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棕斑鳩

鎖定
棕斑鳩,是鴿形目鳩鴿科斑鳩屬鳥類。 [6]  整個頭和頸淡粉紅色,頭頂和前額較暗,頰、喉較淡,前頸基部兩側羽毛黑色具寬闊的棕色端斑,使前頸兩側形成黑色斑點狀的黑斑。背、肩、內側翅上小覆羽及中覆羽、最內側次級飛羽以及腰、尾上覆羽和中央尾羽淡土褐色,鄰近中央的兩對尾羽灰褐色具有窄的白色尖端,其餘尾羽基部黑色,端部一半白色,且越往外,白色端部越向基部擴展。其餘翅上覆羽灰褐色。胸栗色向後轉為粉紅色,至腹和尾下覆羽則為白色,腋羽、翅下覆羽和兩脅灰色。 [7] 
棕斑鳩在中國國內僅見於新疆西部和天山,國外分佈於非洲、阿拉伯半島,伊朗、中亞土耳其、阿富汗、巴基斯坦、尼泊爾、印度和斯里蘭卡。主要棲息於沙漠、半沙漠中的綠洲和矮樹叢地區,以及農田、耕地、村莊、城鎮公園、果園等人類棲住環境。常成對或成小羣活動,性大膽,不怕人。食性主要以植物果實、種子、嫩芽和農作物種子為食。棕斑鳩常成對或成小羣在一起營巢繁殖,繁殖期為4~10月,一年繁殖2~3窩,每窩產卵2枚。 [7] 
棕斑鳩數量稀少, [7]  現已被中國列入《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8] 
中文名
棕斑鳩
拉丁學名
Spilopelia senegalensis
別    名
藍肩斑鳩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鳥綱
鴿形目
鳩鴿科
珠頸斑鳩屬
棕斑鳩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亞    綱
今鳥亞綱
亞    科
鳩鴿亞科
亞    種
6亞種 [1] 
保護級別
無危(LC) IUCN標準 [2] 

棕斑鳩形態特徵

棕斑鳩
棕斑鳩(12張)
棕斑鳩整個頭和頸淡粉紅色,頭頂和前額較暗,頦、喉較淡,前頸基部兩側羽毛黑色具寬闊的棕色端斑,使前頸兩側形成黑色斑點狀的黑斑。背、肩、內側翅上小覆羽和中覆羽、最內側次級飛羽以及腰、尾上覆羽和中央尾羽淡土褐色,有時綴有棕色,鄰近中央的兩對尾羽灰褐色具有窄的白色尖端,其餘尾羽基部黑色,端部一半白色,且越往外,白色端部越向基部擴展。到外側一對時,整個外翈全白色。其餘翅上覆羽灰褐色,大覆羽羽緣較淡,翅緣和小翼羽黑褐色。飛羽暗石板褐色。胸栗色向後轉為粉紅色,至腹和尾下覆羽則為白色,腋羽、翅下覆羽和兩脅灰色。共有5個亞種,其大小和顏色強度不同。 [3]  [4] 
雌鳥的羽毛和雄鳥相似,但比雄鳥更暗淡。幼鳥羽毛蒼白,頸部缺乏成鳥的色彩。 [4] 
虹膜及外眼眶暗褐色,嘴暗角褐色至近黑色。腳深肉色至淡粉紅色。 [3] 
大小量度:體重95-121克,體長250-288毫米,嘴峯12-13毫米,翅120-143毫米,尾104-119毫米,跗蹠20-21毫米。 [3] 

棕斑鳩棲息環境

主要棲息於沙漠、半沙漠中的綠洲和矮樹叢地區,以及農田、耕地、村莊、城鎮公園、果園等人類居住環境。流連於乾燥的地區,樹木繁茂的熱帶草原,沿水中幾公里的金合歡樹叢裏。 [3]  [4] 

