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棗縮果病

鎖定
棗縮果病又稱黑腐病、鐵皮病,俗稱幹腰、黑腰、束腰病等,是由噬棗歐文氏桿菌、聚生小球殼菌、細鏈隔孢菌或磚格梨孢黴等侵染所引起的、發生在棗樹上的一種病害。 [1] 
棗縮果病是棗果主要病害。中國各地均有分佈,分佈於河北武邑陝西、安徽、甘肅省區,發生日趨嚴重,病果率10-50%,嚴重年份達90%以上,甚至絕收。病果失去食用價值。 [1-2] 
棗縮果病防治方法以農業防治和化學防治為主。在秋冬季節清理落葉、落果、落吊,早春刮樹皮,集中燒燬;合理冬剪,改善通風透光條件,防止冠內鬱閉。花期和幼果期噴酒0.3%硼砂或硼酸。萌芽前噴波美3-5度石硫合劑。7月下旬至8月上旬噴農用鏈黴素100-140單位/毫升,或50%琥膠肥酸銅(DT)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47%加瑞農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10%世高水分散粒劑2000-3000倍液。隔7-10天噴1次連續1-2次。 [1] 
中文名
棗縮果病
外文名
Jujube fruit erwinia rot
別    名
黑腐病
鐵皮病
別    名
幹腰
黑腰
束腰病
病    原
噬棗歐文氏桿菌、聚生小球殼菌、細鏈隔孢菌或磚格梨孢黴

棗縮果病病原特徵

病原較複雜。①細菌,草生羣,腸桿菌科噬棗歐文氏桿菌(Erwinia jujuboura Wang Cai Feng et Gao.);②半知菌亞門腔孢綱球殼孢目聚生小球殼菌(Dothiorella gregaria Sacc.);③半知菌亞門絲孢綱絲孢目細鏈隔孢菌(Alternaria tenuis Nees)和瘤座孢目磚格梨孢黴(Coniothyrium sp.)等。根據調研認為,該病病菌在不同地域和發病不同時期往往不同,在這一地區以真菌為主,在另一地區可能以細菌為主;未成熟果期以真菌為主,果近成熟期以細菌為主。 [3] 

棗縮果病為害症狀

棗縮果病危害棗果,引起果腐和提前脱落。 [2]  棗果在白熟期開始出現症狀。初期在果實中部至肩部出現水漬狀黃褐色不規則病斑,果面病斑提前出現紅色,無光澤;病斑不斷擴大,向果肉深處發展。果肉病斑區出現由外向內的褐色斑,組織脱水、壞死,黃褐色果肉有苦味,病斑外果皮收縮;後期外果皮呈暗紅色,整果無光澤,果肉由淡綠色轉赤黃色,果實大量脱水,一側出現縱向收縮紋,果柄也變為褐色或黑褐色。比健果提早脱落。果實瘦小,失水皺縮萎蔫,果肉色黃,鬆軟呈海綿狀壞死,發苦。 [1] 

棗縮果病侵染循環

病原在樹上或落果落葉中越冬,靠昆蟲、雨水、露水傳播,從傷口侵入,或在花期侵入,呈潛伏狀態。 [1] 

棗縮果病流行規律

在中國華北地區,一般於棗果變白至着色時發病。棗果開始着色時發病8月上旬至9月上旬是發病盛期。降雨量大,發病高峯提前。一旦遇到陰雨連綿或夜雨晝晴天氣,此病就容易暴發成災。 [2] 
發病時期:從果梗窪變紅到1/3變紅時,棗肉含糖量18%以上,是該病的發生盛期。一般在8月中下句開始發病,8月下旬至9月初進入發病盛期。 [1] 
發生條件:若感病期陰雨連綿,或間斷性晴雨交替,高温、高濕天氣,連續大霧,病果率和病情指數常急劇上升,呈現暴發現象。該病的發生與刺吸式口器昆蟲的蟲口密切相關,介殼蟲、蝽象、壁蝨、葉蟬以及桃小食心蟲均可傳病。 [1] 

棗縮果病防治方法

棗縮果病農業防治

在秋冬季節清理落葉、落果、落吊,早春刮樹皮,集中燒燬;合理冬剪,改善通風透光條件,防止冠內鬱閉。 [1] 

棗縮果病化學防治

花期和幼果期噴酒0.3%硼砂或硼酸。萌芽前噴波美3-5度石硫合劑。7月下旬至8月上旬噴農用鏈黴素100-140單位/毫升,或50%琥膠肥酸銅(DT)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47%加瑞農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10%世高水分散粒劑2000-3000倍液。隔7-10天噴1次連續1-2次。 [1] 
加強對棗樹害蟲,特別是刺吸口器和蛀果害蟲,如桃小食心蟲、介殼蟲蝽象等害蟲的防治,可減少傷口,有效減輕病害發生。前期噴施殺蟲劑,如4.5%比殺力(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000-1500倍液,或1.8%蟲蟎殺星(阿維菌素)乳油2000-2500倍液, 或80%敵百蟲800-1000倍液,或50%殺螟松乳油1000-15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1000-1500倍液,或50%馬拉硫磷乳油 1000-1500倍液,或2.5%氯氟氰菊酯乳油4000-4500倍液,或 20%甲氰菊酯乳油1500-2000倍液,或50%辛敵乳油1500-2000倍液,或10%聯苯菊酯乳油6000-8000倍液,或20%氰戊菊酯乳油3000-4000倍液,以防洽食芽象甲、葉蟬、棗尺蠖為主;後期 8-9月結合殺蟲,採用氰氰菊酯等殺蟲劑與烯唑醇混合噴霧,對棗縮果病的防效可達95%以上。 [2] 
根據氣温和降雨情況,7月下旬至8月上旬噴第一次藥,間隔10 天左右再噴2-3次藥,棗果採收前10-15天是防治關鍵期。目前比較有效的藥劑有:農用鏈黴素200萬單位5000-6000倍液,或 80%好意(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噴藥時要均勻周到,霧點要細,使果面全部着藥,遇雨及時補噴。 [2] 
參考資料
  • 1.    郭書普主編,新版果樹病蟲害防治彩色圖鑑,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2010.04,第115-116頁
  • 2.    楊平華主編,莊稼醫生手冊,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04,第488頁
  • 3.    段霞,高廣梅主編,豫南山區林業有害生物及防治,黃河水利出版社,2007.09,第14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