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棕櫚花

鎖定
棕櫚花,中藥名。為棕櫚科植物棕櫚Trachycarpus fortunei (Hook.)H.Wendl.的花蕾及花。長江以南各地多有分佈。具有止血,止瀉,活血,散結之功效。常用於血崩,帶下,腸風,瀉痢,瘰癧。
別    名
棕櫚木子
棕筍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單子葉植物綱
初生目
棕櫚科
棕櫚屬
棕櫚
分佈區域
長江以南各地多有分佈
中文學名
棕櫚花
採收時間
4-5月
毒    性
小毒《本草拾遺》

棕櫚花入藥部位

花蕾及花。

棕櫚花性味

味苦、澀,性平。

棕櫚花歸經

歸肝、脾經。

棕櫚花功效

止血,止瀉,活血,散結。

棕櫚花主治

血崩,帶下,腸風,瀉痢,瘰癧。

棕櫚花相關配伍

1、治痔漏濃血不止:棕櫚花曬乾為末,空心米飲調下三錢。(《古今醫統》)
2、避孕:月經期內取(棕櫚)花6-10g。水煎服。(《青島中草藥手冊》)

棕櫚花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10g;或研末,3-6g。外用:適量,煎水洗。

棕櫚花使用注意

《本草拾遺》:“初生子戟人喉,未可輕服。”

棕櫚花採集加工

4-5月花將開或剛開放時連序採收,曬乾。

棕櫚花形態特徵

棕櫚,又名棕、栟櫚、棕樹、山棕、棕葵花。喬木狀,高3-10米或更高,樹幹圓柱形,被不易脱落的老葉柄基部和密集的網狀纖維,除非人工剝除,否則不能自行脱落,裸露樹幹直徑10-15釐米甚至更粗。葉片呈3/4圓形或者近圓形,深裂成30-50片具皺摺的線狀劍形,寬約2.5-4釐米,長60-70釐米的裂片,裂片先端具短2裂或2齒,硬挺甚至頂端下垂;葉柄長75-80釐米或甚至更長,兩側具細圓齒,頂端有明顯的戟突。花序粗壯,多次分枝,從葉腋抽出,通常是雌雄異株。雄花序長約40釐米,具有2-3個分枝花序,下部的分枝花序長15-17釐米,一般只二回分枝;雄花無梗,每2-3朵密集着生於小穗軸上,也有單生的;黃綠色,卵球形,鈍三稜;花萼3片,卵狀急尖,幾分離,花冠約2倍長於花萼,花瓣闊卵形,雄蕊6枚,花葯卵狀箭頭形;雌花序長80-90釐米,花序梗長約40釐米,其上有3個佛焰苞包着,具4-5個圓錐狀的分枝花序,下部的分枝花序長約35釐米,2-3回分枝;雌花淡綠色,通常2-3朵聚生;花無梗,球形,着生於短瘤突上,萼片闊卵形,3裂,基部合生,花瓣卵狀近圓形,長於萼片1/3,退化雄蕊6枚,心皮被銀色毛。果實闊腎形,有臍,寬11-12毫米,高7-9毫米,成熟時由黃色變為淡藍色,有白粉,柱頭殘留在側面附近。種子胚乳均勻,角質,胚側生。花期4月,果期12月。

棕櫚花生長環境

栽培或野生;生於村邊、庭園、田邊、丘陵或山地。長江以南各地多有分佈。

棕櫚花藥理作用

興奮子宮的作用。

棕櫚花相關論述

1、《現代實用中藥》:“用於高血壓症,有預防腦溢血之功。”
2、《民間常用草藥彙編》:“治血崩,腸風,痢血,瘰癧。”
3、《全國中草藥彙編》:“降血壓。”
[1-2] 
參考資料
  • 1.    冉先德.中華藥海:哈爾濱出版社,1993年
  • 2.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華本草》編委會.中華本草: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