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森林界限

鎖定
森林界限是指森林在緯度上或海拔高度上的分佈界限。森林界限的位置與當地環境條件,特別是氣候條件、 邊緣地帶樹種特性有關。 [1] 
森林界限在緯度上,一般接近凍原。在海拔高度上, 越接近赤道越高,但最高處在暖温帶(30°N和25°S左右)。在乾旱地區的高山上,往往同時存在森林上界和下界。森林界限與樹林線有差異,後者指越過此線便無樹木(包括孤立木)存在。 [2] 
在高山森林地帶,隨着海拔高度的增加,温度也逐漸降低,當達到一定高度,由於温度不足,不再有森林的分佈,這是森林的垂直分佈界限。 [3] 
中文名
森林界限
外文名
forest limit
又    稱
森林線
影響因素
温度、水、風等
温度指標
一年中最熱月份的平均温度為10℃
降水指標
一年有400毫米降水量的界限

森林界限概念

森林在地球上的分佈,從赤道向兩極方向,隨着緯度的增高温度遞減,就出現了由熱帶森林類型向寒帶森林類型過渡的改變。當温度降低到不能滿足喬木生長需要時,也就到了森林的邊緣地帶,即森林界限。 [3] 

森林界限特點

森林界限又稱森林線,是森林所不能超越分佈的界限,其形成規律與樹木線有些相似。氣候很乾旱的地區,由於水分不足,只有達到一定海拔高度,才能形成森林。 [4] 
在地球上,由赤道向兩極,隨着緯度的增高,温度發生遞減,森林的分佈就出現由熱帶森林類型向寒温帶森林類型的改變。當温度繼續降低,以致不能滿足喬木林生長的需要時,就到了森林的邊緣地帶,由鬱閉的喬木林過渡到疏林灌叢或疏林草地,再向兩極前進則為喬木界限,喬木不能生長,為灌叢或草地所代替。在高山森林地帶,隨着海拔高度的上升,温變遞減,達到一定高度,由於温度不足,也會發生相似的森林向灌叢草原過渡的現象。森林界限的温度指標,大致符合於一年中最熱月份的平均温度為10℃的界限,森林界限的降水指標,大致符合一年有400毫米降水量的界限。在垂直分佈上,森林界限隨緯度的增加而下降。如西藏的高山灌叢帶出現於4300米以上,祁連山則為3500米左右,而長白山下降為2100米。 [5] 
在森林限界處的不合理採伐,常造成森林上限下降和森林下限上升,使森林面積縮小,森林恢復甚為困難。森林在北半球向北分佈到一定緯度即受到限制,森林這種北限也叫極地森林線,與高山森林線相似而又有所不同。 [4] 

森林界限與樹木線的區別

山區的森林垂直分佈有一定的限度。因為高山區風速大、日照強、蒸發量大、温度低,林木所需要的水分常常得不到保證,加上土壤微生物活動亦因低温低濕而受到抑制,使得林木枯枝落葉層分解緩慢,土壤酸度增大,灰化作用增強,肥力降低,所以當達到一定海拔高度時,樹木即不再分佈,此界限為樹木界限,又稱為樹木線。樹木界限不同予森林界限(高山界),因為前者指的是聯繫一些分散的孤立木的界限,它一般高於森林界限。在靠近森林界限的地方,往往可以劃分成亞高山疏林帶,此處的林木一般表現出稀疏、幹矮、枝曲和偏冠等特徵,它們是温度低、紫外線強、風速大等綜合環境的產物。 [6] 

森林界限研究與運用

①山地垂直帶譜研究是當前全球變化的前沿課題。利用浙西南山地自動氣象站和全國基本氣象站資料,綜合運用因子分析法和曼-惠特尼U檢驗方法,提取影響浙西南山地森林植被垂直帶譜的主要氣候因子,並選取具有相似氣候特徵的亞熱帶東部39個山地探討帶譜的氣候界限問題。結果表明:氣温、季節強度和風是形成浙西南山地垂直帶譜的主要氣候因子;最冷月均温與落葉闊葉林帶、常綠落葉闊葉林帶低海拔分界線最為相關,最優區間分別為-0.8℃~-1.2℃和2.1℃~2.9℃,在浙西南山地高程1600~1700m和1200~1300m附近,年均温與暖性、温性針葉林帶的分界最相關,分界區間為13.3℃~13.6℃,在浙西南山地高程800m附近,風對森林上界有影響,但程度尚不能定量。 [7] 
②對比和分析了前人對陝北黃土高原植被的研究成果後認為陝北黃土高原的闊葉櫟林為主的森林界限截止於渭北黃土高原北部,即隴縣、彬縣、宜君、銅川、黃龍一線。經過植被破壞和土壤侵蝕后土壤基質已經嚴重旱化和貧瘠化,通過重建植被土壤基質是可以逐步恢復的。植被的重建應該首選擇先鋒植物種類,造林後應及時進行改造,使其向接近該區天然林(植被)的方向發展,並需要建立一套可持續的森林經營體系。 [8]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