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棒麴黴

鎖定
棒麴黴是杯黴科真菌。
中文名
棒麴黴
拉丁科名
Discellaceae
採 集 地
土壤,黴果皮,動物糞 [1] 
定 名 人
Desm
拉 丁 名
Aspergillus clavatus
中文科名
杯黴科
中文目名
殼黴目
拉丁目名
Sphaeropsidales
中文綱名
半知菌綱
拉丁綱名
Fungi Imperficti
編 號
7893

棒麴黴參考文獻

Ann.sci. Nat.,Ser.2.2: 71.1834;Shih,Lingnan Sci..J.15: 366.1936;Raper & Fennell, The Genus Aspergillus.p 140.1965;Tzean el al., Aspergillus and Related Teleomorphs from Taiwan.p.29.1990.

棒麴黴形態描述

菌落在查氏瓊脂上25℃7天直徑23 -30mm,12天達30 -38 ( -60 ) mm;質地絲絨狀至粉粒狀,有環形及輻射形溝紋;菌絲體白色,分生孢子結構呈暗藍綠色,近於艾綠至百合綠色( Artemesia Green一Lily Green,R . XLVII ),有時分生孢子區中心部分現土黃色;滲出液有或無,無色或淡褐色;無明顯氣味,有的菌株則具強烈的腐臭;菌落反面無色或淡黃色。分生孢子頭幼時為棒形,長度可達300μm,直徑可達150μm,老後裂成幾個緻密的圓柱體;分生孢子梗發生於基質,孢梗莖長短不一,短者300- 400μm,長者可達3000μm,直徑20- 30(-50)μm,壁較薄,光滑無色;頂囊由孢梗莖頂端逐漸膨大成為棍棒形,長度可達250μm,直徑50- 60(-100)μm;產孢結構單層:瓶梗密集着生於頂囊的全部表面,一般為8- l2μm×2- 3μm,生於頂囊基部者較為短小;分生孢子為橢圓形,3- 4.5(-5)μm×2.5-3μm,壁光滑;未見菌核及有性階段。 [1] 
參考資料
  • 1.    棒麴黴  .中國微生物與病毒主題數據庫[引用日期2012-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