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棗園村

(山東省東營市利津縣棗園村)

鎖定
棗園村是一個村落的名稱,在我國,不同的省市地區有同名分佈,他們的地理位置不同,文化、經濟、資源分佈也不同。
中文名
棗園村
所屬地區
山東省東營市利津縣棗園村
人口數量
495人
機    場
黨    員
黨員32名

棗園村村村概況

山東省利津縣棗園村處於城鄉結合部,是典型的城中村,現有村民145户,495口人,其中黨員31名。走進棗園村,排排別墅、樓房掩映在綠蔭間,村內市場上店鋪林立,“三縱七橫”十條公路人聲熙嚷,六層敬老幸福園裏歡聲笑語,到處透着文明和諧的新農村氣息。
近年來,在各級黨委政府的領導下,該村以黨的建設為總抓手,充分利用城中村區位優勢,艱苦創業、大膽創新、勇於開拓,積極做好城中村改造與加快經濟發展結合文章,逐步探索出一條以市場建設發展第三產業為主軸,以村莊改造的載體的發展思路,發揮村集體優勢,推動民營經濟發展,壯大了集體經濟。該村投資1000多萬元,建設了全縣最大的農貿市場,在搞活經濟的同時,方便了羣眾生活,實現政府和村集體雙贏。目前,已建成佔地300畝的利津棗園貿易市場,2.5萬平方米的商品房,集體固定資產達到2000多萬元。
大河有水,小河滿。村集體富裕了,村民的生活也發生了“質”的改變。該村兩委積極引導村民調整產業結構,採取八仙過海抓經濟和兩條腿走路等有效措施,實現村民共同富裕。截止目前,90%的村民户住上了住宅樓和別墅,80%的老年人住上了居家式敬老幸福園,水、電、暖、氣、訊、醫、託樣樣齊全。村民宅院固定資產達到6000多萬元,户均資產達到40多萬元。
繁榮鄉村文化,力促新農村建設。這個村在敬老、愛老、雙擁共建和城鄉建設方面,在全縣做出了表率,成為全市乃至全省新農村建設標兵。為活躍羣眾文化生活,成立了150人的威風鑼鼓隊,每逢重大節日、重大活動,棗園村民代表全縣登台演出。鑼鼓隊還應邀去過濟南、濱州、東營等周邊地區參加演出,可謂聲名遠播,為傳播利津文化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棗園村的發展得到了各級黨委、政府充分肯定。該村先後別評為全國新農村建設先進單位,全國計生工作先進單位,省級文明村,市級小康示範村、先進黨支部等榮譽稱號,村支部書記吳連山被評為山東省勞動模範。

棗園村新鮮事蹟

漂亮氣派的住宅樓,寬敞整潔的街道,各式各樣的家庭轎車,精神抖擻的羣眾,走在利津街道棗園村的大街小巷,讓人感受到新農村建設的欣欣向榮。農村富裕了,農民生活發生了天翻地覆的改變,出現了不少新鮮事。棗園人正享受着新生活帶來的幸福和快樂。
幸福園裏“夕陽紅”
“沒想到,這麼大歲數了,還能趕上好時候,在這兒住很舒心,很幸福……”今年92歲的李清雲老人告訴筆者。筆者在該村幸福園看到,老人個個滿面紅光,有説有笑,其樂融融。從去年起,棗園村60歲以上的老年人全部入住村建撫老公寓樓——— 幸福園。
近年來,該村利用優越的交通區位優勢,以市場建設為抓手,以村莊改造為載體,村集體經濟逐步壯大。2009年,該村人均純收入達到11000元,80%的村民都住上了別墅和樓房。“老人們為棗園村的發展立下了汗馬功勞,我們不能忘記。”棗園村黨支部書記吳連山告訴筆者。2007年,該村投資1000多萬元,建成全市村莊中規模最大的綜合性撫老公寓。在硬件建設上,為方便老人進出,專門安裝了適合老年人乘坐的電梯,接入了天然氣和暖氣,24小時供應熱水。在軟件服務上,每週召開一次生活座談會,由老人代表對生活提出改進意見。醫務人員每月對老人進行一次全面體檢,瞭解和掌握每位老人的健康狀況,錄入健康檔案。結合當前開展的“從我做起,走向文明”主題實踐活動,該村開展了為“老年人送快樂”活動,通過與老年人互動,為他們送去了歡樂。

棗園村網上趕集

“在網上買的這個多功能足浴盆,既便宜又好用……”家住棗園村的姜豔正在向姐妹們傳送“真經”。網上購物已經成了她全家人的主要消費方式。“我和老公的手機、車飾用品、還有年貨都是在網上買的,能省不少錢呢。”她自豪地告訴筆者。現如今,像姜豔一樣,棗園村越來越多的村民喜歡在網上“趕大集”。
這一切得益於該村的“寬帶網户户通”工程。經濟發展了,思想意識也不能落伍,該村深刻認識到,網絡就是生產力,網絡就是知識,就是財富。去年,該村投資3萬多元,將光纜信號接入各家各户,只要家裏有電腦,就能連上網絡。寬帶入户後,催生出一大批“網絡高手”。在他們的帶動下,全村掀起了學習電腦的高潮,有的學技術,有的在網上找市場,有的還開起了網店。跑物流生意的王傳寶,註冊成為全國物流網的會員,在網上找客户,三個月的時間,多賺了近5000多塊錢。現在,他為了及時尋找客户,專門配上隨車筆記本電腦,利用無線上網卡,無論走到哪裏,都能找到生意。

棗園村興自駕遊

“這是俺全家去年到青州雲門山‘自駕遊’的照片……”68歲的王克延大爺邊説邊把照片拿給筆者看,臉上的喜悦之情溢於言表,“今年春暖花開時,再和家人到北京轉一圈,多拍點照片,把美好的瞬間留住”。
像他一樣,越來越多的村民,喜歡上了“自駕遊”。近年來,通過勤勞的雙手富起來的棗園村民,買上了小轎車,有的家庭甚至買了2輛轎車。他們經常利用空閒時間,帶上老人孩子,到附近景點“自駕遊”,不但鍛鍊了身體、豐富了業餘生活,而且開闊了思路,學習了知識。有的還在外出參觀旅遊時,發現並引進了致富項目。
搞木材生意的吳學山,就是幾年前外出旅遊時發現並引進這一致富項目的。通過幾年的發展,他住上了別墅,買了轎車,在以前想也不敢想的事變成了現實。他告訴筆者:“現在的農村不比城裏差,這幾年,俺一家人每年都出去考察旅遊,每次出去都有新的收穫,俺又瞅準了一個好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