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棉蘭老島鷹鵰

鎖定
棉蘭老島鷹鵰(學名:Nisaetus pinskeri):是鷹科、亞洲鷹鵰屬猛禽。體長65-70釐米。有黑色羽冠。頭部和冠部呈淺色至白色,白色淺黃色的胸部有黑色條紋。臉頰紅褐色,具深色的寬條紋。上體深褐色。尾巴棕色,帶有4-5條深色條紋。腹部呈褐色,有狹窄的白色和紅褐色條紋。翅覆羽黑色和棕色,腿部有黑白色細條紋。虹膜蒼白。在飛行中,顯示出寬而圓的翅膀和整齊的飛羽。
棲息在原始的、有選擇的伐木和受干擾的森林中,偶爾會出沒於從低地到較低山坡的開闊地區,海拔高度低於1,000米。留鳥。聲音響亮,雙音節的鳴叫聲。是菲律賓特有種,分佈於棉蘭老島的13個地方以及薄荷島、內格羅斯島和班乃島
(概述圖參考來源: [4] 
中文名
棉蘭老島鷹鵰
拉丁學名
Nisaetus pinskeri
別    名
平氏鷹鵰、菲律賓南部鷹鵰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鳥綱
亞    綱
今鳥亞綱
鷹形目
鷹科
亞    科
雕亞科
亞洲鷹鵰屬
棉蘭老島鷹鵰
亞    種
無亞種 [1] 
命名者及年代
(Preleuthner & Gamauf, 1998)
保護級別
瀕危(EN)IUCN標準 [2] 
同義學名
Spizaetus pinskeri (Preleuthner & Gamauf, 1998) — Sibley and Monroe (1990, 1993)
外文名
South Philippine Hawk-eagle, Mindanao Hawk-eagle

棉蘭老島鷹鵰形態特徵

棉蘭老島鷹鵰體長65-70釐米。是中等大小的鷹,有較長的黑色羽冠。臉頰紅褐色,具深色的寬條紋。上體深褐色。尾巴棕色,帶有4-5條深色條紋。胸部和喉嚨黃褐色,與黑色顴骨接壤。內側條紋黑色。腹部呈褐色,翅下覆羽和腿部有黑白色細條紋。虹膜蒼白。在飛行中,顯示出寬而圓的翅膀和整齊的飛羽。幼鳥有白色的頭和下體,上體流蘇羽較稀疏。在四年內獲得成體羽毛。 [2] 
頭部和冠部呈淺色至白色,白色淺黃色的胸部有黑色條紋。腹部有狹窄的白色和紅褐色條紋,大腿和縱脊上有黑色條紋。翅膀是黑色和棕色的。 [3] 
棉蘭老島鷹鵰

棉蘭老島鷹鵰近種區別

棉蘭老島鷹鵰類似一些其他的鷹科物種,除非看得清楚,否則很難與南洋蜂鷹鳳頭鷹鵰區分開。長冠和羽毛腿的結合將這個物種和菲律賓鷹鵰與上述物種區分開來。菲律賓鷹鵰與棉蘭老島鷹鵰非常相似,但菲律賓鷹鵰喉嚨和上胸部呈白色,下胸部和腹部呈黑色並具白色條紋。 [2] 

棉蘭老島鷹鵰生活習性

棲息在原始、次生和受干擾的森林中,偶爾會出沒於從低地到較低山坡的開闊地區,海拔高度低於1,000米。留鳥。常單獨活動,性機警。喜歡棲息在緊靠森林邊、四周較開闊的大樹樹冠頂部最高的枯枝上,聲音響亮,雙音節的鳴叫聲。主要以中小型鳥類為食,也吃野兔、鼠類、蜥蜴等其他小型動物。 [2]  [5] 

棉蘭老島鷹鵰分佈範圍

棉蘭老島鷹鵰是菲律賓的特有種,在菲律賓至少有12個島嶼上約60個地點有該物種記錄。自1980年以來,棉蘭老島上13個地方以及波荷、尼格羅島和帕奈島都有與該物種有關的記錄。從歷史上看,這種物種是罕見的。雖然在棉蘭老島的一個地點比較常見,但在尼格羅島上非常稀少,並且很可能已經在其以前活動範圍內的一些較小島嶼上滅絕。 [2] 
棉蘭老島鷹鵰分佈圖 棉蘭老島鷹鵰分佈圖 [2]

棉蘭老島鷹鵰保護現狀

棉蘭老島鷹鵰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2016年ver3.1——瀕危(EN)。

棉蘭老島鷹鵰種羣現狀

該物種的根據地位於棉蘭老島,20世紀90年代末估計有320-340對(Preleuthner和Gamauf 1998)。考慮到自那時以來迅速下降的趨勢可能仍在繼續,初步物種數量估計共有600-800只成熟個體,大致相當於900-1200只個體。 [2] 
趨勢證明:據報道,菲律賓近幾十年來森林砍伐速度非常快,據説該國在1970年至1990年的20年間損失了約40%的森林覆蓋率(Uitamo 1999)。來自ESSC(社會變革環境科學)的數據表明,1987年至2002年間,菲律賓的封閉冠層森林面積減少了約44%(Walpole 2010)。假設原始森林在過去56年中迅速消失,以及狩獵和誘捕壓力的影響,該物種在過去三代中的種羣數量很可能下降了50%以上。 [2] 
參考資料