淡黃色,中央部分帶紫褐色。分生孢子頭球形至輻射形( 200- ) 300- 500( - 600)μm;分生孢子梗大多生自基質,孢梗莖500-1000μ m×10-15μm,壁光滑;頂囊為球形或近球形32- 62μm,全部表面可育,產孢結構雙層:梗基7.5- 12μm×3 -4μ m,瓶梗6-10μm2×2.5- 3μm;分生孢子大多為球形; 5.5-7.5μm,少數梨形或橢圓形,7.5- 9μm×5.5- 7. 5μm,壁粗糙,具粗疏小刺;在斜面培養物中偶見菌核,球形, 300-700μm,黑色。
菌落在查氏酵母膏瓊脂上25℃7天直徑50-55mm;質地疏鬆厚絮狀,具較多的輻射狀溝紋;分生孢子結構中量或較少,近於茶褐橄欖色至土褐色( Tawny Olive-Verone Brown,R. XXIX) ;老後偶見黑色菌核;菌落反面無色,老後現淡褐色。   
菌落在麥芽汁瓊脂上25℃7天直徑55- 60 mm, 12天長滿全皿;質地疏鬆厚絮狀,分生孢子結構稀少,分佈不均,大多在菌落邊緣或中心部分,棕褐色,與查氏酵母育瓊脂上者相同;菌落反面無色。
生黴橡膠,燒酒麴37℃生長良好。   

棲土麴黴中國分佈

上海( AS3.1058) ;四川? ( AS3. 374) 。河北、陝西、江蘇、湖南;基物是土壤、煙片等( 戴芳瀾, 1979) 。   

棲土麴黴模式產地

美國

棲土麴黴真菌特點

本菌有較強的蛋白酶活性,用於鞣製皮革取得成效( 徐家立, 1988) 。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