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棗祗

(東漢末年屯田制的發明者)

鎖定
棗祗,生卒年不詳,潁川陽翟(今河南省禹州市)人,東漢末年屯田制的發明者。 [1] 
棗祗早年跟隨曹操起兵,擔任東阿令。建安元年(196年),曹操迎漢獻帝遷都許昌後,棗祗和韓浩建議設置屯田,政府將耕牛借給百姓,用於農耕,並按規定收租。曹操採納了這一建議,任命棗祗為屯田都尉,在許下募民屯田,興修水利,當年收穫了萬斛糧食。此後,各郡縣都設置田官。經過數年積累,倉廩豐實,所產的糧食能夠滿足軍隊供給和百姓日常生活所需,為曹操統一北方奠定了物質基礎。 [2] 
棗祗死後,曹操追思其功,追贈棗祗為陳留太守,追封列侯,其子棗處中繼承爵位。 [2] 
本    名
棗祗
所處時代
東漢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潁川陽翟(今河南省禹州市)
主要成就
首倡屯田制
追    贈
陳留太守
追    封
列侯

棗祗人物生平

棗祗投奔曹操

棗祗先祖本姓棘,先祖為了避難改棗氏。 [3-5] 
中平六年(189年),曹操陳留(今河南省祥符區)組織了一支五千人的武裝力量,準備討伐董卓 [6-7]  棗祗就是在這時投奔到曹操麾下,與曹操一起舉義兵,與董卓對峙。 [8] 
當時棗祗在社會上已經有很大名氣,在他歸附曹操後,袁紹也想得到棗祗,並多次派人禮闢棗祗,都被他斷然拒絕。棗祗的忠誠,令曹操非常感動,因而他深得曹操的器重。 [9-10] 

棗祗委任官職

初平三年(192年),曹操佔領兗州,自領兗州牧,任命棗祗為東阿令,鎮守東阿(今山東省東阿縣)。棗祗致力於勸課農桑,積穀屯糧;勤修武備,組織軍民操練,並將東阿城的城防工事加固修繕一新。 [10] 
興平元年(194年) [22] 呂布陳宮乘曹操出兵徐州之機,突然發難,襲擊兗州,各郡縣紛紛叛離。僅東阿、鄄城、範縣三城仍然忠於曹操。呂布、陳宮佔領兗州以後,派兵猛攻東阿城,因東阿城牆非常堅固,棗祗又率軍民頑強抵抗,因此東阿城始終都沒有被攻下。東阿成為日後曹操反攻呂布、重奪兗州的可靠後方和軍需基地。 [11] 
建安元年(196年),曹操迎漢獻帝遷都許昌,上表漢獻帝,任命棗祗為羽林監,宿衞宮中。 [12] 

棗祗首倡屯田

曹操擊敗了潁川汝南的黃巾軍,奪得了一大批耕牛、農具和勞動力。棗祗建議曹操利用這些農具,在許昌一帶開墾土地,實行屯田,以解決糧食問題。曹操採納了他的建議,並任命他為屯田都尉,全權負責屯田事宜。 [12]  [13] 
棗祗首先將荒蕪的無主農田收歸國家所有,把招募到的大批流民,按軍隊的編制編成組,由國家提供土地、種子、耕牛和農具,由他們開墾耕種,獲得的收成由國家和屯田的農民按比例分成。屯田實施的第一年,就得到百萬斛稻穀。 [7]  [14]  於是曹操就下令,郡國都置田官,招募流亡百姓開墾屯田。後來又接受棗祗的建議,下令軍隊屯田,屯田制得到廣泛地推行。 [15] 
棗祗首倡屯田制,使長期遭受戰爭破壞的北方農業生產,在短期內得以恢復並穩定了下來。失去土地的農民又重新回到土地上來,許多荒蕪的農田也被開墾,政府也積存了大量的糧食。幾年間有屯田的地方儲備的糧食都堆滿了倉庫,使曹操在所積蓄的糧食,征伐四方,有戰事時不會為糧食供給不及時或不足而發愁。 [16]  屯田制的實施,加快了曹操統一北方的進程。棗祗也因此被提升為陳留太守。 [12]  [15] 

