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棕扇舞

鎖定
棕扇舞,流傳於雲南省紅河與元江兩縣交界的哈尼族村寨的哈尼族傳統舞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在哈尼族的昂瑪突(祭祖節)、庫扎扎(六月節)、扎勒特(十月節)等傳統節日及人生禮儀活動中,人們都要盛裝酒宴對歌舞蹈,雙手各持一柄棕樹葉跳棕扇舞。棕扇舞有六十多種套路。舞蹈前,都要先由長者領跳並吟唱古歌和祝詞。參與者自由形成圓圈,男裏女外,長者先跳,小輩跟進;舞至酣暢,爭相進入圈內展示舞蹈技藝。棕扇舞歷史悠久,舞蹈動作大多是模擬哈尼族先民在遷徙途中所遇飛禽走獸的形態,以及對日常生產、生活狀態的模仿。如模擬白鷳展翅、白鷳喝水、蜂蝶採花、老熊走路、公雞鬥架、猴子掰包穀、老鷹拍翅膀等,以及人們生產勞作的某些姿態。棕扇舞折射出哈尼族對祖先遷徙歷史的記憶,保留了哈尼族文化的傳統基因。棕扇舞的伴奏樂器主要有牛皮鼓、鋩、鈸、嗩吶、三絃等。 [1] 
2011年5月23日,棕扇舞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編號Ⅲ-103。 [2] 
中文名
棕扇舞
申報地區
雲南省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縣
遺產編號
Ⅲ-103
遺產類別
傳統舞蹈
批准時間
2011年5月23日
非遺級別
國家級

棕扇舞歷史淵源

棕扇舞的起源是從哈尼族早期狩獵、採集的日常生活中模仿飛禽走獸的動作和獵人凱旋而歸的姿態中興起的。與哈尼族的原始宗教祭祀活動有關,哈尼族古人認為人死是被鬼攝去靈魂,為此他們手拿棕扇舞蹈希望藉助棕扇的風力讓鬼站不住腳從而達到驅鬼的目的。哈尼族族民在宗教祭祀中通過棕扇舞模仿各種動物的動作,展示着各自動作不同而動作優美的的舞姿,表示對先輩們的尊敬和懷念。 [3] 
棕扇舞

棕扇舞舞蹈特色

棕扇舞表演形式

哈尼族棕扇舞主要動作姿態步法和基本動作包括:忍步、左右忍步、原地忍步等,跳起哈尼族棕扇舞蹈時,人們時而像白鷳展翅,象徵身棄小穢,展翅迎新;時而像白鷳喝水,象徵新的一年生活將會像泉水一樣甘美;時而像蝴蝶菜花、蜜蜂採蜜,象徵哈尼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時而像嚇唬斑鳩,象徵趕走農田災害,爭取新的一年獲得豐收。 [4] 
棕扇舞發生的場域和過程:
(一)棕扇舞發生的時間。最初主要還是用於祭祀活動,關於哈尼族棕扇舞的起源在哈尼族各個支系中有多種不同的傳説,但一致肯定的是都是從祭祀中發展而來。在祭祀活動中的哈尼族棕扇舞,舞姿不求統一,各自起舞。 [4] 
(二)場景。隨着社會的發展,棕扇舞的祭祀成分已有所淡化,發展到即可用於祭祀更是哈尼族自娛活動的主要舞蹈,不僅在祭祀喪葬時歌舞,逢年過節,農事休閒,慶典娛樂時亦可載歌載舞歡跳哈尼族棕扇舞。在喜慶和歡樂的節日裏哈尼族要舉行棕扇舞盛典,在哈尼十月年(扎勒特)和六月年(苦扎扎)。 [4] 
(三)棕扇舞發生的過程和參與情況。在哈尼十月年(扎勒特)和六月年(苦扎扎)裏的棕扇舞盛典,成年男子們端着自己家的佳餚、米酒、成羣結隊地聚集在一個廣場上,把酒菜沿着廣場直襬成長長的宴席,舉行規模宏大的棕扇舞活動盛宴,活動由德高望重的老人主持,他受持着棕扇,和扇向眾為鄉親做三次揖,然後將扇一展開,示意棕扇舞盛典現在開始,這時鑼、鼓聲震天動地,在歡樂的聲樂中,現有主持儀式的老者繞着宴席跳一圈,動作多為甩手鬥身,意為跳掉身上的灰塵和疾病,迎來新的一年的吉祥和幸福。接着,參加宴席的其他人,手持棕扇,依次擔任或者多人,圍着宴席跳一圈。跳到高潮時,眾人羣起而舞。在哈尼人的心目中,白鷳鳥、蝴蝶、蜜蜂、是吉祥物,斑鳩是孽鳥。 [4] 
哈尼人相信萬物有神,信仰各種自然崇拜,同時也對白鷳鳥,蜜蜂、燕子等當作是神的使者,是哈尼族的吉祥物,因此哈尼族棕扇舞從模仿吉祥物的動作開始一直到模仿狩獵生活中禽獸飛躍奔跑和表達獵人凱旋歸來的心情,在不斷的社會生產實踐中哈尼棕扇舞又體現了生產勞動中的內在情感和節奏動律。 [4] 

