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棗葉黑斑病

鎖定
棗葉黑斑病是由棗假尾孢侵染所引起的、發生在棗樹葉片上的一種病害。主要危害毛葉棗,棗感病後花期葉片出現灰褐色或褐色圓形斑點,進而形成圓斑,直徑1-1.5毫米。造成果實變小,品味降低,影響品質和產量。病重時造成葉片早落,影響坐果,出現幼果早落。 [1-2] 
棗葉黑斑病分佈於中國、非洲、印度和澳大利亞。在中國主要分佈於海南、台灣、雲南、河南、山東、湖南、浙江等棗區。棗葉黑斑病於當年10月開始零星發生,到翌年2-3月為發病高峯期,這時病株上大部分葉片佈滿黑色顆粒,部分葉片壞死脱落。隨着病葉的脱落,健壯的植株又抽出新梢新葉,新抽嫩葉上未見到症狀。4月底至10月份為病害的衰退期。 [1-4] 
棗葉黑斑病的防治方法以農業防治和化學防治為主。首先嚴格實行檢疫措施,清除落葉燒燬。加強土肥水管理,增強樹勢,培養壯枝;最後配合藥劑進行防治。 [1]  [3] 
中文名
棗葉黑斑病
外文名
Jujube leaf black spot
病    原
棗假尾孢
為害作物
為害部位
葉片

棗葉黑斑病研究學史

1975年在印度哈里亞納發現棗葉黑斑病,1985年中國雲南農業科學院熱帶亞熱帶經濟作物研究所的果園中發現毛葉棗發病,到1987年調查,病害已遍及整個果園。 [4] 

棗葉黑斑病病原特徵

病原為棗假尾孢( Isariopsis imdica var. Ziziphi),屬半知菌亞門真菌。子實體生於葉背面,菌絲體內生或表生。表生菌絲淺青黃色,平滑,有隔膜,寬2-3.5微米,無子座。分生孢子梗簇生至緊簇生,從氣孔伸出或突破錶皮,或單生於表生菌絲上,青黃褐色,孢梗簇呈青黃褐色至淺褐色,孢子梗頂部色澤較淺,寬度不規則,直立或彎曲,分枝,上部稍呈曲膝狀,頂部寬圓至圓錐形,有時有較明顯的疤痕,但不加厚,多隔膜,長45-215微米,寬5-8微米。分生孢子。倒棍棒形,淺黃褐色。直立至中度彎曲,頂部寬圓至鈍圓,基部倒圓錐形平截,0-3個隔膜,長25-47.5微米,寬8-10.8微米。該種病原可侵染棗、毛葉棗、野生酸棗。 [1] 

棗葉黑斑病為害症狀

棗葉黑斑病
棗葉黑斑病主要危害葉片。發病初期,葉片背面有零星黑點,以後逐漸擴大成圓形或不規則形狀的病斑。嚴重時,病斑連成片,葉片背面出現煙煤狀的大黑斑。葉面呈現黃褐色斑點。受害葉片捲曲、早落,造成棗果小,品質差,產量低。 [1] 

棗葉黑斑病侵染循環

定植1年而未結果的棗園發病輕,定植3年已結果的棗園發病重。該病侵染性強,適應性廣,必須引起重視,應防止繼續離,是向中國內地棗區傳播。 [4] 

棗葉黑斑病分佈範圍

棗葉黑斑病分佈於中國、非洲、印度和澳大利亞。在中國局部地區發生,主要分佈於海南、台灣、雲南、河南、山東、湖南、浙江等棗區。 [1-2]  [4] 

棗葉黑斑病流行規律

棗葉黑斑病於當年10月開始零星發生,到翌年2-3月為發病高峯期,這時病株上大部分葉片佈滿黑色顆粒,部分葉片壞死脱落。隨着病葉的脱落,健壯的植株又抽出新梢新葉,新抽嫩葉上未見到症狀。4月底至10月份為病害的衰退期。 [3]  該病的發生與雨季有很大關係,隨雨季來臨的早晚提前或推遲。 [1]  但在乾熱區發生時情況又有所不同,如在中國雲南元謀,一經發生,蔓延很快,易使毛葉棗大面積受害。且該病的發生與雨季有很大關係,隨雨季來臨的早晚提前或推遲。多數年份在6月小雨季來臨後發病,這與濕度和風吹雨濺傳播有關。8月上旬至10月上旬雨季期間是該病發生的高峯期,所有的果園都不同程度地受害。10月中旬雨季結束後蔓延有所減弱,但由於前期病原菌積累較多,危害仍十分嚴重。使大量葉片黃化脱落,不僅影響光合作用,而且腋芽抽發,使果實養分供應不足而發生落果,嚴重影響產量。 [5] 

棗葉黑斑病防治方法

  1. 檢疫:嚴格實行檢疫措施,防止該病向內地傳播。 [1] 
  2. 農業防治:清除落葉燒燬。加強土肥水管理,增強樹勢,培養壯枝。2-3月份採果後進行修剪,剪除衰老枝、病枝、弱枝或更新主幹;把剪下的病枝和落下的病葉集中燒燬或深埋。 [1] 
  3. 化學防治:葉背出現淡黑色小斑點時,噴50%硫磺膠懸劑2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或65%代森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20%三唑酮可濕性粉劑250-400倍液,或50%甲基託布津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 [1] 
參考資料
  • 1.    郭書普主編,新版果樹病蟲害防治彩色圖鑑,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2010.04,第113-114頁
  • 2.    程亞東等主編,冬棗高產栽培技術,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2002.01,第121頁
  • 3.    邱強主編,原色棗·山楂·板栗·柿·核桃·石榴病蟲圖譜,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1996.08,第15頁
  • 4.    任國蘭主編;王莉等編著,棗樹病蟲害防治,金盾出版社,2003.02,第4-5頁
  • 5.    李健,鄭惠章編著,新興果樹 毛葉棗栽培技術,中國農業出版社,1999.12,第69-7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