棗祗英年早逝

不久棗祗就因病去世。事隔多年,曹操對棗祗還念念不忘,追封棗祗為列侯,追贈他為陳留太守,並讓他的兒子棗處中襲其侯位,並祭祀棗祗。 [12] 

棗祗主要影響

棗祗潛心農桑

棗祗注重農桑,對農業生產很有研究。他任東阿縣令期間,正值東漢末期。由於董卓之亂和連年不斷的軍閥混戰,人民流離失所,大片肥沃的土地被廢棄荒蕪,農業生產造成嚴重破壞,甚至出現了人吃人的慘景。有的軍隊因沒有糧食而散了夥。棗祗在這種混亂異常的情況下,潛心發展農桑,使得東阿家家植桑養蠶,户户糧食滿倉。興平元年(194年),曹操失去兗州,無立足之地,因得到棗祗和東阿軍民的接濟與支持,才轉危為安。 [17]  建安元年(196年),曹操擊敗了潁川汝南的黃巾軍,奪得了一大批耕牛、農具和勞動力。棗祗就建議曹操利用這些農具,在許昌一帶開墾土地,實行屯田,以解決糧食問題。曹操採納了他的建議,並任命他為屯田都尉,全權負責屯田事宜。 [15] 

棗祗倡導屯田

建安元年(196年),曹操遷都許昌後。便着手發展生產,推行一種新生產方式——“計牛輸谷”。規定官府把耕牛租給佃農使用,佃農便以租的耕牛多少,交納谷糧(或賦役)。這在東漢時期,雖然也是一項可行的辦法,但不能儘快收到較大的效果。東阿縣令棗祗看出了這一問題,便向曹操提出了實行屯田的建議。棗祗的屯田制方案一提出,便遭到許多人的反對,反對聲最大的是軍祭酒侯聲。他認為屯田制不足取,於官於民都無利。實行屯田是和朝廷唱對台戲,是異想天開。曹操在屯田問題上猶豫不決。棗祗到處遊説,宣傳屯田制的主張。曹操權其利弊,終於採納了棗祗的建議,並把棗祗由東阿縣令提拔為屯田都尉,還配備了懂作農業生產的韓浩做他的助手,具體做這項工作。曹操下令,所屬郡縣,都要配備一些值農業生產的官員,廣泛實行屯田。 [17] 
由棗祗首倡實施的“屯田制”,是在東漢末年豪強地主勢力急劇膨脹的歷史條件下,封建國家同豪強地主爭奪對無地流民的控制權,限制豪強地主無限度地奪取土地而採取的一種特殊制度。屯田制的實施,使長期遭受戰爭破壞的北方農業生產,在短期內得以恢復並穩定了下來。失去土地的農民又重新回到土地上來,許多荒蕪的農田也被開墾,政府也積存了大量的糧食。“數年中所在積慄,倉原皆滿”,使曹操“征伐四方,無運糧之勞”。屯田制的實施,不僅為曹操解決了令人頭疼的軍糧問題,而且還為他爭取了大量的人口,從而加快了曹操統一北方的進程它不僅在當時起了一定的積極作用,而且為後世開創了一種大規模的寓兵於農、兵農合一的先例,為後來歷代的封建統治階級所不同程度地仿效,在中國政治、經濟、軍事發展史上,都佔有重要的地位。 [15]  [23] 