棕扇舞演奏樂器

哈尼族棕扇舞的背景音也十分簡單,族人們只要有鼓和大鈸打擊聲就能載歌載舞跳起他們喜愛的棕扇舞。根據活動規模大小增加樂器種類及數量。常用樂器有牛皮鼓、鋩、大鈸、長號、嗩吶等。其中牛皮鼓是較為重要、必不可少樂器。它由木材和牛皮製成。哈尼族牛皮鼓製作過程必須隱蔽,製作過程不能被村子的人看到,亦不能在自己家裏做。現今會做樂器的人不多,只有一些老人會做。 [3] 

棕扇舞傳承保護

傳承價值
棕扇舞是哈尼族較傳統的舞蹈,起源於哈尼族先民遷徙和梯田農耕稻作發展過程中,是哈尼族先民在勞動生產和社會生活中不斷創作和延伸的文化沉澱,與哈尼族終年不斷且異彩紛呈的民俗節日、祭祀、禮儀等相結合,形成了與哈尼族社會生活緊緊相連的舞蹈藝術。到當下的棕扇舞已發展成為哈尼族祭祀、慶典、吉慶日等重要的活動和娛樂方式。也是哈尼族展現自我,展現民族內在性格和追求自我的主要表現形式,同時也成為哈尼族與外界相連結的重要紐帶。 [4] 
傳承狀況
除了龍正福為代表的一批傳承人(包括國家級、省級、市級棕扇舞傳承人)和他們的招收的徒弟,其餘的年輕人基本都不會跳棕扇舞。由於棕扇舞越來越受到關注,通過網絡和有關部門的大力宣傳,哈尼族十月年的這幾天,從各地趕來觀看演出的人都集中在一起,觀眾多半是回家過年的年輕人和附近村子的居民,還有一些是通過微信宣傳得知從外地旅遊來觀看的。 [4] 
傳承人物
龍正福,男,1943年9月2日出生,哈尼族。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項目名稱為棕扇舞,申報地區為雲南省玉溪市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縣。 [5] 
保護措施
2017年4月21日,雲南省元江縣羊街新村迎來她的“新名”——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棕扇舞傳習所。截至到2017年,羊街鄉共有8家非遺文化傳習所,非遺文化傳承隊8支,國家級傳承人1人,省級傳承人1人,市級傳承人5人,縣級傳承人22人,年齡較大的傳承人75歲,較小的傳承人6歲。 [6]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佈,元江縣文化館獲得棕扇舞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7] 
2023年10月31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佈,該項目保護單位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縣文化館評估合格。 [11] 

棕扇舞社會影響

重要活動
2017年7月17日,第五屆中國聶耳音樂(合唱)周在雲南玉溪舉行,活動上表演了《棕扇舞出幸福來》節目。 [8] 
2018年2月27日晚,2018年全國青少年“未來之星”陽光體育大會暨雲南省第四屆“陽光體育大會”和青少年户外國防體育活動完成舉辦,活動中表演了棕扇舞。 [9] 
2021年1月7日,《哈尼古歌》在元陽縣哈尼歷史文化博物館進行每天3場的演出活動,其中包括《棕扇舞春歌》。 [10]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