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棋王

(1988年謝園主演的電影)

鎖定
《棋王》是由滕文驥執導,謝園領銜主演的劇情片。
影片改編自阿城的同名小説,講述了精通象棋的下鄉知青王一生在下鄉期間尋人對弈,並與九個高手進行一場“車輪大戰”的故事 [1]  。該片於1988年在中國大陸上映。
中文名
棋王
外文名
CHESS KING
類    型
劇情
製片地區
中國大陸
導    演
滕文驥
編    劇
滕文驥
張辛欣
主    演
謝園
片    長
88 分鐘
上映時間
1988年
對白語言
漢語普通話
色    彩
彩色
imdb編碼
tt0340925
出品時間
1988年

棋王劇情簡介

劇照
劇照(5張)
西南某鎮有一老者下得一手好棋,外號“釘子李”。他用釘子把老“將” 釘死在棋盤上,聲稱誰能在對弈時讓他拔釘挪將,他就服輸。從北京來了一批下鄉知青,其中有一個名叫王一生謝園飾)的棋呆子。他雖家境貧寒,但少年迷棋,精通棋道。不久,地區召開運動會,王一生的同學阿鍾、鐵漢和小瑛等人,攔住了八個得獎棋手,要王一生和他們比試,全場頓時轟動。此時,“釘子李”也派人邀請王一生賽棋,王一生決定下盲棋,和他們九人進行一場“車輪大戰”。觀棋人熙熙攘攘,王一生獨自坐鎮中央,靜得像塊鐵。經過一番激烈拼搏,八個棋手相繼敗北,獨剩下與“釘子李”那盤棋仍在繼續。不知過了多長時間,“釘子李”終於招架不住,派人拔釘挪將,全場譁然。王一生卻像鐵鑄一般 ,似無所見,也無所聞。“釘子李” 最後派人送來信函,要求平手言和。王一生喉嚨嘶啞,半晌才説出:“和了吧。” 阿鍾遞給王一生一顆閃亮的無字棋——那是王一生母親當年用舊牙刷柄磨成的。騷動的人羣擠掉了他手上的棋子。翌日,王一生終於找到了那顆無字棋。此後,他雖被選入棋隊,但再也不下棋了 [1] 

棋王演職員表

棋王演員表

棋王職員表

原著 阿城
導演 滕文驥
副導演(助理) 歸羣
編劇 滕文驥、張辛欣
攝影 王新生
配樂 郭文景
剪輯 李京中
道具 楊欣
美術設計 曹久平
服裝設計 張麗、丁妮
燈光 朱秦生、韓貴臣
錄音 華娟
展開
化妝
趙河平
副攝影
趙益民
置景
劉智仁
煙火
王亞林
象棋指導
何連生
製片主任
盧成順
樂隊指揮
陳佐湟
(以上參考資料 [2-3] 

棋王角色介紹

  • 王一生
    演員 謝園

    從北京來的下鄉知青,他雖家境貧寒,但少年迷棋,精通象棋,是個棋呆子。不久,地區召開運動會,王一生的同學阿鍾、鐵漢和小瑛等人,攔住了八個得獎棋手,要王一生和他們比試。此時,“釘子李”也派人邀請王一生賽棋,王一生決定下盲棋,和他們九人進行一場“車輪大戰”。最終八個棋手相繼敗北,並與“釘子李”戰平。

  • 書記
    演員 牛犇

    南方某小鎮新調來的文教書記,一個象棋愛好者,因為敗給鎮中外號“釘子李”的象棋高手而發誓要找人勝他,因此手下人特意將王一生等人要到鎮裏來。當王一生的象棋車輪大戰鬧得沸沸揚揚時,他因為要看到“釘子李”被打敗,所以沒有干涉。

  • 鐵漢
    演員 趙亮

    王一生的同學,小瑛的哥哥,正是在他的推薦下,鎮裏來的人特意將他與王一生等人要到鎮裏來。地區召開運動會時,他與阿鍾和小瑛等人攔住了八個得獎棋手,要王一生和他們比試。

(以上參考資料 [1]  [4] 

棋王幕後花絮

  • 該片根據阿城的同名小説改編 [5] 
  • 該片是拍了多年娛樂片的滕文驥導演首次拍攝藝術片 [6] 
  • 導演滕文驥曾經聲稱要將《棋王》拍成一部“武俠片”,後來則坦然承認這只是“宣傳策略” [4] 
  • 電影製作團隊中的“象棋指導”何連生正是棋王的原型之一 [4] 
  • 謝園為了演好《棋王》,專門學下圍棋,並由此喜歡上了圍棋 [7] 

棋王獲獎記錄

時間
獎項名稱
具體獎項
提名/獲獎
提名/獲獎方
1988年
第25屆台灣電影金馬獎
最佳剪輯獎
提名
金馬、周得陽
1989年
第9屆中國電影金雞獎
最佳男主角
獲獎
謝園
最佳攝影
提名
王新生
(以上參考資料 [8] 

棋王幕後製作

1984年,作家阿城於《上海文學》發表了中篇小説《棋王》,該小説為其處女作。1988年,導演滕文驥任導演,並與張辛欣對小説進行改編,滕文驥在開拍前宣城要“拍一部雅俗共賞的藝術片”。在對小説進行改編時提出了所謂改編的八字方針,即“拋開小説,另起爐灶”。他把原著小説的四節分成了三大段落。第一段是北京和路途上,第二段在農場駐地,第三段是車輪大戰,並要求各部門都在意“統一”兩個字 [6] 

棋王影片評價

滕文驥的《棋王》顯然是以“棋”為中心的,整部電影就是講述了一個特殊年代的象棋故事,這一點是完全尊重原著的。電影一開頭,銀幕上就顯示了一個象棋殘局,隨後在這殘局上打出的字幕則鄭重其事地介紹有關象棋起源的歷史傳説,這一般可以解讀成編導對於故事中心或主題的揭示。電影虛構了新調來的本地區文教書記,一個象棋愛好者和當地象棋高手“釘子李”的棋局恩怨,並以此結構全部故事,這雖然帶有明顯的時代和政治色彩,核心還是在於棋。
影片的若干改動顯示了對於傳奇性的排斥,和對於現實性的突出。電影增加了紅衞兵抓人、知青放炮、燒荒及知青點失火等情節,將故事發生的社會背景展示得更加真實而完整。電影憑空設置的文教書記與“釘子李”的棋局恩怨,使全部故事都籠罩在政治陰影之下,瀟瀟灑灑的王一生變成了政治棋盤上的一枚棋子。以上這些改編代價換來的,則是一種20世紀80年代大陸所允許的、温和的、合情合理而中規中矩的知青記憶 [4]  (《電影評介》評)

棋王大眾評分

網站
評分
參評人數
統計截止日期
豆瓣
7.1
2526
2023-12-11 [9]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