棗祗歷史評價

曹操:①故陳留太守棗祗,天性忠能。 [24]  《加棗祗子處中封爵並祀祗令》②豐足軍用,摧滅羣逆,克定天下,以隆王室。祗興其功,不幸早沒,追贈以郡,猶未副之。 [24] 《加棗祗子處中封爵並祀祗令》
陳壽:軍國之饒,起於棗祗而成於峻。(《三國志》 [9] 
張鼐:建置田官,而專責其事,如魏用棗祗為都尉,故事則官有專司,而事易成,又一法也。 [25] 《明光宗實錄》引
蔡東藩:峻與祗戮力勸耕,才閲數年,得積穀數百萬斛,且令州郡各置田官,所在豐饒。操因此得用兵四方,不勞輸運,卒能戰勝攻取,兼併羣雄;曹氏功臣,祗峻當居首列!比諸兩荀一郭,殊不相讓。(《後漢演義》 [18] 

棗祗人際關係

  • 子輩
棗處中,棗祗之子,列侯。 [12] 
棗叔禕,棗祗之子(一説侄子),曹魏鉅鹿太守。 [3]  [19] 
  • 孫輩
棗據,棗祗之孫,西晉文學家。 [5]  [9]  [19] 
  • 曾孫輩
棗腆,字玄方,襄城太守。 [5] 
棗嵩,字台產,散騎常侍。 [5] 

棗祗後世紀念

棗祗棗祗砦

棗祗砦是棗祗昔年募民屯田處,今為村名,在河南省漯河市臨潁縣之北。 [2] 

棗祗棗祗河

棗祗河西起許昌市將官池鎮的辛集溝,東至臨潁縣北的王崗鄉,入潩水而達潁水,進而歸入淮河,是當年棗祗屯田時所開。 [20]  經歷代疏浚為潁水支流之一,是建安時期許下電田的重要遺址之一。明嘉靖《許州志》載:“棗祗河,在臨潁縣北二里,潁河四支流也。曹魏時棗祗募民屯田許下,引水以溉,得谷數萬斛,因以名河”。 [2] 

棗祗棗祗墓

棗祗墓位於河南省許昌城北的郊區田壩中,墓碑上寫着“屯田都尉棗祗之墓”幾個紅色的大字,這是曹操親筆題寫的。 [21] 

