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棘臂蛙

鎖定
棘臂蛙(學名:Rana liebigii)為蛙科蛙屬的兩棲動物。頭扁平,頭寬大於頭長;吻端圓,微突出下唇,吻稜不顯;頰部向外傾斜;鼻孔略近眼;鼓膜不顯;犁骨齒呈“\/”形,自內鼻孔內側向中線傾斜,齒列後端間距窄;舌橢圓形,後端缺刻深。在中國大陸,分佈於西藏等地,多生活於小流溪。其生存的海拔範圍為1880至3900米。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尼泊爾
中文學名
棘臂蛙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Chordata
兩棲綱Amphibia
無尾目Anura
蛙科Ranidae
蛙屬Rana
棘臂蛙R. liebigii
分佈區域
西藏等地

棘臂蛙形態特徵

成體:雄蛙體長64--103mm,雌蛙體長76—118mm。頭扁平,頭寬大於頭長;吻端圓,微突出下唇,吻稜不顯;頰部向外傾斜;鼻孔略近眼;鼓膜不顯;犁骨齒呈“\/”形,自內鼻孔內側向中線傾斜,齒列後端間距窄;舌橢圓形,後端缺刻深。
前肢短,前臂及手長不到體長之半;雄蛙前臂明顯比雌蛙者粗壯;指端膨大呈球狀,第一、第二指幾乎等長,略短於第四指;指側微具緣膜;指近端關節下瘤甚顯;內掌突大,卵圓形,外掌突小而窄長。後肢長,前伸貼體時脛跗關節達眼或略超過,左、右跟部重疊,脛長超過體長之半;趾端球狀;第一、第五趾外側緣膜明顯,後者緣膜僅達趾基部;趾間全蹼;外側踱間蹼超過踱長之半;第三、第五趾幾乎等長,末端達第四趾第三關節下瘤下方;關節下瘤明顯;內踱突大、橢圓形,無外踱突;無跗褶。 [1] 
皮膚較粗糙,背面和側面散佈有圓疣和長疣;四肢背面的小疣粒排列成縱膚稜狀;體背兩側眼後至跨部的長疣連續或斷續的相連構成背側褶,後端不明顯。枕部有一顯著的橫膚溝;顳褶平直而粗厚。腹面皮膚光滑。雄性胸部兩側有黑刺團;前肢粗壯,前臂內側、內側三指以及內掌突內緣有椎狀黑色刺;有一對嚥下內聲囊;雌性無此特徵。 [2] 
生活時體色變異大,背面橄欖褐色、棕紅色、褐紅色或棕褐色;四肢背部的深色斑紋極不規則。腹面灰白色,夾雜有黑色或者深灰色的小點或雲斑;股後黑褐色,散佈有黃色或者棕色小點。浸泡標本背面呈淺褐色或深褐色,散佈有深色斑,疣粒及周圍顏色棕黑色;四肢背部的斑紋細窄,棕黑色;腹面呈灰色或褐色雲斑狀。雄性胸部的刺團清晰可見,但黑色脱落。 [2] 

棘臂蛙生物學資料

該蛙生活於1 880~3 900 m高山區的小溪及其附近。白天多隱伏於溪內大石下,夜晚出外活動,常蹲於石上。繁殖季節在8~9月;卵產在溪內大石塊下,卵單粒不均勻地附着在石底面。蝌蚪生活於流溪的深水坑內。 [3] 

棘臂蛙地理分佈

西藏(吉隆、聶拉木、亞東);尼泊爾,印度北部,印度(西孟加拉邦大吉嶺、北方邦、喜馬偕爾邦、賈穆納)和克什米爾。 [1] 
參考資料
  • 1.    費梁.中國動物志 兩棲綱 下 無尾目:科學出版社,2009.07:1388
  • 2.    李丕鵬,趙爾宓,董丙君.西藏兩棲爬行動物多樣性:科學出版社,2010.03:43
  • 3.    費梁,葉昌媛,江建平.中國兩棲動物及其分佈彩色圖鑑: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12: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