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棕雞鵟

鎖定
棕雞鵟(學名:Buteogallus aequinoctialis):是鷹科、雞鵟屬的一個物種。體長42-47釐米,體重505-945克,翼展90-106釐米。比大多數同屬擁有更短的翅膀。兩性相同,但與大多數猛禽一樣,雌性稍大。成鳥的頭部、頸部和喉嚨黑色。其餘上體為黑褐色。初級飛羽和次級飛羽的羽基部紅褐色,在黑色邊界上方形成一條明顯的帶。尾巴黑色,中間有一條微弱的白色條紋。胸後部呈肉桂色,帶有細而規則的黑色條紋。
常生活在沿海低地沼澤、紅樹林、 潮濕的稀樹草原和河流邊緣等地。單獨或成對生活。主要取食螃蟹等食物。分佈於巴西、法屬圭亞那、圭亞那、蘇里南、特立尼達和多巴哥、委內瑞拉。始於奧裏諾科三角洲以東,一直延伸到巴西南部的巴拉那州。
(概述圖參考來源: [5] 
中文名
棕雞鵟
拉丁學名
Buteogallus aequinoctialis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鳥綱
亞    綱
今鳥亞綱
鷹形目
鷹科
亞    科
鵟亞科
雞鵟屬
棕雞鵟
亞    種
無亞種 [1] 
命名者及年代
(Gmelin, 1788)
保護級別
近危(NT)IUCN標準 [2] 
外文名
Rufous Crab-hawk, Rufous Crab Hawk, Rufous Crab-Hawk

棕雞鵟形態特徵

棕雞鵟是一種體型略大的猛禽,體長42-47釐米,體重505-945克,翼展90-106釐米。這種大而黑褐色的雞鵟比大多數同屬擁有更短的翅膀。棲息時,翅膀的尖端與尾巴的中間橫杆齊平。兩性相同,但與大多數猛禽一樣,雌性稍大,但最重的比例要達25%。成鳥的頭部、頸部和喉嚨黑色。其餘上體為黑褐色,邊緣和羽尖呈棕褐色鱗片狀。初級飛羽和次級飛羽的羽基部紅褐色,在黑色邊界上方形成一條明顯的帶。尾巴黑色,中間有一條微弱的白色條紋和一個較窄的淺色尖端。胸部的後半部分完全呈肉桂色,帶有細而規則的黑色條紋。 [3] 
亞成鳥與成鳥有很大不同。幼鳥的上體呈褐色,或多或少帶有紅褐色和淺黃色的鱗片紋。次級飛羽的紅褐色帶比成鳥略淺。尾巴呈灰色,有幾道小條紋。眉毛奶油色,臉頰上有黑色條紋。底面從奶油色到淺黃褐色,胸部有大量暗淡的條紋。大腿被羽毛遮蓋。 [3] 
成鳥虹膜一般棕色,但也有亮黃色到紅橙色不等。腿呈橙色至橙紅色。幼鳥有暗黃色的蠟質,腿呈棕黃色或黃色。 [3] 

棕雞鵟棲息環境

棕雞鵟僅生活在沿海地區,只深入內陸幾十千米。 它們棲息於沿海沼澤地、河流下游接壤的紅樹林中,也存在於周圍潮濕的大草原中。所有這些棲息地都位於海平面以上幾米處。 [3] 

棕雞鵟生活習性

棕雞鵟單獨或成對生活。很容易被觀察到,因為經常棲息在樹上,當人們接近時並不害怕。空中展示包括單獨或成對的飛行,在飛行期間會在天空中高空盤旋。一對情侶會一起進行令人眼花繚亂的下潛。單身雄鳥還會進行起伏飛行,其軌跡具有過山車的形狀。 [3] 
該物種是留鳥,但它們也會沿着海岸進行短途遷徙,可能是為了尋找食物。偶爾會飛向近海,一些鳥類甚至可以到達特立尼達 [3] 
響亮而悦耳的口哨聲經常引起人們的注意,還可以聽到一種由6個或7個音符組成的音樂嘀聲,前3個或4個是快音,其他的是低的和下降的聲調。幼鳥會發出刺耳的“ke-KEE-KEE-Ka-ca”呼叫,第2個和第3個音更高更響。 [3] 
狩獵時,棕雞鵟佇立在低矮的樹枝上,會潛入泥漿中,用爪子抓住螃蟹。螃蟹經常在其洞穴的出口或附近的泥灘中出沒。捕捉獵物使棕雞鵟的喙和腿經常沾滿泥土,顯得不是那麼幹淨。該物種幾乎只吃螃蟹,所以在英語中,它被稱為紅蟹鷹(Rufous crawl hawk)。對成年棕雞鵟進行解剖研究,發現它們的胃裏偶爾也有魚。 [3] 

棕雞鵟分佈範圍

產於委內瑞拉東部的奧裏諾科三角洲,沿着南美東北海岸,經圭亞那、蘇里南和法屬圭亞那到達巴西南部的巴拉那。除了在特立尼達、特立尼達和多巴哥以外,棕雞鵟在整個分佈範圍內很常見。在巴西,核心分佈發生在從馬拉尼昂(或者是皮奧伊)到阿馬帕,而從塞阿拉巴拉那顯然很少見。 [2] 
棕雞鵟分佈圖 棕雞鵟分佈圖 [2]

棕雞鵟繁殖方式

棕雞鵟的繁殖季節對應於相關地區的雨季。在蘇里南,繁殖季節是2-8月。在巴西東南部,從9月開始並持續幾個月。巢主要由樹枝或樹棍搭建而成,用綠葉裝飾點綴,被放置在位於紅樹林或小溪旁的樹上。在法屬圭亞那,鳥巢通常安置在紅樹林中。每窩產1-2枚卵,孵化期未知。尚不清楚幼鷹的留巢期和父母照顧的時間。 [3] 

棕雞鵟保護現狀

棕雞鵟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2018年 ver3.1——近危(NT)。 [2] 

棕雞鵟種羣現狀

棕雞鵟已被列為近危,由於其沿海紅樹林棲息地的轉變和退化而正在經歷適度快速的衰退。該物種的具體數量和下降趨勢的信息不多,更多的信息可能會促使未來進一步重新分類。截止2001年,物種尚未量化,但估計有數千只,假設每千米平均有1對棕雞鵟,沿着大約6,000千米的海岸線呈直線分佈。 [2] 
趨勢證明:由於失去紅樹林棲息地,該物種被預見性地疑似正在經歷適度快速的持續衰退。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