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棕漠土

鎖定
棕漠土(brown--desert soil)也稱棕色荒漠土,是暖温帶漠境條件下發育的地帶性土壤類型。土壤的形成過程完全受漠境水熱條件所左右,碳酸鈣、石膏與易溶鹽的聚積作用普遍。地表通常為成片的黑色礫冪,全部表面由礫石或碎石組成。削麪分化比較明顯,腐殖含量極低,多小於0.3%,呈鹼性反應,土壤代換量很小。在我國主要分佈在甘肅河西走廊西部、新疆東部和塔里木盆地等。 [1] 
中文名
棕漠土
外文名
brown desert soil
地    區
暖温帶
性    質
石膏鹽層
又    稱
棕色荒漠土
分    佈
甘肅河西走廊西部

棕漠土釋義

棕漠土(brown--desert soil)也稱棕色荒漠土,是暖温帶漠境條件下發育的地帶性土壤類型。土壤的形成過程完全受漠境水熱條件所左右,碳酸鈣、石膏與易溶鹽的聚積作用普遍。 [1] 

棕漠土分佈

土中面積最大的類型。廣泛分佈在新疆天山山脈、甘肅的北山一線以南,嘉峪關以西,崑崙山以北的廣大戈壁平原地區。以河西走廊的西半段,新疆東部的吐魯番、哈密盆地和噶順戈壁地區最為集中。塔里木盆地周圍山前的洪積戈壁,以及這些地區的部分乾旱山地上也有分佈。棕漠土的西部地區分佈着我國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瑪干沙漠,面積約31萬平方公里,以流動風沙土為主。 [1]  [2] 

棕漠土特性

棕漠土棕漠土的剖面特徵

1、棕漠土的地表通常亦為黑色的礫冪,全剖面主要由礫石或碎石組成,但剖面分化亦明顯。表層為一發育很弱的孔狀結皮,厚度小於1釐米;
2、在結皮下為棕色或玫瑰紅色的鐵質染色層,細土顆粒增加,但無明顯結構,土層厚度只有3—8釐米;
3、石膏聚集層在上述土層以下;
4、石膏層以下有時出現黑灰色的堅硬鹽磐;
5、鹽磐層以下即過渡到沙礫石或破碎母巖。

棕漠土棕漠土理化特徵

1、在結皮層中碳酸鈣最多,可達60~110g/kg,向下急劇減少;
2、在表層或亞表層中,石膏含量相當高,而在石膏狙聚積層中,最高含量可達300g/kg以上;
3、從表層起即有易溶鹽出現,鹽分組成常以氯化物為主,如剖面下部出現鹽磐層,其中易溶鹽含量可高達300g/kg~400g/kg,個別可超過500g/kg;
4、有機質含量極低,多小於3g/kg;
5、呈強鹼性反應,一般不含蘇打,也沒有鹼化現象;
6、顆粒組成為粗骨性,在石礫部分,直徑大於5毫米以上,礫石可佔總重的500g/kg以上,細粒部分以中、細沙為主,粘粒含量一般在180g/kg以下。 [2] 
參考資料
  • 1.    楊展覽,李希聖.《地理學大辭典》.安徽:安徽人民出版社,1992.09
  • 2.    王志豔.《土壤世界》.內蒙古:內蒙古人民出版社,20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