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棕犀鳥

鎖定
棕犀鳥(學名:Buceros hydrocorax):犀鳥科、角犀鳥屬鳥類。體長65釐米,體重1171-1824克。形態美觀。喉嚨裸露的皮膚黃色;腿和腳珊瑚紅色;頭部和身體的其餘部分,除了尾覆羽,均呈深紅褐色。指名亞種的喙完全是紅色的,而薩馬島亞種的喙的末端是淡黃色。
棲息於潮濕的熱帶低地森林中。常成對活動,白天覓食,食物通常是植物的果實和種子,也吃昆蟲和蜈蚣;動物性物質的比例約佔其食譜的22%。是菲律賓特有物種,主要集中在呂宋島。
中文名
棕犀鳥
拉丁學名
Buceros hydrocorax
外文名
英文 Northern Rufous Hornbill, Rufous Hornbill
西班牙文 Cálao Rojipardo
國際瀕危等級
易危(VU) [2]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鳥綱
犀鳥目
犀鳥科
角犀鳥屬
棕犀鳥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亞    綱
今鳥亞綱
亞    種
2亞種 [1] 
命名者及年代
Linnaeus, 1766

棕犀鳥動物學史

棕犀鳥(Buceros hydrocorax)和南棕犀鳥(B. mindanensis)曾經被西布利(Sibley)和夢露(Monroe)(1990年,1993年)劃為同一個物種棕犀鳥(B. hydrocorax)的二個亞種:指名亞種(Buceros hydrocorax hydrocorax Linnaeus, 1766)和棉蘭老島亞種(Buceros hydrocorax mindanensis Tweeddale, 1877)。2014之後被劃分為二個獨立物種。 [2] 
棕犀鳥

棕犀鳥形態特徵

棕犀鳥體長65釐米,體重1171-1824克。頭盔和基部附近的下頜骨的一半是暗紅色。位於下頜骨的變化更深。喙的其餘部分呈黃白色。一條黑帶環繞着眼睛,沿着臉頰向下延伸並覆蓋下頦。喉嚨上部呈淺褐色,胸部黑色。頭部和身體的其餘部分,除了尾覆羽,均呈深紅褐色。肩胛處和翼覆羽呈棕色。上尾覆羽是鐵鏽紅色,尾巴的下面更深。初級飛羽黑色,次級飛羽的邊緣在外圓角上有鏽跡。根據地理分佈,虹膜的顏色從亮黃色到淡綠色不等。眼眶皮膚為黑色,眼睛下方有淡黃色條紋。喉嚨裸露的皮膚黃色。腿和腳珊瑚紅色。 [3] 
棕犀鳥外貌特徵因亞種而略有不同。可以其頭盔的特定形狀和顏色來區分。薩馬島亞種(Buceros hydrocorax semigaleatus)的特別之處在於它的頭盔不太大。指名亞種的喙完全是紅色的,而薩馬島亞種的喙的末端是淡黃色。但是,無論是哪個亞種,雄鳥和雌鳥都非常相似,很難區分。然而,上頜骨底部的凹槽在雄鳥中是黑色的,在雌性中是紅色的。 [3] 
亞成鳥的羽毛變化較大,因為它們有白色的體羽、帶黑色條紋的白尾巴、喙和腿黑色。一年後,會換上與成鳥相同的羽毛。 [3] 

棕犀鳥棲息環境

棲息於低地和山丘上,通常生活的海拔高度在760米以下,但它們也可以在海拔2100米的阿波山上生活。 [3] 

棕犀鳥生活習性

棕犀鳥通常以3-7只的小羣生活。它們是特別吵鬧的鳥類,它們規律的叫聲和沙啞的聲音在1千米以外都能聽到。飛行也很吵,包括一系列的翅膀拍打,然後是相當長的滑翔。該物種大部分時間都在樹上度過,很少降落到地面。
雜食性。食物主要是果實,以從大樹上採集的柔軟果實和種子為食。然而,在早上,也會吃灌木叢中找到的昆蟲和蜈蚣。動物性物質的份額約佔其食譜的22%。 [3] 

棕犀鳥分佈範圍

菲律賓的特有種,分佈於呂宋島和馬林杜克省的11個島嶼上。分佈密度很不均勻,在某些地區很普遍,特別是在該國北部的大島呂宋島馬德雷山脈
棕犀鳥分佈圖 棕犀鳥分佈圖 [2]

棕犀鳥繁殖方式

據報道,棕犀鳥在萊特島的繁殖季節為3-5月,該物種在2-8月成對出現。繁殖季節開始後,雌鳥在一棵相當高的大樹上挖一個洞,然後把自己圈在裏面,只留下一個小開口,雄鳥在雌鳥孵化時通過這個開口餵養它。棕犀鳥築巢系統的獨創性在於建立了一種合作繁殖的形式。雄鳥確實得到了幾個助手的支持,這些助手幫助它完成為雌性和2-4只雛鳥提供食物的任務。這些幫手由一個或多個通常是未成熟的非繁殖的棕犀鳥組成。雄鳥的工作減輕了,在巢穴和覓食樹之間的穿梭次數減少了。不斷餵養的年輕棕犀鳥的生存機會增加了。一旦幼鳥長出所有的羽毛並能夠起飛,經過一段有時長達4個月以上的長時間後,雌鳥就會打破壁壘,放走它們。在獲釋後的幾周內,父母繼續餵養幼鳥,並且仍然受益於助手的幫助。 [3] 

棕犀鳥亞種分化

棕犀鳥(2亞種)

中文名稱
學名
命名者及年代
1
棕犀鳥指名亞種
Buceros hydrocorax hydrocorax
Linnaeus, 1766
2
棕犀鳥薩馬島亞種
Buceros hydrocorax semigaleatus
Tweeddale, 1878
[1] 

棕犀鳥保護現狀

棕犀鳥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2020年ver3.1——易危(VU)。 [2] 

棕犀鳥種羣現狀

該物種的種羣規模尚未量化,但被描述為當地常見。趨勢理由:缺乏關於精確種羣趨勢的數據,但認為由於廣泛的棲息地喪失和退化以及狩獵和誘捕導致的死亡率,三代(約49年)內的數量迅速下降。2001-2019年間,森林超過30%覆蓋率的損失率為4.7%,這相當於三代間的損失率為12%。2016-2019年間,超過30%的森林覆蓋率以1.2%的速度消失。預計未來三代,這相當於17.7%的下降率。該物種對森林退化也很敏感,並受到巨大的狩獵壓力。狩獵造成的數量下降尚未量化。由於棲息地質量持續下降,並且缺乏證據表明狩獵壓力會停止,未來的下降速度預計將落在30-49%的範圍內。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