棕斑鳩生活習性

留鳥。通常成對或成3-4只的小羣活動,但在水源地和食物來源充足的地方聚集成大羣,甚至多達數百隻。性膽大,不怕人。在地面上奔走迅速。主要以食物果實、種子、嫩芽和農作物種子為食。覓食主要在地上,有時在果園、公園和街道上覓食。 [3]  [4] 
叫聲是五音節的快速而壓抑的咕咕聲,第三、四節音比其他的高,如dododeedeedo。數鳥會同時叫。一年四季可以聽到,包括在夜間,但不那麼頻繁。 [4] 

棕斑鳩分佈範圍

原產地:阿富汗、阿爾及利亞、安哥拉、阿塞拜疆、巴林、孟加拉國、貝寧、不丹、博茨瓦納、布基納法索、布隆迪、喀麥隆、中非共和國、乍得、中國、剛果民主共和國、科特迪瓦、吉布提、埃及、厄立特里亞、愛沙尼亞、埃塞俄比亞、岡比亞、加納、幾內亞、幾內亞比紹、印度、伊朗伊斯蘭共和國、伊拉克、以色列、意大利、哈薩克斯坦、肯尼亞、科威特、吉爾吉斯斯坦、黎巴嫩、吉爾吉斯斯坦、利比里亞、利比亞、馬拉維、壞的、毛里塔尼亞、摩洛哥、莫桑比克、納米比亞、尼泊爾、尼日利亞、阿曼、巴基斯坦、巴勒斯坦、卡塔爾、盧旺達、聖多美和普林西比、沙特阿拉伯、塞內加爾、塞拉利昂、索馬里、南非、南蘇丹、蘇丹、阿拉伯敍利亞共和國、塔吉克斯坦、坦桑尼亞、多哥、突尼斯、土耳其、土庫曼斯坦、烏干達、阿拉伯聯合酋長國、烏茲別克斯坦、西撒哈拉、也門、贊比亞和津巴布韋。 [2] 
引進:澳大利亞和西班牙。 [2] 
遊蕩:保加利亞、塞浦路斯、芬蘭、希臘、馬耳他和葡萄牙。 [2] 
不確定:加蓬。 [2] 
棕斑鳩分佈圖 棕斑鳩分佈圖

棕斑鳩繁殖方式

該物種的繁殖季節因地區而異。通常在4-10月。或許1年繁殖2-3窩。通常成對或成小羣在一起營巢繁殖,多營巢於村前屋後樹上或公園和果園中的樹上,高於地面15米左右。也在竹林、灌從和建築物上以及廢棄的房屋中營巢,亦經常營巢於房屋的陽台、排水管、牆壁上或房檐下。有時直接營巢於裸露的地上。巢呈淺盤狀,甚為簡陋,主要由枯枝堆集而成,結構甚為鬆散粗糙。每窩產卵2枚,卵白色,呈卵圓形,大小為23-29毫米×18-21毫米。 [3]  [4] 

棕斑鳩亞種分化

棕斑鳩(6亞種)

中文名稱
學 名
命名者與年代
1
棕斑鳩埃及亞種
Spilopelia senegalensis aegyptiaca
Latham, 1790
2
棕斑鳩印度亞種
Spilopelia senegalensis cambayensis
Gmelin, 1789
3
Spilopelia senegalensis ermanni
Bonaparte, 1856
4
棕斑鳩北非亞種
Spilopelia senegalensis phoenicophila
Hartert, 1916
5
棕斑鳩指名亞種
Spilopelia senegalensis senegalensis
Linnaeus, 1766
6
棕斑鳩索科特拉亞種
Spilopelia senegalensis sokotrae
Grant, 1914
[1] 

棕斑鳩保護現狀

棕斑鳩保護級別

該物種已被列入中國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佈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5]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 2018年 ver 3.1——無危(LC)。 [2] 

棕斑鳩種羣現狀

該物種分佈範圍廣,不接近物種生存的脆弱瀕危臨界值標準(分佈區域或波動範圍小於20000平方公里,棲息地質量,種羣規模,分佈區域碎片化),種羣數量趨勢穩定,因此被評價為無生存危機的物種。 [2]  棕斑鳩主要危脅是來自人們的捕殺和毀巢取卵。其次是化學農藥的不合理使用。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