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棒棒節

鎖定
麗江人愛花,每户人家院子裏都擺滿了各色花卉,比如象徵火把節的火把花(紫薇)、中秋前後的八月桂等都是麗江人特別喜愛的。而這種對花卉的喜愛,在每年的正月十五前後更是集中的爆發出來,主要表現在以前用於生產資料交易的“棒棒會”上。每年正月十五前後,都會有4天左右的花卉大型展銷會,甚至於很多人以為棒棒會本來就是花卉交易的節日,近年來更是出現了“網上棒棒節”,這種麗江人對花卉、對生活的熱愛也昇華到了更豐富的表達形式。
中文名
棒棒節
別    名
達哇納西努
節日時間
農曆正月十五
節日類型
民族節
節日起源
大春備耕
節日活動
花卉農產品交易
節日意義
大春備耕
設定地點
忠義市場、花鳥市場、分享麗江網
設定時間
農曆正月十五

棒棒節棒棒節的由來

每年農曆正月十五,是麗江納西族的棒棒節。納西語中有一句話:達哇納西努,意思是過年過瘋了。真是的,在春節的半個月時間裏,納西人瘋狂地購物,盡情地吃喝,痛快地玩樂。然而,當正月十五來臨的時候,納西人盛大的春節活動便告一段落。
常言説:一年之際在於春,當春節過完,納西人便開始準備農事了,因此,正月十五這一天,既是春節的結束,也是大春備耕工作的開始。這一天,納西人走上街頭,把多餘的產品賣出去,把需要的東西買回家。因交易最多的東西是鋤頭把、擀麪杖、鐮刀把、鐮戒、竹條等棒棒類的農事工具,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個獨特的節日:棒棒節。因為是以集會的方式進行,所以也叫棒棒會。

棒棒節棒棒會的習俗

棒棒會最早在麗江玉皇閣舉行,後來移到古城的四方街,麗江旅遊開發後,四方街被遊客所佔據,麗江人就把棒棒會又移到了新城的象山市場、忠義市場、花鳥市場等地舉行,移動互聯網時代,分享麗江網把花卉資源放到網上,足不出户就可以看花,買花,還能享受物美價廉,送貨上門的服務。如今的棒棒會上往來的人羣也由最初清一色的農民演變為工薪階層、農民朋友、外地商販、外地常住客、遊客各色人等雲集。而作為遊客,如果在此期間遊覽麗江,則又可以看到一項別具特色的民俗活動。如今農具大都機械化了,種田的人也少了,麗江人也更重視修身養性養花養草,棒棒會的主角由棒棒逐漸演變成花木交易。
由花木交易延生出的商品交易令人大飽眼福,總之只要跟花木有關的,什麼都在賣。首先,種花得有花盆,於是就有各式的陶盆、瓦盆、木盆拉來賣;種花還得有土,好土也能賣!人們把山上的落葉腐爛後而成的山基土整麻袋整麻袋地挖來賣;更絕的是還有賣羊糞的,種花得有肥料啊,於是顆粒分明的羊糞也被裝在麻袋裏拉來論碗賣,五塊八塊一碗,真是俗話説的家z畜全身都是寶啊,羊糞也能賣上好價錢;如果你覺得花盆裏露出土和羊糞不好看,沒關係,這還有賣青苔的,專門有人上山採青苔來賣,綠綠的青苔蓋在花盆裏,即保水又美觀。
麗江人酷愛養花,家家户户庭庭院院都擺滿了花,什麼蘭花、茶花、梅花、桂花、十里香等等,都是花木裏極其雅緻的。其中養蘭花在麗江尤其盛行,誰家養花沒蘭花,就像吃殺豬飯沒豬肉一樣彆扭。麗江人養蘭花養出了名堂,有些名貴蘭花竟能賣到上萬元甚至幾十萬上百萬。既能修身養性,又能養花致富,麗江人真是會過日子。

棒棒節舉辦時間

每年正月十五

棒棒節舉辦地址

象山市場、忠義市場、花鳥市場、分享麗江網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