棗祗史料索引

陳壽三國志·卷十六·魏書十六·任蘇杜鄭倉傳第十六》 [9] 
裴松之注引《魏武故事》 [9] 
裴松之注引《文士傳》 [9] 
房玄齡等《晉書·卷九十二·列傳第六十二》 [3] 
參考資料
  • 1.    馬炎心.《曹魏故都 許昌》.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1.01:57-59
  • 2.    李彬凱;趙嵐.《歷史文化名城 許昌》.許昌:許昌市歷史文化名城基礎資料編審委員會,1992.03:19-35
  • 3.    《晉書·卷九十二·列傳第六十二》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0-10-10]
  • 4.    《晉書·卷九十二·列傳第六十二》:姓棘,其先避讎改焉。
  • 5.    《三國志·卷十六·魏書十六·任蘇杜鄭倉傳第十六》引《文士傳》:祗本姓棘,先人避難,易為棗。孫據,字道彥,晉冀州刺史。據子嵩,字台產,散騎常侍。並有才名,多所著述。嵩兄腆,字玄方,襄陽太守,亦有文采。
  • 6.    《三國志·魏書·武帝紀》:太祖至陳留,散家財,合義兵,將以誅卓。
  • 7.    《三國志·卷一·魏書一·武帝紀第一》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0-10-10]
  • 8.    《三國志·卷十六·魏書十六·任蘇杜鄭倉傳第十六》引《魏武故事載令》:始共舉義兵,周旋征討。
  • 9.    《三國志·卷十六·魏書十六·任蘇杜鄭倉傳第十六》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0-10-10]
  • 10.    《三國志·卷十六·魏書十六·任蘇杜鄭倉傳第十六》引《魏武故事載令》:後袁紹在冀州,亦貪祗,欲得之。祗深附託於孤,使領東阿令。
  • 11.    《三國志·卷十六·魏書十六·任蘇杜鄭倉傳第十六》引《魏武故事載令》:呂布之亂,兗州皆叛,惟範、東阿完在,由祗以兵據城之力也。後大軍糧乏,得東阿以繼,祗之功也。
  • 12.    《三國志·卷十六·魏書十六·任蘇杜鄭倉傳第十六》引《魏武故事載令》:後大軍糧乏,得東阿以繼,祗之功也。及破黃巾定許,得賊資業。當興立屯田,時議者皆言當計牛輸谷,佃科以定。施行後,祗白以為僦牛輸谷,大收不增谷,有水旱災除,大不便。反覆來説,孤猶以為當如故,大收不可復改易。祗猶執之,孤不知所從,使與荀令君議之。時故軍祭酒侯聲雲:‘科取官牛,為官田計。如祗議,於官便,於客不便。’聲懷此云云,以疑令君。祗猶自信,據計畫還白,執分田之術。孤乃然之,使為屯田都尉,施設田業。其時歲則大收,後遂因此大田,豐足軍用,摧滅羣逆,克定天下,以隆王室。祗興其功,不幸早沒,追贈以郡,猶未副之。今重思之,祗宜受封,稽留至今,孤之過也。祗子處中,宜加封爵,以祀祗為不朽之事。
  • 13.    陳壽《三國志·卷十六·魏書十六·任蘇杜鄭倉傳第十六》:是時歲飢旱,軍食不足,羽林監潁川棗祗建置屯田。
  • 14.    《三國志·卷十六·魏書十六·任蘇杜鄭倉傳第十六》引《魏書》:自遭荒亂,率乏糧谷。諸軍並起,無終歲之計,飢則寇略,飽則棄餘,瓦解流離,無敵自破者不可勝數。袁紹之在河北,軍人仰食桑椹。袁術在江、淮,取給蒲蠃。民人相食,州里蕭條。公曰:“夫定國之術,在於強兵足食,秦人以急農兼天下,孝武以屯田定西域,此先代之良式也。”是歲乃募民屯田許下,得谷百萬斛。於是州郡例置田官,所在積穀。征伐四方,無運糧之勞,遂兼滅羣賊,克平天下。
  • 15.    屯田制的創始人棗祗  .禹州文化網.2012-05-14[引用日期2020-10-10]
  • 16.    《三國志·卷十六·魏書十六·任蘇杜鄭倉傳第十六》:太祖以峻為典農中郎將,募百姓屯田於許下,得谷百萬斛,郡國列置田官,數年中所在積粟,倉廩皆滿。
  • 17.    政協東阿縣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東阿文史資料選輯 第10輯》.北京: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1994.08:89-93
  • 18.    《後漢演義·第七十四回》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0-10-10]
  • 19.    房玄齡《晉書·卷九十二·列傳第六十二》:棗據,字道彥,潁川長社人也。本姓棘,其先避仇改焉。父叔禕,魏鉅鹿太守。據美容貌,善文辭。弱冠,闢大將軍府,出為山陽令,有政績。遷尚書郎,轉右丞。賈充伐吳,請為從事中郎。軍還,徙黃門侍郎、冀州刺史、太子中庶子。太康中卒,時年五十餘。所著詩賦論四十五首,遇亂多亡失。子腆,字玄方,亦以文章顯。永嘉中為襄城太守。弟嵩,字台產,才藝尤美,為太子中庶子、散騎常侍,為石勒所殺。
  • 20.    運糧河:曹操的水系工程  .許昌文明網.2015-05-22[引用日期2020-11-13]
  • 21.    劉小沙.《中華歷代帝王傳 魏武帝曹操傳》.北京:團結出版社,2016.01:第150頁
  • 22.    夏傳才.《建安文學全書 曹操集校注》.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2013.06:第76-77頁
  • 23.    中共許昌市魏都區委組織部,魏都區曹魏文化研究所.《曹魏文化概覽》.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18.08:第189頁
  • 24.    林久貴,李露.《曹操全集》.武漢:崇文書局,2019.05:第109頁
  • 25.    光宗貞皇帝實錄 卷八 泰昌元年 八月 二十八日 12  .明清實錄數據庫[引用日期2022-09-30]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